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小说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从魏晋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延至现当代小说,它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儒学以伦理为本位的文化建构奠定了中国小说注重道德伦理教化的主体思维图式,由此促成了中国小说对文学功利性的热衷和偏执。尤其是到了近代,中国小说与政治的关系更加紧密。在对中国小说理论与创作近代化的粗浅疏理的过程中,详加论述其近代化的特点及其近代化演进的外部与内部动力,由此为中国小说的发展历程提供一粗略的近代化草图。  相似文献   

2.
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与“海派”其他作家不同的特点:现代和传统的胶着和碰撞。施蛰存常通过运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手法及其所提供的语汇,将古代志怪小说转化为中国形态的超现实主义小说。这一现代志怪小说中空间的文化来源和六朝志怪小说密不可分。施蛰存一方面吸取了六朝志怪小说中空间的运用,将乡村处理成殊境、将城市处理成为人稠广众的深层次想象空间;另一方面进行了改造和创新,创造出具有独特价值的城乡二元书写,以此寄托了他的乡土理想和他对现代知识分子自我存在的终极审美观照。以施蛰存为代表展现出当时“海派”作者对乡村、都市文化审美心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的文化文学尤其是小说史上,梁启超以自己倡导的“小说界革命”和“政治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史上的无人可及的地位。他在文学上的成就离不开近代这一大的时代和政治、文化、文学背景,而其出现则使近代的文化和文学尤其是近代小说更有声色和内涵。本文拟以近代的政治、文化和文学(小说)为背景,探讨梁启超在近代小说的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即他在发现了小说的同时又丢弃了小说)及对近代文学和“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技的发展无疑在总体进程上标志着人类的进步,但以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生态伦理为宗旨的蒙古族生态小说,却对它有许多无情的解构,它的本质不是对科技的排斥,而是对科技被异化的社会文化的反思;在现代语境下,民族自我现代化诉求同时催生了文学中的科学利用和科技治理思想.这种杂糅式的科技想象,是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族裔对民族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小说不仅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内部结构,而且对小说这一形式和叙述本身进行反思、解构和颠覆.后现代主义小说与现代主义小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打破了美与丑,文学与非文学,能指和所指的界限.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泾渭分明、清晰可辨,而是既异中有同,也同中有异.  相似文献   

6.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从晚清开始译介科学小说。由于科学小说服从于晚清"文以载道"的文学观,以及科学小说本身所独有的魅力,它们被译介到中国后立刻风靡全国。本文主要探讨晚清科学小说译介的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的译介状况,并进一步探究其对中国本土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鲁迅作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其小说不仅为国人所喜爱,同时在英美等国也拥有广大的读者。因此加强对鲁迅小说的英译研究,有助于鲁迅作品的海外传播。在对鲁迅小说英译进行简介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鲁迅小说英译研究的总体趋势与不足,并对今后鲁迅小说英译研究的范式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8.
鲁迅为后人提供了小说体式创新的范本,他颠覆传统也超越自我,创造经典又拆解经典.在关于小说体式的广泛实验中,他深入地探究了小说与故事的关系,以及故事与传统的勾连.对鲁迅小说体式创新的考察无疑能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个文体家的价值,尤其是感受他那以最为自由之手笔创造崭新的小说形式的心灵探险.  相似文献   

9.
次仁罗布小说刻画西藏各类人物,并将道德情感和伦理意识作为人物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产生的主要依据,从不同侧面呈现小说人物的生活处境与伦理意识,而且将主题指向宽容与至善的伦理追求,使文本体现出强烈的伦理意味。  相似文献   

10.
麦克尤恩的小说《水泥花园》讲述了在冷漠的现代社会下兄妹四人在失去父母之后,心理逐渐扭曲,伦理逐渐异化的过程。以弗洛姆异化理论为基础,从家庭内部、兄弟姐妹之间和人与社会三个方面探讨其中存在的伦理异化现象,并揭露其背后的隐喻含义。  相似文献   

11.
如果把扎西达娃的创作以1985年为界分为2个时期,那么1985年以前的小说就是他的“早期创作”。扎西达娃的早期小说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就是他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由于扎西达娃具有很强的艺术开拓意识,他的早期小说中还具有其他一些艺术特色,如意识流、蒙太奇等,这为他后期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以来丹东地区的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张涛、于晓威和宋长江等作家的创作实绩为推动辽宁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何建立文学的地标,在历史与文化中寻找创作题材,这是目前丹东地区小说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严家炎先生在《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文的开头这样说道:“在世界文学史上,像鲁迅这样以为数不多的小说作品取得了不朽的地位,恐怕并不多。这当然不是由于历史对这位作家特别宠幸,而是由于鲁迅小说本身思想和艺术所取得的高度成就,由于鲁迅小说对中国文学现代化所做出的无与伦  相似文献   

14.
所谓视角(或称视点,聚焦)是叙事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也就是叙述人(故事的讲述者)是站在怎样的位置上讲述故事或叙事角度是随着哪个人物的视点而变化.叙事视角是建构叙事虚构作品的基础.不同的叙事媒介决定了小说叙事和电影叙事在叙事视角运用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的叙事效果.本文以小说<红高粱>与电影<红高粱>为例比较分析了小说与电影的叙事视角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浪漫小说的怀乡是向并不存在或业已逝去的理想境界注目凝眸,以抒情笔法追寻与展现自然人性之美,以想象另一个桃源世界来表达对于现实社会的抵制与否定.以郁达夫、废名、沈从文、萧红为例进行论述,认为郁达夫的怀乡体现着从儒子到名士的转变;废名、沈从文两人回首乡关时的理想家园同中有异;萧红则以向童年回眸的形式开始怀乡之旅.这些差异反映了浪漫评论小说作迥异的文化身份及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6.
王文惠 《民族论坛》2006,(12):28-29
《简·爱》在人物塑造、神秘恐怖环境氛围刻画几个方面借助歌特形式来揭露男权统治社会现实的阴暗,并以歌特小说所特有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表达女性对男权文化的反抗,实现了其与男性的平等对话,使小说超越了歌特传统及维多利亚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主流,达到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的文学巨匠,是一位极具深度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家.当然鲁迅的文学成就与他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的小说更是以揭露社会人性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专家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为材料来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回族伦理和儒家伦理是中国传统伦理的重要构成。在历史上,回、儒传统伦理相互交融、会通,马注的回、儒伦理思想印证了这一过程。马注特殊的身世和成长经历是其回、儒会通的现实基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价值取向和人格定位是马注回、儒会通工作的人性根基。回族伦理与儒家传统伦理的会通主要体现在,对作为回、儒伦理哲学基础之一的儒家宇宙本体论的改造以及回、儒人性论、人伦纲常和道德教育等方面的会通、融合。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在追求良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教育也有了全面的认知,希望借助文化传承世界优秀思想,启迪人们的灵魂.草根文化是目前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文化载体,它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美国,在那个时代,我们普通的民众就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的写作视角非常独特,对现实生活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被誉为是草根文化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理智与情感》、《劝导》、《傲慢与偏见》等融入了最底层人民的思想,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生活的真谛,也使她成为了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作家.大体而言,简·奥斯汀的小说基本上都包括民族起源、草根文化符号、情感、文化和社会功能几个主题,从每个主题中都能够找到大量与草根文化有关的信息.现如今,社会文化愈发多元,人们的价值观也变得更加丰富,草根文化作为百姓文化的代表,与生活贴近得十分密切.对简·奥斯汀小说中的草根文化加以分析,不仅能够为现代生活提出启迪,还可以提高我国小说作者的写作能力,从中窥探出历史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郭雪波小说中的生态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作家郭雪波叙写沙漠的小说,从人与自然、人类与非人类关系等宏观视野,关注日益严峻的草原生态问题。并在文学的叙事中为自然和人类日益荒芜的内心探询出敬畏与回归自然等救赎之道。与欧美生态文学相比,由于当代文坛生态思想资源的纷纭繁复,加之环境文学的定位,郭雪波小说不同文本在原因追溯与救赎之道探询的价值判断中,时有飘移与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