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耶事件"与希特勒改变德国远东政策的首次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3月-1935年2月,德国商人海耶在纳粹党领导人的支持下,以开拓远东贸易名义,演出了一场企图承认伪满洲国的闹剧.海耶事件虽然最终以失败收场,但它反映了希特勒企图通过发展和改善德国与伪满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德国与日本政治上接近的真实目的.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领导阶层所表现出来的亲日倾向,给纳粹德国远东政策的基本特征打上了深刻烙印,并且成为1938年德国最终采取对日一边倒的远东政策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纳粹文化从德国统一那一时刻起就掺杂着民族主义与容克军国主义思想,纳粹党采取了一系列欺骗人民的手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尤其是通过宣传纳粹思想和文化,并制定一些为纳粹党服务战争的文化政策,将纳粹的独裁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最终,德国人民成为纳粹掠夺他国利益的工具,也正是这些文化政策的实施,使德意志民族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与痛苦,对德国二战前后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魏玛共和国后期的几次国会大选中,希特勒和纳粹党通过欺骗宣传赢得了胜利,而在支持纳粹党的德国选民中,女性选民占有很大比例,她们的选票对于纳粹党“竞选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德国妇女主要是在经济危机爆发后才支持纳粹党的,这一突发性的支持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其结果也是灾难性的。  相似文献   

4.
纳粹德国时期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纳粹党上台前大肆鼓吹的"土地"、"没收和重新分配土地"、"废除地租",在上台后并没有实现,德国仍然是容克资产阶级的国家.纳粹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德国的扩张战略,给德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5.
希特勒是凭借纳粹党这一反动政治组织登上德国总理宝座的。在纳粹党崛起,夺取德国政权和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过程中,德国反动政治力量对希特勒纳粹党的支持起着重要作用。在这些反动政治力量中,除了垄断资产阶级和容克地主之外,还有德国国防军。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之后,魏玛共和国政府接受了凡尔赛和约。按照凡尔赛秘约的规定,德国只保留10万人专门为维护国内秩序、负责边界巡逻的军队。根据这一规定,德国重新组建了一支国防军。这支军队从一开始就秘密谋求德国帝国主义对外侵略的军事目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国内史学界认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阶级基础是德国垄断资产阶级—容克贵族,这一结论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纳粹党的基本成员为什么是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中下层民众?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小资产阶级对代表垄断阶级利益的魏玛政府失去了希望,致使寻找新的政治势力来帮助他们改变现状。而这种政治愿望与纳粹党的政治主张相一致。纳粹党将小资产阶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股极为可怕、破坏力极大的政治力量,并在他们的支持下问鼎中央政权。因此,纳粹党上台后虽代表垄断利益,却不是以垄断资产阶级—容克贵族为阶级基础,它的阶级基础是以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德国中下层民众。  相似文献   

7.
狄克逊"访满"未遂事件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纳粹党领导人亲日思想影响下,德国驻日本大使狄克逊主张通过访问和承认伪满洲国,达成德日接近。德国外交部从维系与西方国家、苏联和中国关系出发,不赞成立即倒向日本,故拒绝了狄克逊的“访满”请求。但是,在希特勒对外政策思想影响下,德国外交部对远东政策的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变化,导致纳粹统治时期德国远东政策的亲日色彩日益浓厚。  相似文献   

8.
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在德国首次确立了经济民主。然而纳粹上台后,以1934年新劳动法取而代之,导致经济民主消亡。纳粹党的企业代表会政策对于经济民主的消亡和纳粹主义的兴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魏玛共和国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短短地存在了14年后被右翼纳粹党建立的军国主义独裁统治所取代。正是在魏玛宪法所设计的政治体制下,合法地诞生了希特勒的纳粹政权,本文通过对魏玛共和国兴衰的阐述,得出德国封建制与魏玛共和国灭亡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德国纳粹党是在魏玛共和国怀抱中孕育成长起来,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危机中以合法手段上台执政并建立起法西斯极权政治体制。魏玛宪法虽然是当时较为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可是存在着不足,其缺陷为纳粹党上台执政提供了法律依据。缺少稳定的资产阶级政党的支持也使魏玛共和国基础不牢,作为年轻的民主共和国执政者缺少政治经验和在复杂的斗争情形下所犯的一系列重大错误最终导致了法西斯极权体制的确立。  相似文献   

11.
德国现任国家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研究热点之一.国外研究开展较早,研究范围较广,内容涉及其生平、成长经历、政党领导、默克尔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等;国内对默克尔的研究的焦点多集中于默克尔本人生平、家庭情况的介绍方面,以及默克尔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其对中德关系的影响.今后的研究或可尝试从语言学、大众传播学、新闻学等角度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导致英国对德绥靖政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历史因素的影响也极为重要。从历史渊源来看,绥靖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与中欧国家合作以维持欧洲均势的传统政策的回归和继续。  相似文献   

13.
绿党是西欧当代政治格局中具有鲜明个性和富有政治影响力的新型政党。德国绿党是在一系列新社会运动中崛起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德国政治舞台上刮起了一股“绿党”旋风,但由于其组织上的派别林立,政治纲领的理想化和过于激进,曾使绿党陷于被动的境地。深入思考新社会运动对德国绿党的影响将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反对法西斯主义是德国文学长写不衰的一大主题。本文从历史背景出发,通过对统一后德国反纳粹文学作品的分析,指出反纳粹文学作品的新态势所具备的三个特点:一是揭露希特勒的反犹罪行;二是揭露希特勒纳粹的欺骗性;三是揭露新纳粹的暴行。针对新纳粹势力的抬头与迅速蔓延,文章还对德国战后几十年纳粹阴魂不散的原因及其社会基础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纳粹德国与中国国民政府的"易货贸易"经历了从形成到兴盛的过程。德国商人克莱因与1936年的《信用借款合同》分别是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关键性人物和标志性事件。此外,中德两国各自的内政及外交因素也是影响上述贸易进程、推动"易货贸易"兴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德国硬式飞艇技术曾经在20世纪的前40年代活跃于航空领域,并创造了一个“飞艇时代”,但是这种兴盛并没有得以延续。文章在国家政策干预技术发展的框架下对其进行分析,认为德国政府推行的经济干预政策、制造的民族认同感、以及战争中作战方案的制定和教育模式的形成,对硬式飞艇技术的兴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国外交政策决策过程中的政治基金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国政治基金会是接近政党、与官方联系密切的非政府组织 ,在德国外交政策决策和对外关系发展中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政治基金会是灵敏的“政治预警系统” ,可靠的信息来源 ,并发挥着咨询等功能。政治基金会制度是德国对外关系中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