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南环城方言的音韵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环城是平南县的一个乡,人口十三万,位于平南县城郊区,环城方言属粤方言桂南系。它跟广州话比较起来显著不同的有三点:一是无ts、ts‘声母,中古精、从、心、邪诸母字今全读为[s](或[φ])。清母部分字也读[s](或[φ],部分字读[t‘],其次是有自由变体浊声母[d],出现于中古浊声母,再有便是两字连读,头一个字如果是阳平则变为阳去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武威方言的语音系统及其与普通话的差异 ,指出了内部小片方言、被称为“秃嘴子话”的清源话的语音特点 :声母无 ts、 tsヰ、 s,其属字皆归 t 、 t ヰ、 ;名词后缀“子”有舌尖颤音韵尾 r  相似文献   

3.
常州方言中,古知庄章精见五组声母的合流类型有两种:一种是知章精见组合流为舌面音[t]、[t‘]、[],其中有部分字的声母因受舌面前元音i、y的影响,而变为舌面前辅音;另一种是知庄章精组合流为舌尖前音[ts]、[ts‘]、[s],先是知庄章组合成卷舌音ts,继而平舌化与精组合流为ts。这一语音现象在许多方言区都普遍存在,只是各地的发展不够平衡。  相似文献   

4.
广州蚌湖话的止摄开口字,精庄组与知章组的声韵母皆存在对立,精庄组声母为[ts tshs],韵母为[ei];知章组声母为[t∫ t∫ h∫],韵母为[i]。蚌湖话止摄开口字"精庄:知章"的分立模式是一种存古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古知三、章组声母在湘方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三章组读音在现代湘方言读音复杂,有读舌根音(k组),舌尖中音(t或l组),舌面前音(t■组或■组),舌叶音(t∫组),舌尖后音(t■组),舌尖前音(ts组)。k,t,t■,t■,t∫,ts,l组的读音是各自独立,还是有内在联系?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历史语音演变?文章从文白异读、知章组字的不同读音、入声字的特殊音读几个方面出发,分析了中古知三、章组声母在湘方言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正> j q x同z c s不分,是合肥方言的一个主要特点。但是,是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合肥方言中没有j q x呢?我们说完全不是。一、合肥方言把普通话以j q x为声母的字读成z c s声母,一般只限于j q x声母和i韵母相拼的字。 1、普通话j声母和i韵母相拼的字在合肥方言中读作[tsl]。如: 基、几、机、叽、鸡、济、剂、挤、纪、记、寂、荠、计、技、妓、寄、伎、季、祭、系、既、忌、嫉、际、继等等。 2、普通话q声母和i韵母相拼的字在合肥方言中读作[ts‘l]。如: 期、欺、妻、凄、齐、祁、其、旗、棋、岐、企、崎、骑、启、乞、起、泣、弃、契、砌、器、气等等。 3、普通话x声母和i韵母相拼的字在合肥方言中读作[sl]。如: 喜、西、牺、溪,希、稀、洗、铣、系、戏、细等等。另外,普通话声母d t和韵母i相拼的一部分字也读作z C声母。如: di读作[ts‘l]的有:  相似文献   

7.
重庆开县厚坝乡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成渝小片。该语音系统包括19个声母,38个韵母,4个声调;古全浊声母今全部清化,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知庄章组及精组洪音今读舌尖前音[ts tsh s ];古泥来母不分;古晓组合口一二等与非组声母混合;入声塞音韵尾消失;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声归阳平。重庆开县的移民到邵东几年后,其方言的语音变化主要有:送气声母在阳平中气流减弱,韵母[yi]的韵尾逐渐变弱,与韵母[y]有合并趋势等。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寿县方言属中原官话,但古入声字在今寿县方言的归类并不与中原官话的分派规律一致,而呈现出自己的特点.文章列出了寿县方言的声韵调系统,指出了入声字的特殊分派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9.
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各方言中的发展演变是不同的。我们根据《方言调查字表》中古音系统的声韵配合关系,以《同心方言研究.同音字表》同心县北片回民话读音为准,列表、分析、归纳,认为:中古知、庄、章三组声纽在同心方言中依古韵摄、等、开合口的不同,演变为ts组和t?组两套声母,且知组和庄组、知组和章组演变为t?组都有合并的现象;中古知、庄、章三组字在同心方言中的今声母既不是全部读为t?组的济南型,也不是典型的昌徐型和典型的南京型,而是介于昌徐型和南京型之间,比北京话更倾向于南京型;同心方言中读为ts组声母的字在普通话中有一部分读为t?组声母,是受中古知、庄组在同心方言中开合口和等、摄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合变化的沉淀,是与在普通话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合表现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陕北方言口语中一些经常说而又不大容易写出的字加以考释。凡有异体字的本字,以出现时代较早的一个标于条首。同一个字,陕北各县方言读音不完全相同,本文依据绥德话的读音注音。騲ts‘au~(213) ~驴:母驴。《玉篇》卷二十三马部:“~,干老切,牝马也。”《广韵》上声皓韵采老切: “~,牝马曰~。”也作“草”。羝ti~(213) 圪~:能传种的公羊。  相似文献   

11.
摇铃乡(即原石板公社)是川北剑阁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山高坡陡,至今才通汽车,人口三千多。摇铃话不仅与剑阁县城的话差别较大,而且与白龙、广坪、迎水、高池、龙源等邻近乡镇的话也有差别,这种差别本地人都有明显感觉。现将摇铃话的语音情况做个概略介绍,供研究四川方言时参考。 1.声母24个: p p‘ m f v t t‘ n ts ts‘ s 摇铃话有一套鼻音声母m、n、其中n包括鼻音n和边音l,实际发音时,多发边音而少发鼻音。在“奶、来、拿、男、能,农、弄、挪”这些字中,边音和鼻音不构成对  相似文献   

12.
(三) 米脂话1、声母米脂话有二十五个声母,包括零声母在内。列表如下: p布半p‘伯皮m妹母f飞符V袜乌问t到睹t‘太同n南女谊l兰流k果官k‘开葵■暗袄欧x花河t■‘鸡将t■‘秋枪■小选t■直主t■‘床昌■声石■人软ts灾争ts‘此插s散生z吟  相似文献   

13.
长乐地域与平江、岳阳县毗连,长乐方言受赣语的影响较大,但湘语特征更为突出,应划入湘语长益片。其理由有三:一是从土人感来看,长乐人觉得和平江人通话有困难,巴陵话口音很重,长乐话当属汨罗话、长沙话系列,而与平江、巴陵话相去甚远。二是从历史沿革和地域文化看,长乐一直归属于古罗城,还在梁、隋时成为县治,其文化是地地道道的楚文化。三是从语音识别特征看,虽然长乐方言韵母,如“鼻化韵较丰富,非敷奉母宕摄阳韵合口三等字念[x],古流臻曾三撮开口一等韵今读齐齿”等与湘东赣语相似,但其声韵调的主要演变规律,如“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时清化,舒声字一般不送气,入声送气”、“模韵端泥组、鱼虞韵庄组与流摄字相混,鱼虞韵精组读[i],蟹撮合口端系读开口,一般都保留入声调类”和湘语长益片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14.
壹 阳新方言的声韵调1.1 阳新话的声母有20个,包括零声母在内:p 巴本边不 p‘怕办败别 m 磨明命麦 f飞房否发t 大东顶德 t‘天团地特 l 拉留冷列ts 张整赞则 ts‘就查自贼 s 新时帅索 z 然柔耳若t 江叫几觉 t‘穷技群出 n 牛年女逆 兴香喜说k 高广感国 k‘开可共扩 硬昂傲恶 x 好胡旱黑Φ 衣元汪越古泥母洪音字今声母[1 n]混读,本文均记作[1].1.2 阳新话韵母有49个,包括自成音节的[m]、[n]): 知池子入 i 鸡苗表逆 u 姑湖鼓不 y 朱除雨桔怕茶马乏 i加霞假匣 u夸华寡滑 y抓耍o过河果泼 io 药觉确学 uo涡莴屙挝高桃草灶 i胶肴巧孝ε赵谋走热,iε叫桥晓结 uε喂或国 yε倔缺说阅该来摆在 i 街鞋介懈 u怪快坏 y喘摔甩αu 都奴祖缩 iαu究求朽育iu 秋流酒粟i 杯齐里律 ui 桂愧回委 yi 追垂谁锐班兰胆滩 i限颜减雁 u关幻万晚搬南短坛 U官宽欢碗i 见年欠烟 y 捐传玄远i 煎千线先n 吞能忍硬 in 英因金京 un 滚困昏温 yn 君纯准云in 民明情旋通浓董绉 i用穷勇兄 u翁  相似文献   

15.
余姚方言的语音特点表现在声韵调及其拼合特点上。声母特点:保留"帮滂並""端透定""见溪群"三分格局,"从澄崇船禅日文读"等母今读[dz]、[z]相混,匣母逢遇摄模韵今读[v]。韵母特点:遇合三鱼虞韵知庄章日组字今读舌尖韵母,臻曾两摄舒声一等字(合口见系除外)与深臻曾梗三四等字合流,通合三与臻合三见系入声字今逢细音时合流。声调特点:古平上去浊音声母字今余姚方言合流。拼合关系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眉县本土方言的主体属于中原官话秦陇片,横渠镇东部青化一带接近周至青化镇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其中首善镇为三种语音系统.眉县境内的客户方言主要有来自本省的蓝田葛牌话、柞水红岩寺话、商州阳斜话,外省的河南巩义话、洛宁话,四川广元话、山东昌乐话和广东话等方言岛.  相似文献   

17.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将湘阴方言与湘语和赣语的代表方言长沙话和南昌话进行了对比,主要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声母从古全浊声母今读、非组和晓组合口字今读方面;韵母从阳声韵读鼻化韵、咸山摄开口三四等字韵母、咸摄开口一等字覃谈韵母、咸山摄合口一三四等字主要元音、深臻曾梗摄开口一二三等字韵母、宕江摄和梗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等几个方面;声调从调类、调型、调值方面进行了比较。最后分析了湘阴方言与湘语、赣语的亲疏关系,认为湘阴方言接近长沙话,而不同于南昌话。即湘阴方言有较大的湘语因素,而极少赣语因素。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中叶江西临江方言韵书《辨字摘要》、19世纪初南昌童蒙识字课本《类字蒙求》直音和20世纪初江西高安人涂锉《国音四种》"改正土音法"所记录的高安土话反映,现代江西赣方言精庄知章组声母类型"知三章:知二庄精"代表了较早的历史层次,现代赣方言知三章组声母读舌面音反映了早期的读音。将江西赣方言历史方言文献与现代方言语音特征加以比较,可进一步揭示现代江西赣方言知三章组声母读t、th的现象不是古音的遗留,而是知三章组声母读舌尖塞擦音以后发生的音变现象。与部分江西赣方言区精庄知二组声母读t、th的性质一样,都是通过舌尖塞擦音ts、tsh丢失擦音成分的方式演变而来。这种音变现象发生在同一阶段古精庄知章组声母类型不同、历史层次不同、来源不同而声母读ts、tsh的音节中,因此,江西赣方言精庄知章组声母读t、th的现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荆沙方言中的两种特殊语音现象王群生一、中古全浊声母读送气音在今普通话中,古浊塞音、塞擦音平声字多读为送气清音,古浊声母仄声字,则一般读为不送气清音。这一规律也是今北方方言带普遍性的特点之一。普通话(以及北方方言)的这个特点,如果归纳一下,即为表一所示...  相似文献   

20.
贵阳话两字组有连读变调,涂光禄《对<贵阳方言的语音系统>一文的几点意见》(《方言》1982年第3期)曾有论及。本文具体说明AA式叠音名词的各种变调现象。贵阳话有四个单字调:阴平[55],阳平[31](实际调值是21,为了醒目写作31),上声[53],去声[13]。贵阳话阴平字(古平声清声母字,普通话阴平)和上声字(古上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普通话上声)构成的叠音名词不变调。例如(举例先标明调值,例词只标声韵):[5555]包包pau粑粑pa杆杆kan刀刀tau单单tan车车ts'e猫mau缸缸kan弯弯uan钉钉tin哥哥ko烟烟iaη杯杯Pei梯梯t'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