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四川的历史是一部移民的历史.据可靠的历史记载,大大小小的称民活动发生过许多次,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举秦民万家入川,开垦荒地,兴修都江堰;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南阳、三辅居民数万家入川避乱;西晋时,雍、秦大旱,两州流民数万逃荒到川;西晋灭亡后,当时在蜀的陈汉李氏政权鉴于巴蜀因战争而人口减少、都邑空虚,从(片羊)柯引僚人10余万家入川;南宋初年,金灭北宋,北方居民南迁,大批陕甘居民入川,导致四川人口增长,1223年,总人口首次超过600万;蒙古自蜀攻宋,使得这一地域的人口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2.
根据里耶户籍简来探讨秦户籍的内容,秦户籍中反映了姓名、身份爵位、籍贯、年龄等基本信息.里耶简每一枚户籍简记录一户人口,分五栏登记,反映出秦户籍是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的,各户籍贯均为南阳里,这种户版就是乡保存的户籍,反映出乡里是秦户籍的基层组织管理实施单位.  相似文献   

3.
<正> 小引南阳是一座历史名城,其新闻出版业出现较早。自一九二六年南阳最早的一份报纸《建国豫报》创刊后,又有一九二九年的《宛南日报》、一九三一年的《宛南民报》、一九四二年的《前锋报》、一九四八年的《新宛报》相继诞生。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四日南阳解放后,我党我军的两个报纸《桐柏日报》、《新宛西报》合并为地委机关报《南阳  相似文献   

4.
马小兵 《南都学坛》2012,32(3):135-136
<正>一、南阳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南阳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的河南省西南部,优越的山水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以自然生态文化、汉文化(汉画像)、明清官署文化、传统戏曲,玉雕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和宗教文化为结构的具有鲜明南阳特色的文化形态和构造体系,为南阳发展具有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奠定了战略性资源基础。1.文化产业对全市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2009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92.2亿  相似文献   

5.
<正> 续笔小言 1985年笔者曾在贵刊发表《南阳文化史薮》两则(《梅花城释解》与《羊续其人》),当时意在抛砖引玉,用众人之力把祖国一方大郡、历史文化名城——南阳的丰富、绚丽文化蕴藏揭示出来,一做历史检验,二做继往开来,为振兴祖国、家乡南阳经济文化做出些有益的贡献。今天,南阳已正式对外开放,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工作看来更有必要、更有意义的继续做下去。恰好贵刊又专辟《南阳地方春秋》,正是用功之所在,故此我们冒昧地把这一工作接续下来,以和南阳诸君(其中有我们的老师和学友)尽善尽力的完成这一任务。  相似文献   

6.
张文敏 《南都学坛》2008,28(4):153-155
一、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 自古以来南阳音乐活动就比较繁荣,尤其是春秋时期的楚文化和秦汉时期汉文化的相互交汇,对南阳的音乐发展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979年,南阳考古工作者在淅川下寺的春秋楚墓中发掘出保存完好的石排箫、编钟、编磬等古代乐器.这些乐器制作精美、音律准确、音质清晰、种类繁多,足以反映几千年前这里的音乐、歌舞之盛行,也由此可以想象楚音乐文化对南阳音乐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南阳师专的前身是南阳师范。南阳师范创建于一九五一年九月,若从那时算起我校迄今已有三十三年的历史,比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年轻两岁。因此,我们学校与我们国家同忧患,共命运,一起走过了三十多年曲折而又光荣的历程。回顾过去,总结现在,探求未来,对于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及其办好我们南阳师范专科学校来说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藏秦水陆里程简册,记述了秦南郡境内以及北经南阳郡以趋颍川郡、三川郡部分地区的水上和陆地道路里程。其中关于"阳"的地名值得重视。依据《史记》相关记载,曹参等人攻取的阳城,应在犨、宛两地之间,而《里程简册》所记阳县,正在这一区间之内。因此有理由推测,阳县与《史记》中的阳城很可能是同一地点,秦南阳郡只有阳县而没有阳城。里程简册有关阳县的这一直接记载,可以订正秦县研究中长久以来沿袭的一个错误,也附带解决了有关陈胜故里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郑先兴,1961年生,汉族,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南阳师范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史学博士,中国古代史学科带头人。198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考进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方向硕士研究生,1999年获硕士学位;2001年考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攻读史学理论及史学史方向博士研究生,2004年获博士学位。现任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汉代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郑先兴博士一直从事历史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承担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世界通史、…  相似文献   

10.
南阳菊考     
<正> 顷读阎旭生同志《典故“南阳之寿”》一文,欣喜之情油然而生;既喜二千余年赞誉不绝的南阳菊终得注意,又喜自己得一同仁.笔者研治南阳地区历史地理,于南阳菊之变迁有所留心,早成有文,兹不嫌步人后尘,略陈浅见,聊备补苴.一、南阳菊变迁 最早记载南阳菊的文献是《汉书·地理志》,它虽然只说到析县(今西峡)有鞠水,但此水即以地产菊花而得名.《后汉书·郡国志》郦县注引《荆州记》云:“县北八里有菊水,其源旁悉芳菊,水极甘馨,又中有三十家不复穿井,即饭此  相似文献   

11.
<正>《南都学坛》是历史文化名城南阳之最高学府南阳师专主办的学术性理论刊物。创办于1981年3月,原名《南阳师专学报》。分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均为季刊,共设一个编辑部,是全国师专中创办最早的学报之一。1989年1期起本刊哲学社会科学版获准向全国发行,1992年1期起成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 南阳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本刊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办刊方向的前提下,紧紧抓住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优势,相继开辟了《东汉文史研究》、《南阳作家作品研究》、《南都春秋》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栏目。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15,(5):7-12
对于里耶秦简"户籍简"所涉及的南阳里户口,有些学者主张他们是从南阳郡来的迁徙民,甚至觉得作为里名的"南阳"就是从郡名"南阳"而来的,但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到,所谓"南阳"并非属于楚地,而且在此地居住的人们并不都是楚人。况且,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的时候,楚"南阳"地区已被秦统治七十多年,那里的居民都变为"秦民",所以在"户籍简"里将南阳户人称为"荆",意味着他们不是从南阳郡来的迁徙民,而是过去在"荆地(楚地)"居住的遗民。这样的推论还可以从"荆新地"及"故荆"的地理界限来证明,即秦王政二十五年时候的南阳郡与南郡一样,已不属于楚地,此时所有的"荆"称呼应指楚灭亡(前223)前后新占领的楚地或其民。  相似文献   

13.
昌平君其人以及项燕拥立昌平君反秦一事,就史籍而言,只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所记载.历来尽管对项燕之死有不同看法,但对昌平君死前曾经反秦这一点,却是很少有人怀疑的.一九七五年底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记》出土后,学术界对这个问题重新进行了一番探讨.有的文章认为昌平君死于秦王政二十一年,后来反秦的是死于二十三年的昌文君,而不是昌平君;对于昌平君的徙居之处和项燕拥立昌平君(或昌文君)反秦的地点,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其他问题,也是众说纷纭,各有己见.看来,昌平君及其反秦等事,并未因《编年记》证实了昌平君实有其人而明朗起来,相反,由于歧见迭出,问题显得更为复杂了.这个问题,涉及到立国八百年的楚国的最后一段历史,更直接关联到《秦始皇本纪》中的某些具体记载,确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为此,特提出如下管见,期望得到郢正.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早期文稿》与南阳历史文化张仁学,刘阳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编辑出版的《毛泽东早期文稿》这本书,其中有不少内容与南阳历史文化有关,择要述之如下:1915年7月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信中就曾提到南阳历史上东汉经学家樊...  相似文献   

15.
<正>南阳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诚然,世人了解南阳的窗口很多,我在此想借助被郭沫若先生所极力称道的“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的伟大科学家文学家张衡所作的《南都赋》来领略一下汉代南阳的芳姿。 的确,南阳是一个很早就有人聚居的地方。战国时候,这一带的冶铁技术就已经闻名全国。西汉时期,这里已是“商遍天下,富冠海内”的名城。到了东汉,出生于南阳郡的开国皇帝刘秀在洛阳即帝位后,遂将家乡南阳定为陪都,又因位于洛京之南,所以被称为南都。南阳借此更加迅速地发展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帮助刘秀打天下的谋臣名将也多出自南阳一带,所以南阳也成为皇亲国戚、豪门巨富的会聚之地。张衡正是生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诗词与南阳历史文化张仁学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中,有不少与南阳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毛泽东诗词中有关南阳历史文化做进一步的解释,不仅对毛泽东诗词的意蕴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提高南阳的知名度,进一步弘扬南阳历史文化也大有稗益。下面就毛泽东诗词...  相似文献   

17.
以官为业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突出现象,它具有长期性、专职性、俸禄性、依附性四个特点;以官为业在中国历史上萌芽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并延续至清朝,其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而其弊端亦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李白与南阳渊源颇深,今人收集李白在南阳留诗共13首。据考察,李白入翰林前,曾五次光临南阳。一为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入长安,取道南阳,时为初夏;二为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南返安陆,途经南阳,时在秋;三为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由安陆来游,时在春;四为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李白由安陆移家东鲁,路过南阳;李白五次访问南阳是在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秋,应方城县仙翁观道士元丹丘邀请到方城寺。留下《南都行》、《游南阳白水登石激作》、《送友人》和《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等诗篇。  相似文献   

19.
<正>正当我国处在深刻变革、飞速发展的崭新历史时期,南阳地委行署批准:“南阳县辟出小特区——南阳漯河经济开发区”。这是一项具有冲破盆地意识,面向国内外两大市场,参与国内外两个大循环,实行双向推进,迅速发展南阳经济的战略决策。这项决策提得好,提得及时,符合形势的需要,符合盆地实际。可以预料,南阳盆地通过“小特区”这个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窗口”,必将带动南阳的经济起飞。本文就盆地的自然条件、矿产资源、农业资源、历史基础、盆地的需要等方面加以论证,以便开发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绝地天通"的改革是在颛顼的主持下进行的,而秦的先祖是颛顼之后;商人以崇鬼重巫而著名,秦文化和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秦先祖中衍"鸟身人言",与<山海经>中的句芒形象相似,而<山海经>和巫术有关.这些都显示秦在商代及其以前可能经历过一个巫术兴盛的时代.从西周到春秋初期,受周文化的影响,秦经历了一个文化转型,巫术文化的主导地位被史官文化所取代.史官文化的发展增强了秦的政治理性和历史意识,推动了秦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但巫术文化在秦仍有较多的残留,使秦文化表现出更多的神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