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我国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经历了:“国家经纪体制”下的“乡镇自治”、“国家全能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早期为“议行合一”制度)和“乡政村治”下的“村民自治”三种制度变迁。进入21世纪,随着传统农业财政体制向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变,农村基层政权组织进行了相应的治理体制改革,本文认为对此应在转变政权职能、改革事业单位体制、统一财政体制与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四个方面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
农业税取消后,中国农村步入了"后农业税时代",财政压力迫使乡镇体制进入强制性制度变迁轨道.现行的乡镇政权体制与当前农村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后农业税时代"乡镇结构与功能应进行变革.在变革路径上,"帕累托改进"是改革路径设定的理论基础,乡镇有限自治是改革路径的一种构想,同时,在乡镇有限自治模式下,必须科学定位乡镇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纪检体制几经变迁,最终成为执政党反腐的核心环节,是当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纪检体制变迁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建国后纪检体制变迁的现实逻辑分为制度与历史两个环节。制度逻辑是纪检体制变迁的结构性前提,而历史逻辑则塑造了纪检体制变迁的特殊形态。对现实逻辑的把握不仅有利于我们对纪检体制变革中约束性因素的廓清,而且有利于我们对制度约束下的纪检体制创新问题作出相对客观的判定。  相似文献   

4.
参与式治理是以各种形式吸纳普通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决策过程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基层政府决策的合法性和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为直接目的的一种重要的治理模式。参与式治理模式的构建需要大力推动乡镇政务公开;增强乡镇人大民意“整合-表达”功能;探索和完善乡镇议事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建立公民参与上下联动的乡镇政府绩效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乡镇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镇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现代乡镇制度,这是国家社会化转型的基本要求.依据国家与乡村社会力量的对比和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当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各地的乡镇体系构造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镇政"、"乡派"或"镇政乡派"等不同形式.构建现代乡镇制度,离不开乡镇权力结构的重构和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合作.但是,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构建现代乡镇制度关键是重构乡镇权力,使之形成"官民"二元一体的权力结构,最终建立和谐、民主、合作的现代乡镇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6.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规定性是理解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主要表现为乡镇政府的经济偏好与乡镇政府职能的去经济化、乡镇公共服务需求增长与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这两大基本矛盾。从城乡统筹的角度看,我国已进入以工商业型经济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时代,乡镇公共治理走向多元化以及城乡“中心-边缘”的行政等级结构等前提条件,决定了深入推进乡镇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突破城乡分治的行政体制。为此,要从重构乡镇公共治理主体结构、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调整行政区划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推动乡镇行政体制实现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权运行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伴随一系列制度创新,乡镇政权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体制保障,又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农村税费改革入手,研究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后,面对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基层政权运转困难等矛盾和现行的乡镇体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新挑战,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乡镇政权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8.
精乡扩镇、乡派镇治:乡级治理体制的结构性改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税费改革后,现行的乡级治理体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结构性改革,以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本文认为下一步乡镇体制改革应按照工农分业和乡镇分治的原则,精乡扩镇,将现有的乡级政权改为县派出的基层行政组织;同时,扩展镇的自主权,将镇政权改为基层地方自治组织,实行乡派镇治,建立纵向集权,横向分权的现代乡镇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实施农村村民自治与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政权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的基础上,总结了全国各地推进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措施与主要经验。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的乡镇体制转型进入了一个具有全新特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层治理体制是距离农村居民最近的治理层次,也是提供服务的体制层次。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一直是通过行政体制通道进入农村社会的。实现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优先安排的关键在于打通自上而下的体制通道,建立以服务为重心的体制。体制越接近于农村基层,其服务性就越强。广东省清远市以服务为导向,从基层单元体系重组、体制职能重构、服务重心下沉、服务事权下放等方面切入,对农村基层治理体制进行重构,建立了以"乡镇公共服务中心—片区党政公共服务站—行政村(村委会)公共服务站—村落服务代办员"为核心的服务性治理体制。这一改革的重要价值在于将服务前置到一个合适的治理单元,这个单元既能近距离提供服务,也可以兼顾服务的规模效应与服务质量,均衡体制的行政与自治功能。实践证明,清远市农村治理体制改革增强了治理体制的服务功能与能力,对新时代实现"以体制创新破解公共服务优先安排"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中国乡镇体制的变革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镇体制改革是政治学与公共行政学界持续多年的热点话题,乡镇体制应该如何改革,乃至乡镇一级政府是否应该继续存在的问题,当今学者的看法大相径庭。既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本文从大历史的视野,运用政治学的国家政权建设理论,全面考察了晚清以来我国乡镇体制的变革历程,揭示乡镇行政管理体制与地方社会发展之内在关系,通过对乡村治理和地方政府建设的本土资源的深度发掘,从历史和逻辑的整合中思考了如何推进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肇始于八十年代的农村社区变迁在展示改革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治安日趋严峻的负面效应。本文即研究转型期乡镇社会治安控制问题,共分三部分:第一,剖析变迁前后乡镇的社会结构、经济状况、人员生活习惯、观念等,从中说明乡镇的变迁给社会治安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二,探讨当前乡镇主要犯罪表现及其原因;第三,对转型期乡镇社会治安控制提出对策,认为乡镇社会治安,应采取专项整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方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模式的历史沿革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我国出现了四种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模式,即清末至民国时期推行的所谓“乡镇自治”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议行合一制”乡镇基层政权“、政社合一制”人民公社“、乡政村治”二元治理体制。但由于我国小农经济的有限剩余和农业财政能力决定着基层政权的特性及其基本走向,致使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变动频繁且反复无常。从2006年起,随着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后农业税时代,应当加快建设法制型、民主型、服务型的乡镇基层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乡镇问题的实质是传统乡村共同体瓦解之后如何在现代国家体系下重建基层社会共同体的治理体系问题.目前乡镇的困境是由于现代国家政治建设和城市化的进程破坏了传统的自治要素,却又未能在公民社会的框架下重建新的要素关联导致的.因此,必须跳开围绕着乡镇权能大小讨论乡镇问题的框架,以平等的公民权为基础重构地方社会的自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乡镇司法所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里,发挥着基础却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法治建设的末端载体,乡镇司法所的职能长期以来都较为薄弱。通过纵向观察与横向比较发现,职能之弊的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不畅。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司法所的体制机制有了明显改进。乡镇司法所职能呈现出党政融合的特征,并以法治建设为核心得到强化,其职能的现实运行也围绕法治建设进行转向。但当前乡镇司法所的职能发挥仍面临诸多挑战,为夯实法治中国的末梢建设,需要实现政治引领性与行政制度性在乡镇司法所职能行使中的协调统一,推动乡镇司法所职能安排与行政效能的科学匹配,注重乡镇司法所职能发挥与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乡镇司法所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16.
钟广宏 《理论界》2007,(7):34-35
我国乡镇体制存在的弊端,使乡镇政府职能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了“错位”、“缺位”和“越位”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一是准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二是加快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三是加快乡镇管理体制改革,四是建立农民参与的乡镇政府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从财政体制的角度析我国乡镇债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乡镇财政正面临着诸多困难,其负债规模的不断扩张与现行财政体制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乡镇债务形成的财政体制根源,提出通过"乡财县管乡用"的财政体制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调整等措施的创新来化解乡镇债务.  相似文献   

18.
乡镇市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劲松 《文史哲》2004,1(2):161-168
随着乡镇市场经济的发展,乡镇市民社会及其利益代表组织也快速兴起。政府主导型现代化模式在农村的终结、政府因管理失灵而从乡镇市场中淡出以及国家权力退出导致乡镇公共服务真空是其兴起的时代背景。乡镇市民社会的阶层主要有:乡镇私营企业主阶层、乡镇个体工商户阶层、乡镇农民精英阶层、乡镇外来务工人员阶层和外出务工的农民阶层,其利益组织既有体制内的非政府组织,也有体制外的组织,其兴起的特点主要有过渡性、非农性、脆弱性和连接性。乡镇市民社会对于乡镇政治和经济生活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乡镇政府对于乡镇市民社会的治理有四个方面的路径:放权又树威;推动其自治与自律;确认其利益诉求;促进其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分税制改革、农业税取消和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政权的一些职能趋于弱化,甚至趋于消失,文章正是基于乡镇政权出现了某种程度的进一步弱化趋势和借鉴新制度经济学中关于制度变迁的两种基本模型,得出我国有对乡镇政权进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可行性,而不具备实施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可能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市场体制演进与企业制度变迁的互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体制与企业制度作为市场经济内涵的基本组成部分 ,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从古典市场体制到现代市场体制 ,从古典企业到现代公司制企业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中 ,二者呈现出一种互动优化的关联性。市场体制的演进促进了企业制度的变革、企业规模的扩大 ,优化了企业产权、组织、管理制度 ;市场结构决定企业的竞争行为 ,并要求企业组织对市场进行弥补 ;而企业制度的变迁具有限制或促进市场机制、市场功能发挥 ,甚至具有对市场替代的作用。企业制度的创新为市场体制由“古典体制”向“现代体制”的转换奠定了微观财产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