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金文的资料可以分析西周的阶层垂直流动问题。运用1975年董家村出土的裘卫诸器铭文,结合社会学理论,可以分析西周社会中贵族的流动性问题以及自下而上的流动机制,对于传统等级社会的说法有一定补充,进而理解西周社会结构变化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古史分期问题,在近年集体编写中国通史教本的新形势下,又展开很热烈的讨论,这是很好的现象。我一向是同意西周封建社会说的,在1956--1957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继续发表过《西周的社会性质》-文。其中所提出的问题和阐说,似乎并未引起同志们的注意,现在把这些论点加以补充修正,再提出来向同志们请教。在最近两年来,主纺西周封建说的同志们中提出几个相当重要的论点,我以为是值得注意的。如唐天日同志:《关于古史分期讨论中的生产力水平问题》。(1960年10月18日文汇报)其次,束世澄同志:《论领主制社会是封建社  相似文献   

3.
社会历史观是古代思想家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西汉末年的著名思想家扬雄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如历史是发展的,历史的发展有因有,历史的发展是天、地、人交互作用的结果,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几个观点。 一 历史是发展的 社会历史问题,是儒家所关注的问题之一。孔子盛赞西周,孟子尊王贬霸。到汉代,儒学提出三皇五帝三王五霸四阶段说,认为这四个阶段一段不如一段,历史愈往上溯就愈是先进,愈往后数就愈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再版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为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马曜教授<西双版纳份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一书再版的序言,认为该书充分利用民族学资料与历史文献紧密结合,将傣族社会封建领主经济与三千多年前西周社会的封建领主经济作了比较研究,并结合经典作家有关东方社会形态的有关论述,对我国历史上的井田制与农村公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1980年9月黄县(今龙口市)庄头村出土的一批西周前期有铭铜器中,其中四件有铭文,系同一墓葬出土.铭文涉及的“芮公”、“熊奚”、“小夫”等铭为胶东半岛首次发现.它不但为研究胶东半岛的历史提供了新资料,而且也为探讨西周前期半岛古国与周王朝以及与其他属国间的关系也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6.
兮甲盘铭文考释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兮甲盘所反映的西周晚期周王朝以及南淮夷的政治、经济资料十分珍贵,值得深入研究。首先就铭文所涉及的"貯"、"■"、"■"等字做了进一步考释,进而尝试对西周晚期周王朝对南淮夷的政治、经济政策进行初步探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西周商业问题做了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研究城市现代化问题,必然要涉及到整个社会现代化的问题,因为城市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和首要内容,而整个社会现代化理论又是城市现代化理论的基础.因此,要研究城市现代化问题必须首先研究社会现代化问题,弄清楚社会现代化的含义、特点和内容,了解社会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情况,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了,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跨世纪城市发展战略问题也就好研究多了.现在,我们就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一下关于社会现代化理论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众说纷紜原因安在古史分期问题,实际上指的是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诸问题,尤其是奴隶制下限及封建制的起点问题。正确她解决古史分期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古代史的研究和揭示古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关系到断代史和专题史的研究。五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先后两度展开广泛的讨论,但依然人言各殊、难以接近。据统计,关于中国封建社会起于何时就有七说之多,即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魏晋。如抓纲执要亦可并为三说:范文澜、翦伯赞先生的西周封建说;郭沫若先生的战国封建说;尚钺、王仲荦、王思治等先生的魏晋封建说。上下千余年,差别如此巨大,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对奴隶制发  相似文献   

9.
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镇街社会管理涉及的主要领域有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秩序维护、环境保护、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等。镇街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有两类:一类是政府系统内部管理问题,一类是政府系统外部管理问题,解决镇街社会管理问题需要从内外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西周社会政治秩序的建构,是通过维新的方式,对氏族组织进行改造,血缘宗法的原理与精神直接作为国家政治的原理与精神,将家、族的内在机制结构化、制度化为国家机制,从而形成父权、族权、政权的三权合一、三位一体以及家国同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之范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并对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生态尤其是政治生态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诗·豳风·七月》,公认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特别是西周史的一篇重要史料。但对该诗的解释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性质,各家说法不同。持西周奴隶社会说的学者,认为诗中的农夫农妇是奴隶,以此证明西周是奴隶社会。而持西周封建说的学者则认为,诗中农夫农妇乃农奴,以此证明西周是封建社会。当然,单从一首诗来论定一个社会的性质,很难说是证据充分;但也要承认《七月》一诗,在某种程度上确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作用。因此,我们也着重从对《七月》一诗所作的不同解释中,联系一些有关情  相似文献   

12.
杨俊 《中南论坛》2007,2(4):91-95
西周所确立的德治思想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政治的稳定、社会的发展甚至是民族心理的形成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其起因、内容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西周祭祀中所见当时的社会结构主要基于血缘、人缘、地缘而建立。西周祭祀礼中的祖先神崇拜和差等祭祀礼仪反映出以血缘为中心的宗法社会结构;以祭祀为核心的盟誓制度则为人缘社会结构的缔结起了重要作用;祭祀圈的建立促使地缘社会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分析方法处理社会统计学问题.并提出了建立一个社会统计学计算机处理系统的方法、步骤和几个主要算法,解决了市民精神文明调查中的统计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春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在中国古代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上有着分水岭的意义。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以后,“王室式微,诸侯坐大”,大国争霸战争迭起。战争不仅摧毁了西周家天下统治几百年所逐渐形成的政治、社会、伦理秩序,也催促了新的政治意识、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诞生。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当旧的社会模式被破坏、新的统治秩序还没有建立起来时各种社会理想模式萌生、构建、完善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开始冶铁问题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之后,便进入了铁器时代。 中国到底从何时起才发生冶铁和使用铁器的问题,学术界至今看法尚不一致,大致有以下四种见解,即殷代(或商代后期)说、西周说、春秋早期说以及春秋晚期或春秋后半叶说等。近年几批早期铁器资料的发现,为上述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位于陕西扶风、岐山县交界的周原遗址,是一处极其重要的周代遗址。周原遗址自古以来就是出土西周青铜器的重要地点,近数十年来不断有重要的西周青铜器出土。周原青铜器的出土,为西周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标尺,而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葛志毅先生的《周代分封制度研究》一书,是当代西周史研究的一部重要著作,今年初作为《金景芳师传学者文库》第一辑的一种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这对于西周史的研究当是一件极有意义之举。西周的分封制度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重要研究课题,它涉及到中国古代社会早期的国家起源及西周的政治体制问题。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研究与争论,自秦汉至明清不绝于史,近代从学术上研究分封制而又有较大影响的首推王国维先生的《殷周制度论》。但他对分封制的研究尚比较粗略,只是有开拓之功。而葛先生的《周代分封制度研究》对周代分封制度的起源、性…  相似文献   

19.
工程移民搬迁后的社会融合问题涉及到一系列的因素,有很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到的因素有移民政策、经济因素、安置方式、人际关系、移民心态、文化因素等方面。本文将从移民个体的异质性即不同的个体特征出发,且将移民的社会融合分为三个衡量指标:生活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经济适应性。通过分析发现...  相似文献   

20.
要弄清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必然要涉及教育的社会功效问题.而教育的社会功效最突出的一个性质则是其明显的后显性.那么,这一后显性是怎样产生的,给社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同时,对教育系统内部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不弄清这些问题,我们是无法制定出切合我国国情、有针对性的教育发展政策的.本文讨论了后显性产生的必然性及其给社会和教育本身带来的种种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