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清末民初,随着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影响,人们的眼光从器物、制度的维新升华思想文化心理层次上,出现了一股"新国民"思潮."新国民'思潮以求国、立国、建国为线索,以确立爱国主义为宗旨,给今天的"新国民"思潮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有益的启示,促进了一种新的向上的和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精神的诞生.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由于宋美龄的提名与举荐,冰心曾被选聘为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参政员。对国民参政会,冰心虽有积极的主张和热心的参与,但在建言献策方面,并不突出,故有"参而不政"一说。出于自我保护,冰心晚年的追述,体现出选择性记忆的特征。但就妇女解放与政治民主而言,冰心参与国民参政会,其本身还是具有象征性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认为"欲新吾国当新吾民",通过考察西方近代国民理论及近代国民人格,梁启超借鉴严复"民德、民智、民力"概念并拓展其内涵,从而形成特有的集"道德"、"智慧"、"力量"三维一体的近代中国国民人格观,开启中国国民人格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启蒙思想的历史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启超受严复和法国、日本等国启蒙思想家启发,深刻意识到改造国民性的重要意义。他采用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致力于对国民的思想启蒙,并由此形成以新民说为主体的启蒙思想。他强调发扬民族主义精神,克服民族自卑感,将中国与西方优秀文化相结合,以达到新国民的目的。梁启超的启蒙思想不仅具有政治实践意义,而且显示出重要而长久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1938年12月18日,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公然叛国投敌,并发表媚日"艳电".汪精卫领导下的国民参政会和参政员对此采取怎样的态度,必然引起社会上的极大关注.截至目前,一些论著和相关论述认为国民参政会一届三次会议通电声讨了汪精卫等汉奸卖国贼.但事实上国民参政会和参政员们对汪精卫叛国投敌行径并未予立即声讨.究竟是何原因?实有澄清之必要.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生中加强“三个意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国民意识、国家意识、国际意识的基本内涵,指出"三个意识"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此基础上强调了对大学生进行"三个意识"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要以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切实加强国民意识教育;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切实加强国家意识教育;以推进教育创新为抓手,切实加强国际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国民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进程中,也产生于邓小平纵观全局、总揽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中.其内容:用中华民族的历史教育我们的国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用"四有"新人的标准教育我们的国民要有理想、有纪律;为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序和稳定地进行,邓小平教育国民要懂法、守法;邓小平以改革开放的实践教育国民要有股闯劲和干劲;在对外开放中,邓小平教育国民要有国格,国格永远重于人格.  相似文献   

8.
晚清“女国民”话语及其女性想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晚清思想界逐渐形成的"国家-国民"概念体系中,"国民"概念不仅标示着国家与个人之间的政治关系,而且意味着一种新的现代身份认同.包括男女两性在内的晚清知识分子都把引导女性认同"国民"身份作为重要的启蒙任务,但在具体的言说中,不论是对"女国民"之责任和权利的辩难,还是对"女国民性"的界定,抑或是"女国民"的实践路径,不同性别的启蒙者所采取的价值立场和论述策略呈现出微妙而有意味的差异.同时期小说中的"女国民"想像,一方面呼应了思想界的讨论,另一方面并未脱离男性中心的女性身体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9.
"八荣八耻"是当代国民精神动力整合的重要指导思想和依据。本文在"八荣八耻"思想指导下,从揭示国民精神动力整合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入手,阐释了国民精神动力整合的两个向度——"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论述了新条件下落实"八荣八耻"对国民精神动力的作"合目的性"整合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依据"八荣八耻"思想对国民精神动力所应做好的三种"合目的性"整合:国民精神动力结构"合目的性"整合、国民精神动力开发方式"合目的性"整合和国民精神动力整合方法"合目的性"整合。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的"新国民"思潮引起学者们对中西文化的比较与反思;初步培养了国民的权利意识、主体意识、科学意识;促进了真正现代意义的中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它是以拯救民族为出发点,以改造国民性为己任,以塑造适应中华民族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国民为目的的爱国进步思想潮流.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农民”的可能性前提是农民能够自觉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培育“新型农民”首先必须激发和提升农民的公民意识,才能使农民与市场和政府的平等对话以及农村公民文化的传承成为可能,进而真正成为“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东亚,韩国与中国都肩负着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申采浩和梁启超作为探究两国国民性的先驱者,都认识到了在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创造“新国民”的必要性。申采浩的“新国民”目标是保全民族,恢复国权;而梁启超胸怀创立民族帝国的梦想。他们之所以在作品中塑造了不同的“新国民”形象,是因为国家的有无造成了两位启蒙先驱者心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公民教育与新型农民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型农民。从公民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农民还不完全具备现代公民的特征,因而,他们就不是完全"政治——社会"意义上的合格公民。我们要培养的新型农民应该是现代农民,现代农民不仅要"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更重要的是,他们应该具备现代公民的素质。在缺乏公民传统的农村,培养农民的公民性迫切需要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德化县城区新市民社区教育的调研分析,提出主导产业型城镇开展好社区教育的策略建议:(1)建立主导产业引导下的技能培训体系;(2)以社区居民为师资主体;(3)实施区校联动,为主导产业发展服务;(4)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企业的主动性;(5)加强新市民社区意识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奠基者,梁启超民族主义充满了理性的色彩,少于种族和情绪的冲动,更多的是对国民性的深层思考和重新建构,通过对具有理想人格的“新民”的设计,而使中国终达至“新国”的目标,即一个独立自由富强的现代民族国家,它为最上之团体,具有优先性。“新民”与“新国”及其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构成他民族主义的主要内涵,这一思想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流。  相似文献   

16.
家国情怀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对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为时代新人的成长、发展提供精神滋养。培育时代新人家国情怀需要以科学思想为引领,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夯实理想信念、树立公民意识,同时需要坚持从优秀文化中汲取家国情怀培育的养分与力量,在实践锻炼中以丰富的活动、广阔的平台夯实教育成果,并不断从领导机制、治理体系、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推进时代新人家国情怀培育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下阅读教学的“三部曲” :一、转换角色 ,强调自主性 ;二、创设情境 ,强调开放性 ;三、适时辅导 ,激励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西方市民社会理论中有关公共领域和"第三领域"的涵义入手,对中国传统"乡民社会"的形态与特征作了分析,指出中国社会结构模式的变革之路,是从传统的"乡民社会"实现向现代"公民社会"的过渡,并提出对中国"公民社会"建设方略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民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界的研究主要有历史论述、观念形成和政法凝聚三种视角。历史论述展示了作为历史事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形成过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随之逐渐产生。而观念形成视角的研究从人们认识的角度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是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形成论述的补充,也意味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通过一些方式来培育和加强。政法凝聚视角立基于现代民族国家是一个政治和法律的共同体,政法对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有极大的塑造作用,而人民之平等法律地位和国民身份是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之共同体意识的政法基础。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国族意识和认同会有一定差异,因此从区域角度研究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将是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有部分学者主张,在宪法典中,国家机构宜排在公民权利之前。从根本上讲,公民权利与国家机构的位次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而且涉及到制宪者对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主张至少在宪法典正文中宜将公民权利排在国家机构之前的主要理由是:这种位次可以更好地表示公民权利高于且重于国家权力,更好地体现个人权利先于并产生国家权力的逻辑关系,更好地反映国家权力来自于并服务于个人权利的宪法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