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是中国梦的本质与出发点,也是中国梦的一个目标,和两个百年、三种自信、三个共同享有以及四个必须共同构建了中国梦的动力体系,包含中国梦的动力主体,动力输入及动力输出的各个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梦想本身所具有动力性特征予以定轨的前提下,个人和社会等主体利益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社会活力是指在一定自然、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系统内部自然生长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社会活力是形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激发社会活力是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激发社会活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激发社会活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相似文献   

3.
社会活力是指在一定自然、历史条件下,一定社会系统内部自然生长的生存与发展能力.社会活力是形成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新的历史时期,激发社会活力是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激发社会活力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的具体体现.激发社会活力,是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是中国梦的本质与出发点,也是中国梦的一个目标,和两个百年、三种自信、三个共同享有以及四个必须共同构建了中国梦的动力体系,包含中国梦的动力主体,动力输入及动力输出的各个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梦想本身所具有动力性特征予以定轨的前提下,个人和社会等主体利益实现了最大程度的契合。  相似文献   

5.
我国转型期社会分化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戚攻 《社会科学研究》2003,36(3):98-103
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分化 ,其动力机制前期由国家设置 ,后期由市场经济结构与市场机制使然。国家“看得见的手”催生了转型期的原生性社会分化 ,而由市场与社会结构转型两只“看不见的手”促成了转型期的后启性社会分化 ;前者具有被动性、阶段性和无序性 ;后者具有自身动力性并表现出规律性趋势。现代社会是高度分化的社会 ,因而解读转型期社会分化的社会动力机制 ,是认知我国社会转型的一个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识别社会组织活力的要素,研判社会组织的活力水平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基础。以社会组织活力的本质考察为基础,社会组织活力的基本要素可以界定为四个方面:社会认同度、参与公共服务的积极性、资源动员能力以及社会组织间竞争性。提升社会组织活力,需要增强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认同,通过政府认同引领与带动社会认同度的提升。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着力点,应放在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积极性上。解决社会组织资金不足和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应加强包括合作能力在内的社会组织全面能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活力问题一直未被学术界所重视。通过对改革开放实践的反思,应该加强对社会活力问题的探讨。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平等竞争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时代精神,也是根本的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竞争性,要切实抓住其社会机制,按客观规律办事;社会活力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应具有突出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8.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一重要论断。社会活力的解放和增强为当下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一个值得期待的解决路径。从政府逻辑、市场逻辑、社会逻辑三重逻辑的内涵及其关系分析入手,可以发现: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意味着社会逻辑的延展。三重逻辑运行的构成要件是:问题、组织、规则、行动、场域。基于社会逻辑自身属性的分析,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实现路径可以从目标定位、发展组织、放宽限制和善的行动四个方面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的本义并非"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对"经济现代化"的扬弃。社会现代化过程是一个社会最剧烈、影响最深远的社会变革,是打破传统社会的各种秩序,建立现代秩序的变革。"社会现代化"要不被搁置或边缘化,就要以资本的"文明化"为动力机制,将经济"现代化"全面嵌入社会运行机理及其运行全过程。在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资本"文明化"始终受到资本"绝对力量"的统治,"资本之外"的责任、义务和道德在许多情况下显得苍白、无力。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的制度安排,既注重"资本"的逐利性,又通过"文明化"的路径和方式,约束和限制资本的"不文明"发展,使"资本"能造福"社会"、造福"中国梦",使"资本"能造福人类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论文化与社会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充满活力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条件。实现社会和谐必须激发社会活力。文化在激发社会活力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通过激发文化活力,来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激发社会活力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营造和形成全社会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12.
于海曦 《理论界》2005,(10):115-115
本文主要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激发社会活力的问题。其中着重论述了激发社会活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不懈动力和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上广 《社会科学》2005,(10):65-7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正发生着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这一演变趋势的影响因素包括国家意识形态、个体居住选择和开发商市场行为等,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综合动力模式。对于城市社会空间动力机制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城市社会问题,制定城市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网络:企业集群融资的环境基础与动力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困境的情况下,处于企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如何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本文结合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状况,分析了企业集群融资的环境基础和动力机制,认为社会资本网络通过非正规融资推动了中小企业集群资金短缺问题的部分解决,在社会资本网络支持下的集群供应链系统也有利于集群企业融资渠道的贯通,两者共同促使集群内企业融资动力机制的生成,最终有助于企业集群获得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孙录宝 《东岳论丛》2014,(4):148-152
我国社会组织在改革开放之后得到了巨大发展,本文在对我国社会组织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阐明了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动力结构主要由内外两方面动力构成,其中部分动力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存在潜在的矛盾。进而为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动力提出了明确价值定位和拓宽筹资渠道等的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6.
孙谦 《江淮论坛》2004,1(3):68-71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即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则是不同的。创新将是2l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国家必须加强调控和引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它各个方面的创新,以促进中国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改革开放看社会活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增强社会活力在实践上受到格外重视,从一定意义上讲,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关键作用就是提高和增强了社会活力.社会发展需要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社会生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和机制.事实证明,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平等竞争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时代精神,也是根本的社会活力.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竞争性,要切实抓住其社会机制,按客观规律办事.社会活力应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具有突出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增强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建构与社会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激发了经济组织的活力,但过去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没有很好地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在新的形势下社会组织势必要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社会组织活力不足的问题将对当前和未来转变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方式的进程造成严重影响。为此,本文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要求,对我国社会组织活力的问题和影响社会组织活力的制度因素加以了分析。本文认为,社会组织的活力包含了其提供服务的能力、运行效率与竞争能力、自主性和创新能力、以及对全社会的价值引领和贡献等要素,要提升社会组织的活力,应该从确立社会组织的宪法和法律地位,完善社会组织的资源模式,以及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等关键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19.
研究全面依法治国必须与实现中国梦的主题相联系,而不是在党权、政权、国权和法权上大做文章。依法治国旨在规范市场秩序,为激发社会活力提供保障。市场经济激发了社会活力,但由于市场主体欲望、需要和行为的二重性,社会活力区分为正能量与负能量。法律对市场主体欲望与行为具有规范作用,以保障正能量的释放。因此,应依法规范市场主体欲望和行为,为其自主创业保驾护航;依法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建构市场主体正能量释放的社会机制;树立法治信仰,树立法律创造财富的新观念,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决定了它的精神动力属性。中国梦内含了基于历史、目标、价值等精神因素释放出的精神能量,这些精神能量成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性精神力量。中国梦整合各种精神动力,加强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和信念。精神的属人性,决定了开发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必须注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注重精神动力的物质基础,注重"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