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冉正万小说创作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他善于写离奇诡谲的故事,以幻觉、梦境和神话传说,营造虚拟的世界,小说也因此而笼罩着一种神秘气氛。作者对神秘和趣味的追求几乎是唯一的,幻象是文本的主体,现实指涉则退居其后,甚至只是一种似有似无的隐蔽性因素。这使得他的小说在当下文坛别具一格。即便如此,二者之间仍然有着一种影影绰绰的对应,从中表现出作者对人的生存的焦虑以及对人处境和命运的关心。  相似文献   

2.
梦境之谜如果你问10个人梦境是什么样的,你很有可能得到10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因为这即使对于科学家来说仍然是个未解之谜。一种可能性是:大脑通过做梦来刺激脑细胞神经元突触,使其运载一定的信息。另一种理论则认为:梦境是人们在日间无法顾及的任务和冲动的一种反应,做梦巩固了这些事情在大脑中的印象。总之,科学家们对一件事情还是达成了共识,就是梦境只出现在人的深度睡眠中。  相似文献   

3.
艺术幻觉类似于生活幻觉,又不同于生活幻觉,它在客观形态和认识习惯上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但在审美心理上却更真实,它包括创作主体情感的真实和人物“心造”的真实,这种真实性来自于艺术创作心理,是一种不合常态的变态心理,它是原始思维在艺术创作中的形式积淀。作家和作品人物遵循“人我不分,推已及人”和“物我一体,推已及物”的原则,在审美接受活动中,幻觉性意象服从艺术传达的“可信性”和“可接受性”,具有生理心理学上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总统先生》艺术表现方法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斯图里亚斯代表性作品《总统先生》在使用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段之外 ,还运用了刻意渲染恐怖场景与气氛 ,把畏惧心理外化为客观物象 ,以及幻觉描写、梦境描写、神鬼人混杂描写等表现方法 ,使小说具有突出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佛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表明,梦不是没有价值的,也不是荒谬的,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事实上是一种愿望的实现。用《梦的解析》中阐述的理论与方法来对《妞妞》一书中的作者及其妻子的梦境进行分析。通过对两人梦境的详细分析,再现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借此来诠释梦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及价值,以及梦的背后所反映的一些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6.
《黑桃皇后》是普希金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方法难以全面理解小说高度凝练的情节结构和充满悬念与梦境和幻想的艺术魅力。神话理论和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方法能够透过扑克牌中的黑桃皇后、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因素的表层,探寻到小说背后传来的人类社会童年时期的原始宗教神话的回声,领会到作品独特的神话诗学特征:神秘力量的信仰和对人的命运的影响以及善恶有报的观念、人物的原型意蕴以及悬念与意外、预感与征兆、幻觉与梦境、报应与劫运感等原始宗教神话成分对情节建构和表现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文言小说的宝库中,有一类专门描述梦境,或以梦境片断联缀而成的“梦小说”。这些文言梦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一、魏晋时期的梦小说文言梦小说在先秦两汉可谓凤毛麟角。但运用文学形式反映梦境,以梦境作为一种艺术构思的手段已为不少作家所运用。随着“残丛小语”的逐渐发展,第一部具有梦小说意蕴的《蒋济亡儿》诞生在一代君主魏文帝  相似文献   

8.
梦幻体验是指中国古代作家对现实人生、社会历史的一种具体感受,由于这种感受常以“人生如梦”的叹谓形式表达出来,故称之为“梦幻体验。”梦,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属于无意想象的极端。尽管梦的内容归根到底仍然是对现实的反映,但是由于其时人的大脑处于无意识状态,缺乏第二信号系统的控制与调节,故梦境通常是远离现实、甚至是荒诞无稽的,亦真亦幻,可谓梦境最显著的特征,诚如清人翁志琦《连夜梦归故乡醒后偶成》诗中所云,“梦境原虚纪,情真幻亦真”。中国古代作家以梦喻人生,喻现实,旨在说明人生与现实的虚幻与短暂,从这一角度来讲,梦幻体验乃是对现实人生的一种消极的否定。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相当数量的作家产生过程度不同的梦幻感,并在其创作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本文拟就梦幻体验的表现、成因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等问题作一初步探索,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9.
虽然残雪小说不重表现世俗经验世界而隐退到人的精神内部,甚至延伸到水面之下的梦境、幻觉、冥想等层面,但她是以极其理性的思维去自由地表达非理性的“潜意识”,因此其作品也是可以进行理性逻辑分析的最现代文本。其对人“潜意识”的灵魂世界的开掘主要是通过小说梦魇般的意象环境和氛困、分裂的人物心态以及非暴力恐怖情节的设置等来展现的。在残雪看来,艺术精神就是在那久被漠视的“黑夜意识”里痛苦与幽默的相互缠绕。  相似文献   

10.
对人的灵魂奥秘和精神世界的不懈探掘,构成了路翎创作最为显著的特征。其笔下的人物,大都有着双重甚至多重特征,为了写出人物的"多面",揭示出人物分裂的、隐秘的、多变的内心世界,除了常规的心理描写方法,路翎还采用了诸如幻觉与梦境、变态心理及无意识心理等多种方法。对心理的集中展现,成为他创作的本体性要素,也是成就其"心理小说"的根本质素。  相似文献   

11.
人人都有梦,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梦是人在睡眠状态下,一种漫无目的、不由自主的奇异想象,是一种精神的漫游。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派鼻祖弗洛伊德解释梦是“性的本能欲望的象征性的满足”。科学家认为,由于大脑细胞的积极活动,而使人进入梦境,没有这个梦境,脑细胞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就不能进行,所以,做梦是人的生命所必需的。它与生命攸关,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12.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运用浪漫主义笔法将现实人生中的种种以梦幻形式表达出来,创造了一个个扑朔迷离而又扎根现实的梦幻世界。在这些众多的梦境中,有进行道德劝诫的警诫梦,有反映人物情感心理的思绪梦,也有预兆未来生活的预示梦等。这些千姿百态的梦境使故事充满了奇异性,使人读之精彩,感之颇深。梦境在作品中有着重要的艺术作用,梦境深化了人物性格,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反映了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李金发是二十年代中国诗坛上与自由诗派、格律诗派鼎足而立的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素有“诗怪”之称。李诗的“怪”味,主要表现在他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表现手法的摹仿和借鉴上。诸如喜欢以怪诞奇峭的意象入诗,注重诗歌意象的象征隐喻性,内容具有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追求诗歌语言的跳跃性,擅长描写幻觉和梦境以对客观生活图景作出艺术变形的处理,善于捕捉独特的瞬间印象以暗示情绪等等。在二十年代中国新诗处于初创的阶段,人  相似文献   

14.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他站在文化的断层上 ,充满着对传统的背弃与留恋 ,对新文化的认同和批判的艰难选择与苦闷 ,只好借梦境来渲示自己内心强烈的心理冲突。《梦十夜》以散文的笔调 ,哲理的内蕴 ,以梦境的非理性形式表达清晰的理性 ,将对爱及两性的思考、文化的苦闷、希望与存在角逐的悲哀凝成一部多声部的协奏曲。爱是人类无法回避的问题 ,人对爱的思考和对死的关怀是同等的 ,两性关系的相吸、相爱、相克使得个体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此消彼长 ,无不反映了人生的真实的侧面  相似文献   

15.
剪纸在中国民间是最为普遍性、广泛性、象征性的一种艺术形态,吉祥剪纸是一种观念艺术,也可以说是一种民俗生活的实现。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是用剪纸的方式把一些文化内涵流传到了现代,因而剪纸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剪纸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动物图形寓意是民间剪纸的一种题材,它的存在反映了一种文化积淀,也反映了人们长期形成的观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6.
《俄狄浦斯王》是典型的古希腊命运悲剧 ,在这出悲剧中 ,人的一切努力或抗争都成为徒劳 ,生命也因此成为一种幻觉。不能因此认为它的全部价值都在于表现生命的幻觉和抗争的徒劳。俄狄浦斯的抗争 ,其更深意义和更高价值是升华了俄狄浦斯的思想境界和整个悲剧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17.
充分发挥潜意识的功能,特别迷恋梦境和幻觉等等,是龚自珍艺术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艺术思维特征的形成,与他的生理心理素质、社会现实的刺激及佛学思维方式的影响等有关。它使龚自珍的诗文具有了真诚、新颖的品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给其带来晦涩之弊。  相似文献   

18.
水,作为一种自然物质进入人们的文化视野,经历了漫长的民族文化积淀成为一种独立意象存在于中西方文学之中。比较阅读康拉德的海洋小说和沈从文的《边城》,并从两位作家对人与水/海所代表的自然的关系的不同认知以探讨中西文化以及民族性格对作家的影响及其在各自作品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晏子春秋》中晏子利用替国君释梦的机会将自己关于“礼治”的政治主张融入释梦活动 ,这是其讽谏艺术中最有光彩的部分。晏子的据礼释梦 ,以对梦境内容的分析为起点 ,力图从人与人的关系中找到梦境产生的原因。这无疑反映了春秋时期神权意识的没落及礼治思想的抬头 ,丰富了谏议的形式 ,使解梦的人为色彩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20.
郑金美 《社区》2012,(3):51-51
职场人由于长期面临竞争和压力,很容易做噩梦。而不同的梦境,更能反映出你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大家不妨对号人座。 梦回考场提示晋升压力 在职场上已经打拼几年的白领,明明已经远离课堂,不用再为考试发愁,却常常梦见回到学校,重新坐到考场上考试,而且在梦里屡次答出白卷。这是白领“梦疾”患者最常遇到的梦境。很多人都有过梦回考场的经历,考试隐喻的是在职场上面临进一步的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