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增长、低效率”是我国国有企业粗放式增长的两个典型特征。本文打算从公有制的内在矛盾出发,运用经济学分析工具剖析这两个特征的形成机制。一、公有制的内在矛盾(一)公有制的内在规定作为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简称,公有制是指一群人在共同占有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资料的基础L所结成的人与人的经济利益关系。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公有制的产权主体是“一群人”,产权客体是全部生产资料,在人与物的关系上是一群人共同占有他们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资料。“一群人”是一个相对概念,现代社会以民族国家为载体,它可以是一个国家的全…  相似文献   

2.
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研究课题组一、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沿革及特点乡、村集体经济分别是指以全乡和全村范围内农民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经济,产权制度则是相关生产资料的产权(归属)关系和产权管理体制的总和。从农村实际看,乡、村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主要...  相似文献   

3.
论企业产权的确立王国刚确立产权关系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在主体关系上,它涉及到确立政府部门的产权、企业的产权、国民的产权等等;在财产内容上,它涉及到确立生产资料产权、有价证券产权、知识产权、劳务产权、信誉产权等等。其中,确立企业产权是核心所在。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及其人格化的思考何干强探讨产权关系的基本前提产权是经济关系方面的法权。在西方产权学派理论中,产权概念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生产资料所有权概念不尽相同,它不仅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还涉及社会学意义上的受益受损关系。本文的产权概念是...  相似文献   

5.
黄爱华 《社会科学》2002,1(9):39-42
“消灭私有制”是指消灭那种只有少数人占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但《共产党宣言》并没有由此否定一切个人财产及个人所有制。因而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重建个人所有制”的命题。这一命题依据于否定之否定、人的存在方式、劳动者拥有个人产权所蕴涵的自由意义。重建个人所有制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制 :首先 ,它重新确立了劳动的自主权 ;其次 ,广大劳动者而不是只有少数人拥有自己的资产 ;再次 ,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 ,注重那些重要的生产资料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们要进行生产,必须具备生产条件,即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只有把这二者结合起来,生产才能实现。因此,与此相适应,生产条件所有制也应由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劳动力所有制构成。人们往往只承认生产资料所有制,而不承认劳动力所有制,原因在于人们对劳动力本身没有正确认识。劳动力虽然存在于人体之内,不象生产资料以物的形式存在于人体之外。但是就劳动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总和来说,它和生产资料一样,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力和生产的必要条件,并需要人去运用才能发挥作用。从生产的角度来看,人只是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现实结合的媒介。我们没有理由只承认生产资料所有制而不承认劳动力所有制。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一套完善的机制,但最终可归结为明晰的产权和自由价格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有限的政府是明晰产权的前提;政府的干预减少、消费者自由和企业自由导致自由价格的形成。我们要实现计划配置资源到市场配置资源的转轨,政府应该做些什么呢? 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 在一个计划经济曾经占主导的国家,市场机制的发育受到旧体制的激烈抵抗,这就需要政府为新体制的运行创造条件,而界定产权和保护产权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能和最迫切的任务。传统计划机制产权不明,价格过死。(1)生产资料名义上归全民所有,实际上劳动者个体一无所有,产权掌握在中央计划部门、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手中,三者都可以对企业发号施令,然而又都不负担经营不善的后  相似文献   

8.
一、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产品的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所有制,表面上看,是人对物的关系,而实际上,是指生产过程中围绕生产资料的归属、占有、支配、处置等问题而发生的人与人的关系。所有制所反映的这种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内在统一怎样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界有过不同的表述。有些人着眼于商品经济,有些人着眼于计划经济。前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品经济”。后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各有偏颇。我认为,还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十三大文献再次明确肯定的提法最为确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共产主义制度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将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或社会所有制是唯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实行完全单一的计划经济和按需分配;三大差别消灭了,劳动者得到全面发展,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这是一种实现了国家与社会、产权与民权、个体与类(集体)的趋同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一、所有制都有“姓”,不存在既不姓“公”,也不姓“私”的所有制。这是一个事实,要承认它,但不要纠结它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对一定形式的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实行法律保护的制度,即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法律规定。马克思说过,占有是一种经济事实,只有合法的占有,才是所有。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占有,却不可能有所有。既然所有制的内容和事实是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首先就存在一个由谁、什么人、哪些人去占有的问题,是个人占有,家族占有呢,还是一群人或社会全体人去占有呢。如果社会保护的主体的占有形式是…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抽象的"人性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由此导引出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一历史唯心主义命题并将其付诸实践,这就必然把改革引上资本主义化道路."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一论断是荒谬的."自私"是一种观念形态、一种思想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不是永恒存在的人的本性.按照"自私本性"把生产资料量化到人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俄罗斯的改革证明私有化决没有好下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产权所有制改革已明显落后于其他方面的改革,制约着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加快产权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一)从理论上讲,我国是公有制经济,企业产权主要有两种所有制形式:一种是国有企业的全民所有制;一种是劳动者集体所有制.但实际上没有具体的组织机构和个人对公有资产的完整及增殖负直接责任,所有者在现实中缺乏具体化、人格化、产权关系非常模糊,公有资产的所有者明显"缺位".正因为如此,企业改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弊端.——公有资产值补偿严重不足.有人根据近年来生产资料价格上升情况估算,自1984年至1988年间,  相似文献   

14.
科斯等人的企业契约理论的缺陷在于忽视了企业产权。企业产权有两种 :一是完全契约意义上的特定产权 ,另一种是不完全契约意义上的剩余产权。特定产权是企业契约的前提 ,而剩余产权配置是企业契约的本质。企业产权契约是以企业家为中心签约人的、拥有特定产权的企业参与者通过企业所有权(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 )的配置求创造与分配产权的契约。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家庭承包责任制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能量基本被释放出来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其局限性开始逐步显露出来。在农村集体经济中 ,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地产权关系是最基本的经济关系 ,产权的变化是农村土地制度变化的一个关键问题。农民只有拥有部分土地产权 ,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经济主体、经营主体和分配主体 ,从而促使土地经济效率的提高 ,这不仅仅关系到土地关系变化的本身 ,也关系到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农村经济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一) 财产权结构是企业制度的轴心,也是经济体制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财产权结构安排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制度,进而也就有什么样的经济体制。传统国有制产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代表全民的国家集中了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等全部财产权能,微观企业不是独立的产权实体;具有完整意义的排他性产权不存在于国有企业之间,只发生于国家与非国有经济组织之间;国家和企业间是按行政等级结构安排的,企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分析与思考任莉企业产权是决定一切经济关系的基础,所有权制约着经营权。虽然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在生产资料归属问题上是明确的,但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上面,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却是模糊的。为了推进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必须抓住症结,战胜...  相似文献   

18.
流行的观点,是把生产关系的规定性,归结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其实不然,生产关系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形式,它具有两重规定性:其一,是从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上考察所获得的一种规定性,即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以后由此决定的人与人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形式;其二,是从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关系上考察所获得的另一种规定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产的产权改革,主要是指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应包含两点:一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公有制;二是建立一个国有资产再生产的“增值”机制。后者又是前者的实现机制。产权改革,就是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再生产的“增值”机制来巩固、发展、壮大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相似文献   

20.
通常,人们说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讲的只是以自身劳动为基础占有生产资料的这种私有制.也就是自由的独立劳动者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所有制状态.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历史上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性质的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的直接结合,则很少有人专门论及.笔者认为,如果不把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直接结合联系起来考察,对于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这一极为重要的历史现象及其在理论上的意义都不可能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