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太和正音谱》一弊 中国的戏剧,从宋元杂剧开始,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悲、喜剧作家,如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郑廷玉、白仁甫、纪君祥、汤显祖、洪升、孔尚任等。其中,关汉卿的悲剧乃“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巨著(王国维语)。在戏剧理论和史料的研究方面,从第一部戏剧研究专著——元钟嗣成的《录鬼簿》开始,续有徐渭、王骥德、李渔、焦循等人的重要著述,到了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则对中国戏曲的成果和发展在理论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中国的古典戏曲,不论在作品上或是在研究著作上,成果  相似文献   

2.
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他在中国戏曲喜剧、悲剧、正剧和历史剧的创作中 ,全面营造了中国戏曲艺术的典范文体模式 ,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关汉卿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历代不少评论家都认为他对中国戏曲有开拓性的贡献。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国戏曲通史》也高度评价道:“关汉卿不愧为北杂剧的奠基人。”但是他的这种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未被深入全面地阐述。大量的文章还仅仅局限于论述关剧先进的思想内容,出色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本色泼辣的语言造诣,(这些无疑是关氏的杰出成就)而在论及戏剧创作的核心问题—戏剧性时,则大多语焉不详。我认为,关汉卿作为北杂剧奠基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正是他在使北杂剧高度戏剧化方面的卓越建树。这集  相似文献   

4.
鬼魂形象是人类艺术创作中一种十分特殊的表现形态,它广泛地存在于文学艺术中,与西方戏剧、中国戏曲也有着深广的文化因缘。通过对中国戏曲与西方戏剧中的鬼魂形象表现模式的具体解析与比较,发掘鬼魂形象艺术上的独特魅力以及中国戏曲不同于西方戏剧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5.
关汉卿及其《窦娥冤》杂剧的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是中国戏曲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也是一位享有“元人第一”美誉的平民艺术家。其代表作《窦娥冤》历来亦颇受推重 ,堪称元杂剧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启示 中国戏剧若从宋朝算起,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剧种繁多,观众广泛,同人民一直保持着联系。到了元代,戏剧曾出现过鼎盛时期,是中国戏剧史上的“黄金时代”。产生了有名的剧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出现了反映古代社会问题并起了重要影响的名剧《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等。这些剧作至今仍属艺术珍品,保持着旺盛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宋元南戏的显在叙事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元南戏是中国戏曲发展过程中较早的戏剧形态,其显在戏剧叙事的模式已经形成。第一文本的唱辞叙述、念白叙述,和第二文本的科介叙述有机结合,构成了以唱念做打多种叙述手段演述故事的戏剧叙事表演体系,对中国戏曲进程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使中国戏曲成为既可观又可听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如何认识关汉卿戏剧创作的发展,这是关汉卿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有关关氏戏剧创作年代的考证文章中。尚未涉及他的早期作品。本文通过对《陈母教子》、《玉镜台》、《西蜀梦》、《哭存孝》等四个剧本的思想感情、艺术情趣以及编剧技巧等方面的审视,推断这些作品应为关氏早期的戏剧创作。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族传统艺术,中国戏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了电影、电视等新兴艺术形式的严峻挑战。中国戏曲固然应该承担起传播民族文化遗产、演绎民族优秀经典的责任,但也应该创造新的时代经典,将现代生活的新题材融进戏剧艺术形式之中,跳出传统艺术形式演绎老题材的圈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艺术是一种技艺相当精深形式高度完美的戏剧艺术。然而,关于中国戏曲艺术的理论研究还显得有所欠缺,特别是对于表演技巧方面的各种具体问题的理论研究,仍然较多地停留在传统式的经验之谈上。有人认为:戏曲理论研究未能及时地对艺术实践作出全面的科学的总结  相似文献   

11.
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都属于戏剧,都是融诗、歌、乐、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两者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出现。基于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这两种表现手段基本相似的戏剧形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在艺术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审美原则及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革新传统戏曲、发展民族音乐剧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而近松门左卫门则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仔细比较这两位东方的戏剧大师,会发现他们不但有着与莎士比亚相似的生活经历,而且还都为两国戏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堪与莎士比亚之于西方文艺复兴相媲美的卓越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3.
田汉创作的新编历史剧《关汉卿》《文成公主》《谢瑶环》等,是其历史题材戏剧的巅峰之作。以往学界习惯从政治与时代视角切入研究,考察艺术与社会政治的外部关系及其深层互动,实际上无形中遮蔽了作品的内在意蕴与文化价值。从文化认同视角研究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可以消除文学史、戏剧史对田汉新编历史剧的偏见,而且也为重新审视戏剧的历史价值与艺术地位开启全新的大门。田汉新编历史剧不但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方面成就卓著,而且因其诗人气质投射进剧作中显得独树一帜,为中国当代剧作家主体意识的构建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4.
艺术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戏剧艺术产生于大文化土壤并发展、成熟。中国戏曲艺术的形成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它是多门艺术的综合体。当表演艺术、乐曲艺术和民间叙事文学均已发展成熟并逐渐融合的时候,中国戏曲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中艰难地孕生和成长着,其丰富的艺术门类是中华古老文明积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关汉卿是我国十三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的戏剧艺术大师。他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代文学——“元曲”的奠基人,开创了中国现实主义戏剧创作的先河。关汉卿的戏剧,所以能取得这样高超的艺术成就,除了作家具有深邃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能够广阔地反映当时社会生活面貌以外,和作家创作时提炼主题、熔裁题材、经营结构、运用语言等方面的高度技巧是分不开的。然而,王国维却认为:“元剧之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我觉得,这种意见未免失之偏颇。诚然,由于元杂剧有固定的格局,是会影响戏剧情节的发展和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但是,对于大手笔来说,他能驾驭这样格局,能在严格的限制中,对人物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元代的杂剧艺术被视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较好开端,我国戏剧史学家王国维就在《宋元戏曲史》中指出:“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杂剧艺术的形成,一方面得益予传统音乐形式中的戏曲因素,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吸收了宋代勾栏中多种艺术的营养成分而成。在诸多艺术中,宋代的说唱艺术如诸宫调、唱赚,对杂剧的曲体结构、故事来源、表演形式等,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狄德罗和关汉卿的戏剧理论是中西方戏剧理论的典范样式,尽管他们所处时代不同,尤其是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但狄德罗和关汉卿在戏剧理论中所倡导的戏剧功能论、戏剧题材论以及戏剧情境说都具有一定的共性色彩,而这也是邓以蛰戏剧艺术论中的题中应有之义。因而基于邓以蛰的戏剧观视角对二者的戏剧理论进行比较可以清晰观照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剧观的发展取向,这对当下的文艺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关汉卿和以他为代人的元杂剧在中国戏剧史上是突起的奇峰,这是怎样出现的呢?人们曾经作了不少探讨。长期以来,文艺总被认为是从属于政治的,影响所及,在元曲研究中形成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元代戏曲繁荣的契机,只有从民族和阶级的斗争中去探寻”。(《戏剧论丛》1958年第3辑《关汉卿学术研究座谈会记录》)如果不受这个“只有”论的约束,而去探寻“还有”什么契机,那就有被戴上“资产阶级”帽子的契机。本文尝试打破这个禁限,另从宋元瓦舍文艺的社会基础和书会才人的创作道路方面,探讨产生关汉卿的社会土壤和文艺渊源,勾勒关汉卿的生活环境和性格面貌。  相似文献   

19.
王诚德,戏剧理论家,编审。1947年毕业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理论编剧专业。曾任《川剧艺术》杂志执行副主编,《中国戏曲志·四川卷》副主编,中国戏曲学会理事,四川省剧协理事兼评论委员会主任,四川省社科联理事,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编审,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会长。其川剧理论研究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七百年前,伟大的人民戏剧家关汉卿创作了他的代表作《窦娥冤》;七百年后,杰出的无产阶级戏剧家田汉创作了他的代表作《关汉卿》。《关汉卿》所描述的,正是关汉卿创作和上演他的代表作《窦娥冤》的斗争过程。这样的戏中串戏,代表作串代表作,真是辉映古今,堪称奇绝。 一九五八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关汉卿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田汉以奔放的政治激情,写出了话剧《关汉卿》,在我国和世界的戏剧文学宝库里,增添了一颗瑰丽的明珠。研究田汉的这个代表作,不但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的戏剧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如何认识、理解和评价古代戏剧家关汉卿,也可以获得极为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