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人口社会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利用国家卫健委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个人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与制度因素四个方面对东部地区流动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决定其居留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探讨,发现受教育程度、月收入水平、外出工作年限等因素显著影响城市流动人口的居留落户,并由此得出三点结论:一是经济因素是影响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居留的显著要素;二是受教育程度逐渐成为流动人口能否在东部地区居留落户的关键因素;三是社会保险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相对于养老保险来说,流动人口更加注重医疗保险的获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福建省沿海3市的调查,获取 "定居"、"返乡"和"循环流动"3组不同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信息.对该3组人群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定居"组的就业层次较高、通过亲友及老乡等关系找工作的比例相对较低;"返乡"组的劳动时间最长、月平均工资最低、流动最频繁;"循环流动"组通过亲友、老乡等关系找工作的比例最高、参加技术培训的愿望最强烈.据此,提出对流动人口整体及不同居留意愿组在就业方面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边疆地区流动人口基本特征及居留意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4年云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STATA统计软件平台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边疆地区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年龄、户口性质、婚姻状况、职业种类和住房性质5个方面。但也存在一些共性的因素,即流动范围、在流入地的工作区域、流入地的家庭月收入和流入时间长短都会显著影响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边疆地区的人口流动范围以省内为主,近距离的人口迁移流动加剧了流动人口家庭化趋势。实际上,边疆地区流动人口也处于"留"而不"流"的稳定状态,在流入地平均居留时间在6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2012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在控制了人口特征变量后,从居留能力和社会融合两个层面出发,对北京市乡城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过七成的北京市乡城流动人口具有在大城市长期居留的意愿;居留能力方面,拥有较多社会资本和较高收入会对长期居留意愿起到促进作用,居于生产性服务业比处于消费者服务业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强,就业身份高的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强;社会融合方面,心理认同感强的乡城流动人口具有更高的长期居留意愿。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流动人口跨区域迁移与居留决策问题,本文以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为基础,将个人、家庭与区域因素纳入选择Logit模型分析考量.研究发现,年龄对跨区域选择成正“U”型特性,且男性、农村户籍、较高学历及较低学历拥有者更倾向于跨区域流转;家中未成年子女数越多,超过60岁以上老人数目越少,越倾向于选择跨区域迁移.此外,宏观经济、教育与环境等因素均对流动人口跨区域迁移有着显著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个人、家庭变量在长期定居意愿模型中呈现与跨区域模型中相反影响,政府及研究者应把握“出”“入”与“留”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合并数据分析发现,苗族和壮族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同时受到经济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对于蒙古族、满族、回族、藏族、土家族、侗族和瑶族流动人口,经济因素的影响较小,而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较为显著。另外,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多元因素的作用机制在不同群体之间呈现出更为细致的独特性。据此,在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制定推动其长期定居和市民化政策时,不仅要关注经济因素的作用,还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来源地、迁移距离、文化特点等因素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文化融合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LASSO筛选出影响居留意愿的因素,并利用次序logit模型研究城市规模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促进了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倾向于在人口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居留,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城市来看,不同影响因素对不同规模城市的居留意愿存在差异.通过个体异质性分析,城市规模对高教育水平的流动人口、已婚人士、年轻一代的流动人口、女性以及非农户籍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规模城市制定吸引人口居留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人口是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关键因素,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利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解决人口集聚问题,人口疏解成为了解决大城市病的有效路径。目前人口疏解调控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疏解人口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被疏解人口的转移问题,疏解阻力增加,社会公平受到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得到416名外来流动人口的样本数据,在构建生计资本框架的基础上,分析生计资本与北京外来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议北京市在人口疏解的同时防止高端人才外流,其他城市则应抓住机遇吸引基础性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9.
韩靓 《调研世界》2021,(5):12-19
本文运用2017年我国36个重点城市的流动人口调查和城市管理评价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管理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市管理显著强化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其中超大城市强化效应更为明显,而特大城市和其他城市并不显著;(2)城市的经济管理、科技创新管理、文化管理、基础设施管理对强化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具有积极作用,而城市的社会管理和环境管理并未起到显著作用;(3)低龄、非农业户口和大专以上学历的流动人口群体居留意愿更受城市管理的影响,说明这些群体流动人口为关注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青年高学历流动人口受到城市管理的影响更大,尤其是科技创新管理.未来需要继续加强城市管理治理,以作为提升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外来流动人口是城市的重要建设者,而外来流动人口却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以广东省中山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spss、excel数据分析方法,从九个方面对流动人口入户意愿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入户意愿者对中山市的社会贡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以上海市普陀区和苏州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数据为依据,采用spss、excel图形数据分析方法,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特征、不同居留意愿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打算和困难以及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打算永久居住在城市的流动人口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居留时间以及留在城市的准备和困难等方面与非永久居留和尚未有居留意愿的流动人口有显著的差异;户籍制度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简单介绍顺义区外来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运用多类别对数比率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影响外来人口居留意愿的积极和消极因素。研究表明:来京时间、户口性质、住房情况、在北京是否有固定工作以及家人是否同在北京是影响外来人口居留意愿的主要因素。认为:要从城市的推力、拉力入手,正确引导流动人口的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实现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养老保险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9年温州市人口结构变化专项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动人口内部分化及其对养老保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教育程度、年龄、职业、居留意愿和流动时间等都会对是否参加养老保险有影响。据此认为应该以流动人口内部分化为思路设计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分类、自愿、多样的原则,提高不同类型养老保险的相互衔接和统筹层次,从而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养老保险。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一对流动人口夫妇在已有一个男孩的情况下又抱养一个女孩的实例分析可见,造成目前农村较常见的"抱养女孩"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农民的养老实际需求。认为"抱养女孩"现象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管理是建立计划生育属地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内容。扬州市在该项管理实践中致力于组建专职、相关部门和群众组织三方一体的管理队伍 ,落实管理责任 ,根据流动人口特点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管理 ,并提供宣传教育、生殖健康以及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综合性服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阜阳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3年厦门市流动人口婚姻家庭调查的数据资料,①描述了流动家庭中夫妻与孩子以及与双方父母同住或分居的不同居住方式,并建立相应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影响流动人口夫妻居住方式的因素进行了探析,结果表明:主干家庭中老人承担对孙辈的照料、家庭收入、性别和流动中形成婚姻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山市是苏南地区经济较发达、外来流动人口较多的县级市.外来人口不仅逐年增多、量大,而且持证率、计生率、计划外生育处结率都较低.其原因主要是外来人口生育观念滞后,管理工作不规范等5个方面原因.建议采取强化政府行为、实行现居住地管理、改革考核指标、保障经费、依法管理5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流动人口的概念和度量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流动人口的概念及度量问题  相似文献   

20.
鄂州市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 ,转换观念 ,坚持以人为本 ,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在加强服务网络建设、寻求服务制度创新、实施综合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