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济南地名及辖区沿革,接着概述了济南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济南的时间,然后是对济南穆斯林主要聚居区和济南清真寺的重点介绍。在清真寺介绍中尤重济南清真南北两大寺的建筑沿革、建筑成就与掌教制度三个方面。紧接着是对济南伊斯兰教派别和人物的一点初探,但重点还是探讨与他地有所不同的清中后期及民国前期的济南伊斯兰教和济南主要表现在汉文碑刻匾联中的相当宝贵的宗教思想。最后将除碑刻家谱以外的文物进行了存目。  相似文献   

2.
马广德 《回族研究》2015,(1):98-102
一、中国清真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清真寺与伊斯兰教可以说是影与形的关系,用形影不离来说明这一关系可谓再恰当不过了。这种关系反映在学术研究上,就是有对伊斯兰教的研究,就有对清真寺的研究,反之亦然。可见清真寺的研究是中国伊斯兰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对清真寺和伊斯兰教的研究,只停留在现象的描述上,到了明清才有所好转。汉文译著的出现,掀起了伊斯兰教研究的高潮。但对于清真寺的研究,还没发现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开始大规模、真正意义上的清真寺研究,是在民国时期,这主要体现在民国时期清真寺的调查上。当时,北平《月华》报社发起调查全国  相似文献   

3.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街,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清真寺院,元末明初开始建设.郑州北大街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一种神圣的象征,同时也包含着无数的历史以及艺术美,本文将通过对北大街清真寺的建筑特色以及牌匾碑刻来讨论北大清真寺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4.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街,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清真寺院,元末明初开始建设。郑州北大街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一种神圣的象征,同时也包含着无数的历史以及艺术美,本文将通过对北大街清真寺的建筑特色以及牌匾碑刻来讨论北大清真寺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5.
南京伊斯兰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5,(2):146-162
本文叙述了南京伊斯兰教的地位,介绍了伊斯兰教元之前传入南京的一些可能,罗列了明前期南京穆斯林频繁迁移的种种情形,研究了明伊斯兰教政策首先在南京实施以及这种实施对南京伊斯兰教的影响,对南京的清真寺及有关场所作了分类,对净觉寺幸存文物作了列举。并着重从伊斯兰教在中国全面中国化的角度,研究了郑和下西洋与南京伊斯兰教、经堂教育、汉文译著活动的关系,使研究更具历史感。最后简单论述了南京伊斯兰教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述了循化的历史和循化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循化的时间,分析了循化撒拉族穆斯林聚居区的形成和独特的内部结构、有关制度、祖传手抄本<古兰经>等对这个聚居区形成的促进作用.介绍了清乾隆前在循化初建的清真寺,特别是古貌大体仍存的7座清真寺,介绍了循化伊斯兰教的教派(包括拱北)、教派斗争和穆斯林反清起义,最后介绍了民国时期的循化伊斯兰教和时循化伊斯兰教大家不熟知的几条汉文资料的存目.  相似文献   

7.
北京伊斯兰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北京伊斯兰教的地位,对伊斯兰教传入北京的时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6个方面概括了北京的清真寺在哪些方面为全国清真寺之冠,指出筛海传说与筛海坟是贯穿北京伊斯兰教从始至今的一项内容,对与北京伊斯兰教有关的人物进行了较细的分类,较详地罗列了北京伊斯兰教的大事,对北京现存的碑文进行了分类,并第一次以北京为例探讨了对今天仍有一定借鉴意义的中国伊斯兰教主要在民国年间进行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寺管会队伍的建设是我国伊斯兰教两支队伍(阿訇、寺管会)建设中的一支重要队伍,如果说阿訇队伍建设是关键,那么寺管会队伍建设是关键的关键,因为这只队伍负责管理清真寺的各项事务,是穆斯林群众和政府  相似文献   

9.
伊本·白图泰游记马金鹏译 2 5元《真境花园》全译杨万宝译 11.80元回族民间文学史纲 (平 /精 )李树江主编 2 6 / 30元《金汤瓶·回族民间故事丛书》(9册 )李树江主编 5 4元伊斯兰教史王怀德等著 2 6 .5元伊斯兰文化新论马明良著 16 .5元中国穆斯林朝觐纪实铁维英等著 8元中国穆斯林民居文化马 平等著 12元中国的伊斯兰教冯今源著 5 .5元中国清真寺综览 (精 )吴建伟主编 2 5元中国清真寺综览 (续编 )吴建伟主编 2 0元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 (平 /精 )余振贵著 19.8/ 2 4.8元穆罕默德传李德茂等译 10元伊斯兰与穆斯林潘梦阳著 4元清实录穆…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验"与全球清真寺发展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半岛逐渐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也完成了区域宗教跃升为世界宗教的辉煌历程,并以"随寺传播"的基本形式派生出不同的清真寺文化,表明伊斯兰所特有的包容异己、不断进取的文化品格.中国清真寺文化是伊儒文明有机融合的产物,中国清真寺发展的成功经验对全球清真寺发展极具参考价值,但也面临着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1.
大同伊斯兰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同辖域的历史变迁,接着概括了大同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大同的时间。然后重点叙述了伊斯兰教率先在大同普传的情况及其主要特征,介绍了大同辖域内的几座有特色的清真寺及与它们相关的经堂教育、明清人物等情况。随后简单介绍了明嘉靖丙午陨石题记,列举了大同辖域清真寺碑刻匾联名单。最后陈述了对大同伊斯兰教研究有关键意义的“大人坟”的现有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李兴华 《回族研究》2007,2(1):90-103
本文首先介绍了太原地名的历史沿革,接着概括了太原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太原的时间。然后将太原与附近有关城市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传播地带来探讨伊斯兰教在这里的普传。紧接着又扼要介绍了明、清、民国三代外地穆斯林向太原的逐步移居、10个主要穆斯林姓氏的职业情况及清末的一些穆斯林商号。随后重点介绍了太原清真古寺的建筑成就,列举了其中的众多碑刻牌匾;重点介绍了明清之际傅山与梁、文、李等姓穆斯林的友谊及他们之间的回儒或回汉文化交流。最后探讨了太原伊斯兰教的近代转型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3.
浙江回族伊斯兰教碑刻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浙江回族伊斯兰教碑刻的收集,并将作者掌握的碑刻,按寺碑、墓碑、杂类3个部分列出,对其年代、材质、分布和主要内容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朱仙镇伊斯兰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概述了朱仙镇的繁荣过程 ,指出在朱仙镇的繁荣中穆斯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伊斯兰教传入朱仙镇的时间上 ,采用了与开封大抵类似的提法 ,只是着重以清真寺的始建时间为标志。本文重点分析了朱仙镇伊斯兰教在明清达到繁荣的原因及繁荣的五项具体表现 ;对朱仙镇清真北寺的文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列举介绍。最后简单分析了朱仙镇与开封两地伊斯兰教的关系 ,并对作者将两地分开来进行研究的特定角度作了交代说明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清真寺传统建筑看伊斯兰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清真寺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的产物,它不仅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固态表现,更是中国伊斯兰美学思想的动态反映。本文从建筑功能、布局、装饰等方面出发,结合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对中国伊斯兰的美学思想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概述了杭州的历史沿革,然后列举了杭州伊斯兰教的地位,接着探讨了伊斯兰教传入杭州的时间,概述了杭州伊斯兰教的历史进程。紧接对凤凰寺名称、始建年代、历史沿革、布局形制、建筑成就、文物价值的分别进行了探讨。最后则是对杭州伊斯兰教墓地石刻、石亭的初步介绍。  相似文献   

17.
Although significant scholarly attention has been devoted to the study of mosque conflicts in Europe, up until now most of it has focussed on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This has left a significant gap to be filled in the study of mosque tension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where scholarship is scant yet where tensions over constructions of mosques are not less intensive than in the West. Drawing on two recent case studies of mosque constructions in Poland, we argue that a significant shift has taken place in the ways that mosques are perceived, unveiling unprecedented opposition towards their construction. From being largely unproblematic before the Second World War and during the Communist era, mosques have become subjects of fierce public debate. We draw parallels to how anti-mosque arguments raised in Poland fit into a larger European meta-narrative on mosques and Muslims, yet our aim is to situate the paper historically to argue that Polish mosque conflicts must be contextualised within Poland’s unique historical encounter with Islam in order to more accurately make sense of its creeping Islamophobia.  相似文献   

18.
浅论中国伊斯兰教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后 ,就面临着教育传承的问题 ,于是经堂教育便应运而生 ,成为中国伊斯兰教教育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发展至今。同时 ,一种新的教育形式———经院教育也逐渐发展起来。经过不断发展 ,中国伊斯兰教教育已形成了成熟的教育机制与特点 ,但同时也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得以解决 ,使全国伊斯兰教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  相似文献   

19.
纳古镇伊斯兰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纳古镇伊斯兰教研究,实际上是把云南通海的纳家营和古城两个村寨的伊斯兰教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故也可称之为纳古伊斯兰教研究。本文概述了纳古伊斯兰教的地位,探讨了纳古穆斯林聚落的形成及其特点,介绍了生活在这个聚落中的赛典赤.赡思丁后裔,对这里的清真寺、拱北以及有关碑刻匾联,对经堂教育在这里的倡兴过程,对这里伊斯兰教内外多方面和谐相处的优良传统,等等,都进行了探讨。另外还介绍了以这里为故乡的两位著名学者纳忠和纳训,说明两位的学术成就凸现出纳古这个穆斯林聚落伊斯兰文化的高品位。  相似文献   

20.
试析回族对联的文化贡献与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广德 《回族研究》2004,(4):95-102
回族对联是反映回族清真寺职能、回族宗教思想、民族历史及人物、风俗习惯等为主要内容的回族文学形式。回族对联涉及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文学、回族哲学思想、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 ,本文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回族对联的学术价值与文化贡献 ,有利于对回族对联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