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7 毫秒
1.
张说是北宗禅的修习者,北宗禅对他的心态影响颇深,表现在出处观念上,即济世之志与清净禅理的 结合;表现在文学上,即是禅思与诗情的结合。张说在山水诗融禅境入诗境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提要]《度门寺无迹禅师碑文》陈述了无迹正诲禅师的生平事迹、求法经历、追慕度门兰若以及复兴玉泉寺等事宜。不仅如此,该碑文还构建了自大唐神秀至晚明常镇、正诲及了凡乘时这一时段北宗禅的传承谱系。在梳理、校释《度门寺无迹禅师碑文》的基础上,通过对碑文内容的逐层分析和品读,进而诠释该碑文对“北宗禅的谱系构建”“唐以降北宗禅发展的图景”“北宗禅僧与士大夫的互动”“佛门僧众对南北两宗的立场”以及“北宗禅修行方式上的转变”等方面的诸种影射。同时,文末还以《度门寺无迹禅师碑文》为中心,梳理了无迹禅师的一生行事,并列出简要年谱。  相似文献   

3.
7世纪中叶 ,达摩禅酝酿着新的发展动向 ,最先给达摩禅带来突破性发展的是牛头宗 ;慧能从弘忍禅法出发 ,直接对达摩禅提出了全新的见解 ;从北宗内部衍生的净众宗以及保唐宗也对禅法有所突破。 7世纪中叶到 8世纪初 ,禅宗创新思潮的共同特点是 :将众生清净之性归结于现实人心 ,将定、慧等种种修禅方式归结为现实的生活方式 ,将佛法体系归结于禅法。  相似文献   

4.
元稹的宦海浮沉与禅心消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交游、禅法接受、以及对佛教教理的理解等方面,对元稹进行考察,全面讨论他与佛教的关系。元稹早在少年时期即已接触佛教,其交游之僧人以苦行习禅者为最多,所受禅法当为北宗禅;作为仕进之心强烈的文人,元稹的亲近禅法发生在贬谪之后,这使他对佛教人物及其教理的认识都带有实用、乃至偏离本义的特征;而对既往之事的悔悟,亦使他在佛理之中找到了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5.
禅宗是隋唐佛教诸宗之一.在佛教史上有所谓僧稠旧禅与达磨新禅之别,达磨禅学传到唐代,又曾有所谓“北宗”与“南宗”之分及其他许多分派;而其中,慧能(638-713)所创“南宗”,作为中国独创的佛教哲学,独盛于中、晚唐直至两宋,风靡全国,并传播到朝鲜、  相似文献   

6.
宗宝本《坛经》中对于神会的记载一共有五处,有详有略,有初次参礼惠能的对话,也有惠能去世后的行为记录,比较立体地展现出了神会的形象。神会通达经典教理, 聪明伶俐,但是没有达到佛教宗教实践层面的悟道。惠能对其既有否定,也有肯定。神会后来北上确定南宗禅宗旨,攻击北宗禅的行为,有其积极的意义,但是消极的意义也不容 忽视。  相似文献   

7.
张积中拜从周太谷,在学习的过程中,除师传外,多为自悟。并曾巡游各地,觉悟师道。在其北上山东创办太谷学派北宗前,曾经四度前往齐鲁,在济南、泰安、博山等地交朋访友,联络人脉,为其立学派北宗打下了坚实基础。对他求师、悟学、立派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张积中及太谷学派北宗的思想活动及黄崖山事件。  相似文献   

8.
独孤及是中唐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其散文创作是中唐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作为以弘扬儒道为己任的古文家,其思想的主体是儒家思想,同时他又信仰禅宗北宗,对佛学思想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佛学造诣。他尝试类比禅宗北宗和儒学之间关系的努力具有思想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不仅是借禅论画,其中还包含着他基于禅学修养而对绘画一种的特殊理解和对画品的特殊要求。他是在泯灭能所的当下真实意义上理解绘画的,要求画中的境界是当下所现的自在之境一念普现的无妄乐境。南宗绘画展现了当下真实意,是“一”,所以合乎画道;北宗绘画不能展现当下真实意,是“二”,所以不合画道。他要求的画品是无冲突、无对立的天真烂漫。  相似文献   

10.
马晶 《老友》2010,(1):50-50
天宝古村位于江西省宜丰县北部,距县城23公里。天宝古称辛会市(今辛会、辛联两村范围),"天宝"之名始于唐,取其地"绿波清浪,物华天宝,驾重洛阳"之意。天宝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  相似文献   

11.
莲池大师禅净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禅净关系的历史发展为背景 ,着重论述了莲池大师的禅净观。莲池大师一生力弘净土法门 ,在禅净关系上则持圆融无碍的态度 ,从理论和修证上加以融通 ,主张禅净双修 ,净土为归。其导禅归净的禅净观反映了明末佛教向近现代佛教的修行转向。  相似文献   

12.
诗与禅虽然归属两种不同的文化范畴,但其有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的方面。禅对于诗的渗透,其切入点有以禅入诗、以禅喻诗两个方面。诗歌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对佛禅义理的吸取和借鉴,也丰富了诗的审美趣旨。  相似文献   

13.
北宋著名诗僧惠洪的文字禅观念是针对当时禅门流行的"无事禅"和"无言禅"而提出来的。他借助包括佛学以外的儒道思想资源和经典言论对"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平常无事"的禅宗宗旨进行修正,为文字禅的有效性作出辩护。在文字禅理论的支持下,惠洪留下的卷帙浩繁的著述,包括佛教的经论注疏、僧史僧传、语录偈颂、禅宗纲要以及世俗的诗文辞赋、笔记杂录、诗话诗格、经书注解。惠洪能成为宋代文字禅的代表人物,与其童年教育、禅门师承、社会交往、坎坷遭遇有关,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具备了融通儒与释、禅与教、诗与禅的眼光。惠洪的著述和文字禅观念对后世禅林影响深远,甚至在日本五山禅林文学里受到欢迎。  相似文献   

14.
宋诗人提倡的“以俗为雅”,一是指题材的世俗化,与禅宗多举日用事的宗教实践观有关;二是指语言的通俗化,俚词俗语人诗,其根源来自禅籍俗语言风格的启示。宋诗受禅籍俗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用禅宗语录中常见的俗语词汇,仿拟禅宗偈颂的语言风格,并由此而推崇摹仿王梵志和寒山类似偈颂的白话诗。禅籍俗语开拓了宋诗的语言材料,使诗歌产生谐谑的趣味和陌生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耶律楚材与孔门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门禅”是三教融通历史潮流的结晶,是禅宗史上值得注意的现象。耶律楚材是“孔门禅”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和行为虽体现为出世和入世两端,但仍以佛学为指归。其“以佛治心,以儒治国”的禅法思想和阐扬行秀一系曾洞宗学说的禅诗集中体现了孔门禅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禅学大行于世的宋代,宋人论诗每好以禅为喻,以禅喻诗、以禅说诗,甚至比学诗为参禅,此在宋人诗话或笔记中往往在所多见.其中最受人瞩目者,又当首推标榜以禅喻诗的严羽《沧浪诗话》.正因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以禅理说诗,于通论诗禅之际,其说能深契禅学旨趣,是以后世追溯以禅喻诗之说源起时,甚至有人会以为应当始自严羽.虽然在严羽之前,其实以禅说诗已在所多有,论诗时以禅为喻,甚至标榜以禅法、禅悟说诗,在唐宋人诗论中往往习见,然而严羽于《沧浪诗话》内所提出的诗禅学说,事实上自有其在诗学上的重大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映湖禅师的禅事诗最突出的是吟咏庵寺的诗。将俗语作为禅语引进来,象征性地表现禅的事实,使其禅诗更显得名副其实。由于映湖禅师本人就是以禅僧的身份写诗,它所追求的诗和禅没有区别,在与自然合而为一的不二世界,沉浸在具有修禅三昧的思无邪的诗境,展示了通过悟道实现自我塑造,以及面向众生的菩萨行格律,作为禅修行的结果吟咏的禅理诗,构成了映湖禅师所作禅诗的又一个特征。可以确认,映湖禅师的禅诗就是禅定的诗趣,处于诗禅一如的境地。  相似文献   

18.
人生遭际的无奈,使钱谦益向禅寻找心灵的静谧与人生的归宿,《绛云楼题跋》也就蕴涵了他对禅的感悟与皈依。钱谦益对禅,终其一生是既礼又逃,这是家庭熏染与其个人遭际的必然。从《绛云楼题跋》去寻觅钱谦益的禅,可以更好地认识钱谦益,并弥补有关钱谦益研究的不足,并提供新材料、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人通过对《太谷学派遗书》等文献的查考,考证了太谷学派北宗张积中在举家定居黄崖山前曾四度北上山东的历史。对张积中在山东的人脉资源有所介绍。本文的考论对探入了解张积中及太谷学派北宗的思想活动乃至黄崖山事件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0.
禅的运思神出鬼没,千变万化;禅的语言晦涩多义,光怪陆离;由此,禅宗被标举为"中国式的东方神秘主义"。禅的思维方式的多样性是造成其神秘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禅的思维多种多样,包含了人类思维活动的主要类型,禅的运思把"直觉思维"、"理性思维"、"日常生活中的综合思维"、"悖论思维"等混合在一起加以灵活运用,不仅使人很难给予归类和界定,也难以给它打上某种标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