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州碑刻博物馆曾征集到一批反映苏州清代药业情况的碑刻(简称“药业碑”),现陈列于碑廊内。这类碑刻主要有:1、《吴县严禁好徒原称戈制半夏在乡镇分销发兑,蒙混渔利碑》,立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六月初六日。2、《上海县永禁外姓假冒戈老二房牌号,出售戈制半夏碑》,立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十二月十八日。3、《元和县水禁渔利之徒假冒戈老二房牌号售卖假药碑》,立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初四日。4、《苏州府禁止渔利之徒假冒戈老二房牌号仿单碑》,立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十二月二十日。5、《长洲县为各药销药料儿…  相似文献   

2.
茶叶贸易在中俄贸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俄商借道伊、塔运茶出口章程》是中俄签订的唯一关于新疆茶叶贸易的章程。关于这个章程的签订时间,一九五九年出版的王铁崖编的《中外旧约章汇编》载明:本章程签订于“一九○六年,光绪三十二年”。从此以后,有关论著都沿袭此说。例如,一九七五年出版的复旦大学历史系编写的《沙俄侵华史》写道:沙俄“于一九○六年(光结三十二年)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俄商借道伊、塔运茶条约》”。一九七九年出版的《沙俄侵略中国西北边疆史》也写道:“一九○六年,沙俄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俄商借道伊、塔运茶出口章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高等商学教育刘秀生一、高等商业教育体制的演变中国的商业高等教育开始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这一年颁布了《钦定高等学堂章程》和《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这两个章程分别规定了两个层次的商业高等教育:高等商业学堂和大学商科。次年又颁布了《奏定...  相似文献   

4.
《茶花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名著,光绪二十五年(1899),由著名翻译家林纾将其翻译成中国文言小说,以《 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书名在中国刊行,轰动一时。本文介绍《茶花女》中译本的出版过程,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应等内容,从海外文学的译介流传所引发社会反响以及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史的角度,论述晚清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黄卓越,男,1957年生,浙江临安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文艺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汉学研究所所长,“BLCU 国际人文讲坛”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兼职教授、香港《亚太语文教育学报》国际咨询委员、中国古代散文研究学会副会长。至今已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有《艺术心理范式》(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 年版,韩国汉城新星出版社2003 版)、《过渡时期的文化选择》(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年版)、《佛教与晚明文学思潮》(东方出版社1997 年版)、《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英国文化研究:问题与事件》(合著,三联书店2011年版) 等。主编的著述与工具书有《儒学与后现代视域:中国与海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从颠覆到经典--现代主义文学大家群像》(商务印书馆2007 年版)、《中国人的闲情逸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中国大书典》(中国书店1994 年版)、《中国佛教大观》(哈尔滨出版社1994 年版)等多种。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海外汉学与中国文论”、“ 文化的分层与文学的分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学与政治的类型学考察”等课题研究工作。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为批评史与文化研究、中国思想史研究、国际汉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在对国内权威图书馆的数据进行查证后发现,晚清时期《家政学》的汉译版本一共有四种。四种汉译版本的《家政学》,添加融合了众多中国文化元素,引用了大量中国传统典籍语录,均从胎儿养护、婴儿保育、幼儿教养等方面对婴幼儿保教给出了详实指导。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在《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明确规定了“蒙养院”(清末教育新政时期的婴幼儿保教场所)的机构设置、学制年限、保姆(教师)培养等事项,标志着国家正式把学前教育纳入学制体系。  相似文献   

7.
黄乔生 《北京纪事》2013,(7):100-103
1932年11月,鲁迅赴北平探望母亲期间,分别应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之邀,发表了著名的“北平五讲”:在北京大学讲《帮忙文学与帮闲文学》,在辅仁大学讲《今春的两种感想》(以上均为11月22日),在女子文理学院讲《革命文学与遵命文学》(24日),在师范大学讲《再论“第三种人”》(27日),在中国大学讲《文艺与武力》(28日)。  相似文献   

8.
河大学人     
刘增杰教授1934年生,河南省滑县人。195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现任博士生导师、河南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理事。河南省优秀专家、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教学与研究,业余从事散文写作。主要著作有:《鲁迅与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中国解放区文学史》(合作,河南大学出版社)、《文学的潮汐》(河南人民出版社)。《战火中的缨斯》(河南大学出版社)、《迟到的探询》(合作,河南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合作,河南大…  相似文献   

9.
彭兆荣,男,博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旅游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非物质文化遗产遴选草案特别会议”中方专家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探索研究”项目主持人、首席专家,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AB)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巴黎大学(十大)讲座教授,巴黎大学(索邦)高级访问学者、柏克利加州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及项目合作教授。主要从事人类学与旅游、文学人类学、文化遗产、艺术遗产等方面的研究;出版《文学与仪式》《饮食人类学》《旅游人类学》《遗产:反思与阐释》《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中国艺术遗产论纲》《重建中国乡土景观》等专著20余部(含合著);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在2016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位列民族学排名第2位,社会学排名第29位。2016《中国高被引图书年报》中,位列民族学图书学术影响力第1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异动与“西学东渐”的不断深入,中国近代社会的传统教化体系渐趋瓦解。有识之士更从制度和思想层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刻的理性反思,对西方近代意义上的政教制度和学术思想予以极大的关注。由此,美国来华传教士林乐知与光绪进士任廷旭一起合译的《文学兴国策》受到了空前的欢迎,此书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创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文学兴国策》对中国近代社会教育体制产生的影响以及其对中、日、西文化交流的互动作了探究,并就其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思考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理事(扩大)会暨第11次学术年会,于2001年11月15日至18日,在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召开。到会的理事和会员共86人。这次会议开得团结、热烈,充满了朝气和活力。会议主要完成了5项议程:对第五届理事会的工作进行总结;修订《中国写作学会章程》;进行学术交流;换届改选新一届的学会领导班子;对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作出规  相似文献   

12.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86年,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大奖之一。 中国作家协会10月19日通过官方网站对外发布《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办公室公告》。《公告》称,经评审和投票,产生了30篇(部)获奖作品,其中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各5篇(部),文学翻译空缺。  相似文献   

13.
张德瀛的《文学史》,是广东籍学人撰写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著作,是在《钦定大学堂章程》、《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等法规的政治导向下编著而成的教科书,具有鲜明的官方正统教育特点,同时也在最大限度内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于文学和文学史的基本看法,反映了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一般认知结构和理论水平,应该放到中国文学史学研究的层面来加以认识和重估。  相似文献   

14.
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浙江籍进士胡薇元仕宦凉山西昌,担任西昌知县。胡薇元在西昌任职 期间,治理刑事、整治民风、打击土匪、重修沟渠祀坛、兴修学堂,为当时西昌社会的稳定、民风的淳朴、学风的兴盛做出了极大 的贡献。以光绪《西昌县志》、民国《西昌县志》《玉津阁日记》等史料为依据,对胡薇元仕宦西昌的情况作简要梳理,探讨胡薇元 仕宦西昌时对西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1899处(光绪二十五年已亥)十六岁在横滨大同学校乙级就读 冯自由1928年9月13日自上海复柳亚子信:“曼殊在大同学校,对于文学,资质颇钝”。冯自由《苏曼殊之真面目》:“曼殊在大同学校二年,性质鲁钝,文理不通,绝未露其头角。该校于文学上只间采用昭明  相似文献   

16.
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1903年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文学研究法”的课程方案反映了“文学理论”学科早期发展的情况。主要论述了章程的制定,课程的起源,“文学研究法”这门课程在1910年才开始在北京大学开设,不久便被“中国文学”课取代,从中可以看出世纪之初中国“文学理论”的转变轨迹。  相似文献   

17.
从《说难》看《国闻报》报人的隐衷陈伯超《说难》,是严复在戊戌维新运动期间写的一流文章,原载于1898年8月5、6日(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十八、十九日)的《国闻报》,后辑人《国闻报汇编》.《说难》以甲乙二人对话的形式,从“酒肆中之庖人”、“北里中之女子”和...  相似文献   

18.
吴立昌,江苏镇江人。195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作家协会文学研究所工作。1979年回母校任教,现为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着重研究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关系。率先撰文论述精神分析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之后出版著作《精神分析与中西文学》(1987年)、《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1989年)、《施蛰存小说欣赏》(1992年)、《1900-1949:中国现代主义寻踪》(主编,1995年)等。尤其是对沈从文研究,在学界产生较大影响。80年代初在《复旦学报》撰文首…  相似文献   

19.
遍检群书话主题──喜读《中国文学主题学》郑春元长达近百万言的《中国文学主题学)全四册终于面世了。这是王立副教授继(中国古代文学十大主题》后推出的又一力作,显示了作者试图全面建构中国文学主题学体系的艰辛努力,也是近年古典文学宏观研究领域中重视文学本体和...  相似文献   

20.
美学研究的重要突破──读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徐宗文一、新的贡献——创构了“中国文学美学’的新学科吴功正的《中国文学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版)在学术研究上的最大贡献是初步创构了“中国文学美学”的新学科,一方面为大美学研究体系填补了空白,另一方面又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