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综合学术界的研究,我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存在着供给不足与供给无效并存、"被迫性"需求、需求表达不足、供给不均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由供给结构、供给制度、供给体制、供给机制等方面的缺陷所造成的;价值(意义)供给既要坚守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又要注重意识形态自律,同时还应让民间信仰正本清源;多元主体供给模式的构建,离不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良性互动、社会力量的充分激活和农民主体地位的切实维护;应坚持需求导向,完善需求表达机制、文化参与机制和可持续保障机制;供给质量的考评涉及目标导向、基本原则、考评体系、考评机制等内容,供给质量的提升要注重文化消费需求与对文化消费生态分布的把握。随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研究应逐步转移到如何提高供给效能和确保供给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为破解当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双层认同与行动模型”,以湖南省石羊塘镇为对象研究新乡贤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新乡贤扮演了政府、社会、市场与村民之间的沟通者角色,发挥了反馈村民公共文化需求、协助政府履行文化服务职能、整合社会公益文化资源、促进市场力量参与的作用,并从三个维度阐述了新乡贤参与的作用机理:乡土认同是基础,组织认同是保障,身份认同是核心.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作用,有效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江汉平原农村饮水安全为例,分析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四种模式:政府供给、私人供给、农民自组织供给、第三部门供给。  相似文献   

4.
政府主导下的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存在着供给不足、供给不均与供给无效等问题,未能有效满足农民工群体日益增长的复杂化、差异化文化需求。基于多元治理和参与原则,创造条件让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构建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的多元主体参与和社会化供给模式:一是重塑政府主体性地位,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策引领和统筹监管;二是政府与市场形成“掌舵”与“划桨”的平等合作关系,实现文化企业生产与政府购买的社会化供给;三是有效弥补“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鼓励“官民合作”与志愿性服务,推动社会组织与公益力量积极参与;四是激发农民工的“文化自信”,提升农民工自身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参与能力,挖掘农民工自身文化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5.
政府是农村公共产品理所当然的主体,其着眼点应在于农村基本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公共财政体制和机制的完善、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村民自治和农民话语权的表达.强调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着眼点是为了使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更加明确,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政企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和企业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两大主体,两者联合供给的工具选择使得政企关系呈现新的特征,良好的政企关系能够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政府和企业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新型政企关系构建的两大行动者要素,“国民合办”、“国办民助”、“国助民办”和“国有民营”是四种可供选择的政企互动模式并需不同的纽带进行连接.要想构建新型的政企关系,需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特殊性,从目标原则、过程管理和主体建设等方面促成和维系.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乡村社会已从传统的乡土社会过渡到后乡土社会。后乡土社会这一社会生态使得现代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出现了新特性,如农民文化需求多样化、政府是主要供给者、供给内容多元化等等。农村公共文化供给在供给内容、供给主体和供给方式等方面也被赋予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健康中国”战略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优化路径提出新的要求。结合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实际情况,构建政府组织、市场组织、社会组织、政府和社会资 本合作的多元主体供给方式,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提供可参考的建议,促进我国公共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界定农村公共交通服务内涵的基础上,透视其公共产品属性和私人产品属性,通过构建供求均衡模型,认为在农村公共交通服务中,公共部门和市场的共同供给才是有效率的.目前,政府是我国农村公共交通服务的有效供给主体,但政府主导下的农村公共交通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农村社会发展需求,资金供给多元化、供给主体多元化应是其未来发展趋势,但需系列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10.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非常重要。结合网络治理理论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实施网络治理模式的必要性;目前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过程中存在的观念落后、供给机制不科学、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应由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等组成网络化供给主体,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产品的网络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及改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现阶段公共产品供给缺位、错位严重、效率低下 ,必须改变政府是公共产品的唯一提供者的观念 ,实现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公共服务"缺位"、"错位"、"越位"的太多,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存在许多问题。鉴于当前农村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要从多方面入手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要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体制,完善各种公共服务体系,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机制,充分发挥各种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逐步建立起政府为主体的民间组织、私人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多元化供给格局。  相似文献   

13.
以体制外供给为主的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带来的诸如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主体错位、供给结构失衡等内在矛盾,正在逐渐凸显和加剧。尤其是地处“都市边缘”的城郊村,在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下,由于存在着地域复杂性和过程多变性特征,以及公共产品本身具有的外溢性而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必须把市场激励机制引入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之中,建立“公导民办”的城郊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并根据城郊村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不同属性,分别选择“政府投资主导”或“民营资本主导”等不同运行模式实施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虽然政府已经认识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中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还在继续扩大.所以,研究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作用和障碍,提出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对策依旧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后经济危机时代,解决结构矛盾、促进经济增长就要增加公共支出,我们应该利用扩大公共支出的契机,调整公共支出的结构,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意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内蒙古、宁夏、山东三个省份1024户微观农户数据,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为例,引入农户社会信任因子,考虑农户收入水平差异,采用列联表方法,探究农户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的意愿仅为65%,而愿意参与供给的农户中,68%的农户选择以投资的方式参与供给。农户社会信任与农户参与供给意愿显著正相关,但农户收入水平与农户参与供给意愿的正向关联性较弱。社会信任水平较高的农户倾向于以投劳的方式参与供给,而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户倾向于以投资的方式参与供给。  相似文献   

16.
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缺陷和政府责任缺失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不仅降低了农民生活质量,而且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政府作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责任主体,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履行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责任。统筹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加强农村重点领域的公共物品供给,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结构,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供给责任划分;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自上而下的行政决策机制,建立民主、科学的自下而上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保证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健全农村公共物品法律保障机制,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7.
安庆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调查及分析表明,安庆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基础设施供给质量较低、农村义务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以及科技推广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应通过改革财政支农支出机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渠道,以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8.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明社会和谐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标志。通过公平、公益、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来体现国民基本文化素质、民族特性和社会道德秩序的文化保障,这种文化保障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石。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构建包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内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应当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水平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工业优先和城市偏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农村贫困的一个制度性原因。政府应承担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责任,城乡统筹,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并逐步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同时,重构我国农村反贫困制度,依靠市场经济手段,尊重经济规律,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强化贫困人口市场化的参与程度,最终形成以政府和市场共同为主导的双导向反贫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