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莱布尼茨作为德国理性主义美学的奠基者,其美学思想是以单子论的哲学体系为基础的。他从单子论的“前定和谐”说出发,论证了美的本质在和谐、秩序,而美的本源来自上帝预先安排,从而将目的因引入对美的解释中,试图在可感形象与理性世界之间建立联系;同时又从单子论的认识论出发,阐述了美感属于既明白又混乱的认识,是一种“混乱的知觉”,具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令人愉悦却不涉功利的特点,从而确立了美学在认识论体系中的地位,对鲍姆加登和康德的美学产生了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说,莱布尼茨对中国思想的阐释展示了不同历史传统与语境下的两种思想具有交流对话的一致基础。莱布尼茨在其中西文化交流观的基础上,利用西方哲学史、基督教发展史及其个人思想,对中国思想中的"理"、"气"、"太极"等基本概念的阐释,是为了证明中国思想与基督教具有相容性,从而为基督教适应中国文化的传教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莱布尼茨的"单子"、朱熹的"理"分别是各自哲学体系中最基本的范畴.莱布尼茨以自成体系的单子论阐述朱熹理学,妄图要论证理学与其单子论是一致的,开启了西方以理性精神研究儒家之先河.但"单子"与"理"还是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4.
莱布尼茨,作为西方近代大陆理性主义哲学的最大代表和集大成者,其认识论思想的独创性体现在他关于认识起源、认识途径和真理问题的思考上,体现在他对语言的哲学思考上,表现在他关于普遍字符和综合科学的天才设想和普遍代数学的系统构建上。莱布尼茨的普遍代数学有着非常宏大而高尚的旨趣,意在摧毁巴别之塔,谋取人类普遍福利。莱布尼茨的语言哲学不同于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和奥斯丁的言语行为理论,是一种独树一帜的理性主义语言哲学。他在语言哲学方面的天才设想即使今天还依然是一个大有开发价值的宝藏。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信仰状况就是"上帝之死",这一历史进程具有多种含义;二十世纪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朋霍费尔对"上帝之死"作出了神学的回应,他的"上帝之死神学"指出,上帝之死是那种显示神迹的上帝概念的失败,真正的上帝概念是一个受难的上帝。  相似文献   

6.
生态神学体现出当代宗教思想家对生态危机的积极应对和明智思考,主张重新确认“上帝-人-自然”之间的关系,认同自然的神圣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友好共处。本文梳理了生态神学理论形成和流变的线索,着重论述了20世纪上半叶以来怀特海、施韦泽的生态神学理念,林恩.怀特、考夫曼对基督教神学传统的反思和批判,以及莫尔特曼的“三位一体创造论”、“创造的圣灵论”和“生态的安息日论”等理论。  相似文献   

7.
:黑人神学是一种黑人解放神学 ,强烈的批判性和反传统性以及鲜明的人文性与现实性是其两大特点。黑人神学对传统教会、传统神学乃至美国的传统社会结构都进行了阶级分析和政治批判 ,强调以时代和人的处境性为绝对准绳 ,生存、自由、享乐等是上苍赋予的神圣权利 ,故人类应把现世生存和来世理想协调起来。对下层民众来说 ,首先应强调解决其必要的生存环境问题。为实现这个目标 ,可以采取包括暴力革命在内的一切手段。上述特点早已或隐或显地存在于黑人数百年来的苦难与抗争史上 ,以及他们竭力保持的文化与宗教传统之中。  相似文献   

8.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欧洲思想史上的唯理语法的批判,呈现了现代语言学的历史高度,但唯理语法的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发展着,显示出语言本体论转向和人类理性深层统一性探究的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面对西方主流学界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偏执,李约瑟毅然提出,朱熹理学通过来华耶稣会士的传播而激发了莱布尼茨独特的有机论哲学,进而影响到以马克思、怀特海为代表的现代有机论世界观。尽管这一设想存在一些问题(如对莱布尼茨思想的理解和历史考证等),但李约瑟深刻地洞察到中国古典自然观与西方现代有机论哲学之间存在着令人惊讶的契合,这无疑对我们反思中国古代自然观的理论价值和现代意义具有重大启发。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人本主义思想的特征是力图把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结合起来。他认为 ,人的非理性因素“爱欲”是人的本质 ,而人的理性是人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并坚持从爱欲和理性两个方面来构建其社会批判理论 ,寻求人的解放道路  相似文献   

11.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弑父情节负载着复杂的哲学神学内涵。在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基于"约伯的困惑"展开关于上帝存在的思考;以"假如上帝不在"的逻辑结果否定了对上帝的理性证明,反证了上帝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进而昭示了通过爱、通过信仰超越生存困境的拯救之路。小说反映了19世纪俄罗斯社会最深刻的信仰危机与心灵焦虑以及寻求精神家园的苦恼。  相似文献   

12.
在本世纪初无法抵挡的西潮侵袭之下,林语堂作为从西方文明再次走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维护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同时,并不完全认同当时西方的一些观念,如个人主义。  相似文献   

13.
《汉语大词典》对“莫如”、“捆”两个词条的解释有所偏误。“莫如”在历史上本属不同层次的两个词,义为“没有谁(什么)比得上”,在近代汉语中才词汇化成为一个粘合词。“捆”的义项之一“编织时敲打使坚实”是对东汉赵岐注释的误解,可不立此项。  相似文献   

14.
晚清中算家李善兰是西学东渐的关键人物。在中算史上,李善兰既是数学家,又是翻译家和教育家,其著述之多、研究之广、成就之高,独步晚清。李善兰与同时代中算家的学术交流对中算的发展与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与西方传教士广泛的交流,则开启了他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伟大阶段。李善兰的翻译著作较系统地引入了西方先进的知识与观念,其翻译工作中所使用的名词和表述方法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础。李善兰翻译工作涉及学科之多、内容之深,都是别人无从企及的,始于明末的翻译西方科学著作的工作在李善兰手中达到顶峰。  相似文献   

15.
“成人”“成德”的人格问题是中国哲学的核心内容,与此相应,中国哲学的诠释方法亦应围绕“人格”这一核心展开,此即“人格诠释法”。此诠释方法,以传统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为内核,从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即超越的生命与现实的生活二个层面展开,从而彰显中国哲学之特质、民族之精神与文明之面貌。以李贽哲学观之,“童心说”体现的是其真实日新的人格,“空(真)-寂(实)-知(新)”三者圆融是其内在思维模式;而“豪杰论”体现的是狂狷有为人格,“有两有对”“各异其性”是其内在思维模式。与其理想人格相应,现实生活中的李贽是一个标新立异而既方又直,“身游物外”而“心切救民”之人。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关系分句在词序、关系词、关系分句出现的频率等方面有差异。这些方面的不同会对中国学习者使用英语关系分句造成一定的干扰,就此可以提出三条假设: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中介语产出中对关系分句使用不足;他们对关系分句限制性/非限制性的区分模糊;对关系词的正确选用会出现困难。中介语对比分析结果证实了这三条假设。  相似文献   

17.
《论语·先进篇》“侍坐”章校勘有“毋”“无”、“以”“已”、“归”“馈”之分歧,但均前者为是。“毋吾以”即“毋吾以居”,指不要像我一样(或与我一起)闲居在家。“方”指法度、准则。“哂”指笑,但此笑同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庄子·秋水》)中的笑。“撰”作“馔”,“馔读日诠”,诠指“善言”(积极进取的话语)。“沂乎浴”指“岁时祓除畔浴”。“风乎舞雩”指唱吁嗟雩祭(舞雩是雩坛之专名)。“咏而归”指咏唱《诗经·噫嘻》而归。“吾与点”一语,即流露了孔子无可奈何的感伤,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曾哲的批评。  相似文献   

18.
鲁迅“破”及“立人”思想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立人"是鲁迅一生战斗的主要目的,而"破"则是他"立人"的主要手段,其"破"多"立"少,"破"深"立"浅,巧于"破"而拙于"立",这一切都跟鲁迅偏激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偏激,所以深刻,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破"的层面上,鲁迅不愧为"现代圣人"与"民族魂"。  相似文献   

19.
秦汉时期,是宗教与封建专制融合的时代,以方术、巫术为基础的宗天神学和谶纬神学得到统治者推崇,对秦汉政治、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秦汉时期许多封建礼制和典章制度,都源于方术及其相关的宗教信仰。而河北地区的燕赵故地,正是神学宗教盛行的地区。以大量史实为基础,研究秦汉礼制中蕴含的神学宗教,可剖析封建礼制与宗教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拍片之初呈现出一种游离于体制边缘的激进姿态,并借鉴"真实电影"或"直接电影"的叙事模式来对抗主流专题片中权威的"上帝之声"。然而,独立纪录片作者"主体性"的缺失以及过度依赖拍摄客体的"言说"却让中国独立纪录片面临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憾。经过自我反省的中国独立纪录片作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表现出对"回到自身"的渴望以及对"个人化的写作、自由的表现"的诉求。中国独立纪录片呈现出多样化、多声部的发展态势。中国纪录片的声音也由"上帝之声"演变为一种"自我指涉"的内心独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