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关联理论从交际与认知的角度,为英汉双关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关联性就是制约翻译的基本原则,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寻求最佳关联性,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而最佳关联性的获得要求译者不仅要对原文的双关语进行识别、推理,而且在实施语码转移时要充分考虑交际语境,处理好双关语的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英公示语在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公示语翻译存在不少问题,如表达不当、语义含糊、可读性差、译名混乱、误译等。关联论和顺应论为规范汉英公示语翻译提供了理论依据。译者必须根据原文作者提供的种种明示,理解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并在翻译过程中顺应各种语境因素,选择最简洁、贴切的译文,最大程度地减少读者理解译文时所付出的心力,以取得最大的语境效果,顺利传递公示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实现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3.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以译者为中心寻求关联的跨文化“明示一推理”过程。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原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做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跨文化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连贯与认知关联关系密切。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关联识解原文连贯,构建译文连贯。连贯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连贯的衔接性强,翻译时可通过语码转换实现,而对于隐性连贯,译者需要付出更多认知推理努力,寻找最佳关联。在重构译文连贯时,译者既要考虑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同时还要兼顾目的语的特点和连贯规范,考虑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翻译理论和关联理论结合起来讨论英汉翻译过程中推理的作用 ,认为在翻译过程的四个阶段推理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推理是否成功决定着译文是否能准确传递原文作者的意图。在翻译的过程中 ,推理有助于译者进行解歧、建立连贯性和推导出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6.
从关联理论角度看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的语言交际实质上是一种示意—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对信息进行处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取最佳关联,准确地理解说话人的意图,使交际获得成功。关联理论也把翻译看作是一种交际行为——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示意—推理过程或行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是沟通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以实现成功交际的桥梁,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故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顺应译语文体规约的归化翻译或保留原文特色的注释性异化翻译策略,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跨语际的交际活动。传统的交际观由于自身的局限不能很好地处理翻译过程中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三元关系。而关联翻译理论则把翻译视为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合理地阐释了翻译过程中源语作者的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译者的翻译策略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根据关联理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任何话语都是具有关联性的。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关联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是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推理活动。因此,译者诠释原文的时候必须在分析选择语境翻译的过程中调整翻译策略,寻求原文与译文语篇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9.
语用学理论作为一个新的视角已越来越多地介入到翻译研究之中。语用翻译认为译者的首要任务是向译文读者传达出原文作者在特定语境中的交际意图,使译文与原文实现最佳关联和语用等效,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
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看英汉谚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汉谚语是学习研究英汉语言与文化不可缺少的钥匙,但是英汉谚语的翻译却并非易事。关联翻译理论为动态灵活翻译英汉谚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为达到翻译的最佳交际效果,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使英汉谚语的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 ,在此交际过程中 ,译者对原作的交际意图进行推理 ,再结合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 ,用具最佳关联的方式将此意图明示于译文读者 ,使译文与原作在相关方面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语用学视角对汉英旅游翻译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旨在揭示在汉英旅游翻译过程中,译者大脑思维运作的动态过程。汉英旅游翻译既是一个寻找关联,又是一个明示推理的交际过程。译者从原语及其语境假设中进行推理,并获得最佳关联,并在译文中明示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通过这一研究,本文认识到关联理论可以给汉英旅游翻译提供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译者既不是原文的解放者,也不是原文作者的奴隶。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任务是尽量正确传达原文作者意图、最大限度满足译文读者期待,以及选择适当的语言、方式最佳调节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期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也应遵守关联原则.文化翻译应以最佳关联性为取向.充分考虑原文作者意图和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是使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及文化翻译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以电影《英雄》的字幕英译为例,拟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译者的主体性。关联理论视翻译为一种涉及人的大脑机制推理的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阐释活动,认为译者作为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协调人,要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成功地完成交际。  相似文献   

16.
根据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提出翻译的本质是个双重的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该交际过程是源语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类交际主体之间的互动,因此翻译的语用观实际上是个动态的三元翻译观。以公示语中的误译为例,从这一个角度验证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在翻译领域里的有效性。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追求"信",而达到译文对原文忠实的手段不必追求千篇一律,它是一种动态的等效,决定翻译手段和策略的最主要参照标准,应当是译者对译文读者的接受环境和目标语语言文化环境的正确评估和认识,对源语和目标语之间差异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在梳理国外商品名称翻译研究的基础上,以最佳关联理论及其相关内容为理论框架分析翻译过程,尝试建立翻译过程的最佳关联模式。从最佳关联的视角来看,翻译过程是译者寻找具有最佳关联属性的译文的过程。该模式重点考查了原文、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译者的认知环境、最佳关联性、读者的认知环境等影响译者翻译过程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佳关联性起着决定性作用。然后,以此模式为框架分析了一些国外商品名称汉译的实例。研究表明,该模式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释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关联理论的观点,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语际转换。而译者的任务是寻找译文与原文在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上的最佳关联。其中,文化缺省是跨文化翻译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最佳关联原则对翻译有很强的解释力,可用来探讨文化缺省和翻译的方法,以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满足目的语读者的期待。  相似文献   

19.
拟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译者的主体性;论述了关联理论视翻译为一种涉及人的大脑机制推理的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阐释活动;指出译者作为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协调人,要推断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及阅读期待,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之间成功地完成交际。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中的关联文化补偿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跨文化的语际转换,译者的任务是寻找到原文与译文在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上的最佳关联.文化缺省是任何跨文化翻译必须面对的问题,原语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承交互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出现信息意图或交际意图的文化亏损.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依据翻译中文化缺省时再传递的可行性特性以及根据关联原则采取的具体补偿策略,可有效解决翻译中文化缺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