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霞 《劳动世界》2010,(5):62-64
当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大部分受伤的劳动者都选择与用人单位签订和解协议。一方面,可以避免双方就此事过多纠缠;另一方面,在双方都自愿签订和解协议的情况下,劳动者能较快拿到相应的赔付。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者的伤残等级进行赔付,在劳动者不清楚相关法律规定的情况下,所获得的赔偿很可能低于法定的赔偿数额。对于这种私了工伤协议的效力如何认定,在实践中仍存有较大分歧。本文拟对私了工伤协议的法律效力进行分析,以期能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2.
最近,渠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成功调解了一起工伤赔偿争议案件,使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双方满意,申请人曹阳不仅领到了14万余元的工伤赔偿费用,而且还得到了被申请人陈林送给的两万元帮助款。  相似文献   

3.
6月12日,江油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一起四级伤残的工伤赔偿案件进行调解,涉案金额高达12万元。这起灾后首例工伤赔偿案件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矿工井下死亡,其家属与煤矿签订了赔偿协议,获赔了10万元。但死者家属事后获知赔偿的金额不足法定最低标准.又将煤矿诉至法院。近日泸县人民法院对此案审理终结,法院判决煤矿除已赔偿的10万元外,还另行赔偿死者家属10万元。  相似文献   

5.
由于雇佣单位以外第三人的侵权行为致使劳动者工伤时,根据工伤案件责任的性会,申请赔偿时,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会发生竞合.理论上讲,劳动者不宜获得双重赔偿,受害的劳动者有权就第三人的侵权申请赔偿,这种矛盾的关系使得实际处理时有很多困惑,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6.
在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的情况下,选择何种方式对工伤职工进行赔偿,涉及到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以及立法的价值取向问题。本文在对我国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赔偿竞合时法律适用中存在的立法缺陷进行分析,以及对国外采取的几种模式在比较的基础上,尝试确立工伤赔偿优先原则下的“兼得模式”,从而实现对劳动者的最大保护。  相似文献   

7.
遭遇工伤后,许多劳动者及其亲属往往会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一次性赔偿协议”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可事后又常常以赔偿太少、项目计算不齐等提出反悔,而用人单位则坚持以协议为凭置之不理。难道“一次性赔偿协议”就是绝对的一锤定音吗?  相似文献   

8.
谈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的规定实质上属于工伤待遇的范畴,当事故发生时非法用工单位的职工应与合法用工单位的职工享受同样的待遇。但是,目前《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高于《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规定的一次性赔偿,所以,应在立法层面上缩小两者的差距,完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赔偿制度,以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实践中,常常出现劳动行政部门工伤认定引起的行政争议久拖不决,致使工伤雇员无法及时获得工伤赔偿,这与行政诉讼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工伤赔偿处理程序的设置有一定的关联。美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工伤赔偿处理程序中,也是由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但是其具体的工伤赔偿程序及其司法救济与中  相似文献   

10.
【案例】:李某进入A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一份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工种为设计师,月工资为3000元。合同到期后,双方又签订了一份合同期限为2年的合同,合同约定李某为主任设计师,月工资为6000元。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1)任何一方违反劳动合同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赔偿金额依照过错方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杂志在2007年第10期"典型案例"栏目中刊登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李盛荣法官的文章,对工伤赔偿协议的效力进行了论述。本人认为李法官的部分观点尚有商榷之处,现提出本人观点。要判定工伤赔偿协议的效力,首先要明确工伤赔偿协议的性质。本人认  相似文献   

12.
争议焦点:被申请人认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严重违背了当事人自愿、诚信原则,诉至法院,要求判决申、被双方自愿签订的和解协议有效,用人单位不再承担赔偿责任. 裁决要旨:如果和解协议是在劳动者已完成工伤认定和评定伤残等级的前提下签订的,且不存在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的情形,应当认定协议有效.  相似文献   

13.
<正>案情简介2014年5月15日,原、被告签订《劳动合同》,约定:被告安排原告在被告公司工作,合同期从2014年5月15日起至工作任务完成时止;试用期为60天,试用期内每天报酬80元,试用期满后每天报酬100元。被告为原告缴纳了工伤保险费。2014年6月29日,原告因工受伤,花费医疗费已由被告支付。2014年7月31日,原告出院(医嘱休息5个月),同日,原、被告签订解除《解除协议》,约定:因工伤事故原因,被告与原告解除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咨询台:2011年我入职成都某企业工作,企业一直未为我办理工伤保险。2015年5月在工作中受伤,经医院治疗近两个月后出院一直在家休养。2015年10月底与企业达成工伤待遇协议如下:双方确认于2015年10月底解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一次性支付我各项工伤待遇共计人民币30000元。此后经人指点,我经劳动能力鉴定为9级伤残。听说按9级伤残进行工伤赔偿,其中一次性伤残补  相似文献   

15.
当由于第三人侵权行为造成工伤时,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机构支付工伤待遇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吗?而受害人有权同时获得工伤待遇和人身损害赔偿吗?用人单位或工伤保险机构有权要求获得双重赔偿的受害人退赔吗?本期案例对这一问题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一起职业卫生处罚案的受害人赔偿问题入手,对我国的工伤保险赔偿模式进行了简单探讨。在对现行的国内外工伤保险赔偿模式进行评析后,作者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我国应实施补充模式以保护工伤受害人利益的观点,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工伤赔偿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用人单位变更企业注册地和经营地,实施股权转让,变更法人代表。在这种情形下,谁是本案工伤认定中的用人单位主体?谁是工伤赔偿责任主体?用人单位主体与工伤赔偿责任主体不一致且工商注册地分属不同工伤保险统筹地区时案件管辖权应如何确定?作者从程序法和实体法两个方面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案例】:李某是一公司职工。2005年11月某一天,在下班途中遭遇汽车撞击后受伤。由于公司为职工购买了人身意外伤害的商业保险,因此李某得到了保险公司3万元的赔偿金。李某后来听说在上下班途中如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还可以认定为工伤,还能得到工伤保险赔偿,于是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相似文献   

19.
因第三人侵权造成的工伤事故如何处理,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存在争议,也有不同的处理办法。笔者认为,因第三人侵权赔偿与工伤赔偿保险在法律上是并行不悖的,一个属于私权范畴,一个属于公权范畴,二者性质不同,也不能相互替代,所以,劳动者有权获得双重赔偿。建议,对相关法律进行体系化整合,统一构建工伤救济模式,从而以明确规定具体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一起职业卫生处罚案的受害人赔偿问题入手,对我国的工伤保险赔偿模式进行了简单探讨.在对现行的国内外工伤保险赔偿模式进行评析后,作者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我国应实施补充模式以保护工伤受害人利益的观点,并提出了改善我国工伤赔偿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