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义和拳的兴起、性质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义和拳起源于山东,从目前所掌握的文档资料来看,义和拳最早于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在山东出现,按其斗争性质可分为两个阶段:1767—1895年为第一阶段;1896—1900年为第二阶段。本文试就山东义和拳的兴起、性质与特点,作一些初步的探析。一、1767—1895年山东义和拳的兴起、性质与特点  相似文献   

2.
<正>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提出的主要政治口号。对于这一口号的评析,是义和团运动史讨论中的焦点之一,也是全面估价义和团历史作用时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为此,本文拟对“扶清灭洋”口号作些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一自1898年10月在直、东交界的冠县一带,赵三多、闫书琴领导的义和拳最先提出“助清灭洋”的口号起,山东、直隶各支义和团都陆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1899年10月11日,朱红灯的义和拳队伍在平原杠子李庄战斗中树立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  相似文献   

3.
大刀会及其反洋教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东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做为山东义和团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刀会,是最早投入反洋教斗争的群众性组织。大刀会的出现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考察大乃会的组织源流、性质及斗争情况,对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有一定意义。一活动在鲁西南与江苏交界砀山一带的大刀会,是由曹县刘士端、单县的曹得礼创立的。刘士端、曹得礼领导的大刀会,原名是金钟罩。光绪二十二年山东巡抚李秉衡在奏折中说:“臣查大刀会即钟罩邪教,由来巳久。”清御史蒋式芬也奏报说:“曹县境内……近有头目刘姓者倡演铁布衫及金钟罩体邪法。”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五登州《山东时报》也  相似文献   

4.
一义和团组织,流派复杂,源远流长。仅山东义和团组织就有大刀会、神拳、义和拳等秘密会社;而这些组织,都和历史上的白莲教的八卦教有关。历史上山东的秘密会社名目繁多,但大都是属于白莲教系统。白莲教在山东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在山东曾经发动过多次的起义,如:永乐年间山东鱼台唐赛儿的起义,明末山东巨野王好贤和徐鸿儒的起义等。清朝初年,白莲教在北方的一大支派——八卦教在山东逐  相似文献   

5.
早在1988年之前,中国史学家就根据历史文献和口碑资料提出,梅花拳是清末反洋教斗争和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动者和中坚。这一观点很快引起了国内外史学界的注意和重视。近年来,经过我们对义和团和农民反抗斗争比较活跃的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的多次深入调查,搜集了大量资料,进一步证明:在直隶、山东交界一带的义和拳,主要是从梅花拳改名而来;这个拳派所以能在历史上发挥如此重大的作用并不是偶然的。本文拟对梅花拳的奥秘、梅花拳的文场与武场试作探索,希望有助于对义和团组织、源流的研究与考察。广泛流传在我国河北、山东、河南等省广大农村的梅花拳(古称梅花桩,由于在百余根  相似文献   

6.
一义和团原名义和拳,在其产生之初,作为一个下层人民反抗封建压迫的秘密组织,在安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嘉庆年间。就有某些活动。1808年,嘉庆皇帝曾据给事中周廷森的奏折在给军机大臣的上谕中说:“近日江南之颖州府、亳州、徐州府,河南之归清府,山东之曹州府、沂州府、兖州府一带地方,有无赖棍徒,拽刀聚众,设顺刀会、虎尾鞭、义和拳、八卦教名目、横行乡曲、欺压良善……江南、安徽、河南、山东毗连各州县,既有此等匪徒,自应严行惩办,以靖闾阎,不可养痈贻患。”由于清政府对义和拳采取镇压政策,义和拳  相似文献   

7.
义和团运动期间,当时任清朝政府吴桥县令的劳乃宣,刊布了《义和拳教门源流考》一书,认为义和团的前身义和拳,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并直接出于一八一三年曾发动过起义的八卦教(天理教)中的离卦教。这个结论,此后为一般著作所接受。我认为这不符合历史实际,义和拳不但不是白莲教的支派,而且两者之间是敌对的。从《金乡纪事》看义和拳与白莲教是两个敌对的组织《金乡纪事》三卷,阳湖吴增礼石录。所录是他在嘉庆十八年(一八一三年)在山东金乡县镇压八卦教起义的经过,以及有关的文告、禀帖、书信等。书中也涉及到了义和拳。《金乡纪事》所记关于义和拳的史料,共五条: (一) “兹据查,有贾家楼民人王普仁,的系卑县地方传教首犯。……拿获王普仁到案。讯据供认原籍城武,寄居卑县,并曾教拳,并不传教。”(二,《通禀》)  相似文献   

8.
义和团源流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义和团的源流,在今天能见到的有关正史传记、清政府官方文件和当时人的一些著述记载中,认为是白莲教支派的居多。“义和会源出八卦教乾坎二系”;“查义和拳即离卦教中所称之义和门,与白莲教同出一源”;义和团“实白莲之余烬”;义和团“其术分八卦为八门,名八卦教,乃白莲教遗孽”;“义和拳即八卦会匪,与白莲教异派同源”……。在有关记载中,当时被誉为在义和团源流问题上“说帖考之最详”的,是曾任吴桥知县的劳乃宣在光绪二十五年九月所写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文中说:“义和拳一门,乃白莲教之支流。”《清史稿》的一些传记中皆从劳乃宣说,其它一些著作中有关义和团源流的说法,也大都  相似文献   

9.
光绪中叶山东黄河南岸黄泛区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官方组织的后撤型迁村活动。但不数年 ,所迁村民大部分又返回了迁出地。笔者认为 ,通过绅士这一特殊阶层 ,迁民才得以顺利实施。后来随着科举制的消亡 ,绅士阶层出现了分化 ,绅士原来所提供的社会整合作用丧失 ,遂造成移民多数返迁。这表明 ,迁民时政府与农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当然后来这种控制有所加强 ,但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文章最后认为 ,清末政府没有有效控制农民 ,实质是没有有效控制土地。  相似文献   

10.
重新解读义和团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铨 《江汉论坛》2004,(9):105-110
本文就几个问题提出讨论:第一,庚子灾变与其说是历史的必然,还不如说更多是人为的结果;第二,从义和拳神秘的宗教活动中看,义和拳与其说是一种颇具神术的反帝组织还不如说是一种以仇洋教为目标的邪教组织;第三,义和团运动对中国而言是一种历史的灾难,它非但不能沉重地打击外国资本主义,反而引来了外侮,造成了中国的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1.
<正> 山东机器局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一个著名的官办军事工业,在中国近代史教科书以及有关洋务运动的专著、论文中多提到它;但迄今还无专文论述,以致不少人对它还很模糊。本文试图塞漏补缺,对它进行初步的探讨,供大家参考。创办原因山东机器局的创办者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同治二年(1863年)至光绪二年(1876年)任山东按察使、巡抚。在此期间,丁曾随僧格林沁镇压宋景诗农民军,后又协同李鸿章的准军围剿捻军起义。同治七年(1868年),捻军在山东全军覆没。后来丁宝桢在他的一个奏折中  相似文献   

12.
董传岭 《兰州学刊》2009,(6):214-217
晚清衰世,人们抵御旱灾的能力严重萎缩,久旱不雨,山东即出现严重灾荒。晚清山东旱灾频仍严重,光绪初年的特大旱灾尤甚,究其原因,固然有自然因素,但社会因素无疑是主要的。尽管有新兴的民间力量协助,但日渐式微的晚清政府无力根本改变山东旱灾频发严重的局面。旱灾导致晚清山东生态环境破坏、作物收成减少、人口大量损失、社会矛盾激化,大大削弱了清王朝的承受力和统治力,也预示和加速了晚清王朝的覆亡。  相似文献   

13.
继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之后,咸丰二年(1852)八月(农历,下同),在广西又爆发了朱洪英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长达八年之久,其活动范围遍及桂北及湘、粤交界一带。1854年建立了“升平天国”这个地方农民政权,给清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朱洪英,又名朱声洪、朱胜红或朱世雄。其籍贯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湖南东安县渌埠头人(见《骆文忠公奏议·湘中稿》卷4第33—41页);另一说是湖南耒阳县人(见光绪11年《湖南通志》卷89)。此二说孰非孰  相似文献   

14.
会党是以农民为主体的互助团体和革命组织。在清朝一代它成为贫苦劳动人民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和反满革命的积极领导者,几乎无时无地没有会党组织存在,也几乎无时无地没有会党领导的斗争。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鸦片战争前是反封建主力;鸦片战争后则不仅反封建,同时又是反帝主力;辛亥革命时期更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合流。在辛亥革命时期,会党活动主要是在南方沿江沿海一带,而这一带会党的活动,主要的又集中在两广、湖广、江浙、四川等四个地区。这些地区也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地区,在革命党人的宣传组织下,  相似文献   

15.
郁夷、大月氏的来源和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族,又作禺夷、嵎夷、郁夷,也作禺氏、禺知,是归姓东夷的一支,与(?)、胡、河为同族。它起源于山东、江苏交界地方,约当公元前五、六千年时,他们逐渐沿着黄河南岸而不断西迁,一支定居于河南中部的洧水一带,建立有国;一支继续过着游牧生活,沿着黄河东岸北迁,经河套到河西走廊,称为禺知,后叫大月氏。因被匈奴所迫,除一小部分老弱留居于祁连山一带称小月氏外,大部份北迁于伊犁河流域,后来又被敌国乌孙所败,西迁至中亚的阿姆河及阿富汗一带,建立强大的大月氏帝国、并侵入印度河及恒河中上游一带,与当地印度人结合,形成拉其  相似文献   

16.
方诗铭先生在他的《义和拳(团)与白莲教是两个‘势同仇火’的组织》一文中,把义和团对白莲教的镇压当做其论据之一,认为“义和团在行动上,也公开与白莲教为敌”.笔者对此看法持异议.众所周知,白莲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秘密宗教,从元末到明末,不止一次地组织过农民起义.所以,早在顺治十三年就曾下令禁止“无为白莲闻香等教”.劳乃宣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则更是把白莲教视为洪水猛兽.这样,到义和团运动爆发前后,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白莲教便成了一切“邪教”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丁戊奇荒述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光绪三、四年大祲”,即1877-1878年发生在中国大地的特大灾荒,是用“丁戊奇荒”这样骇人的字眼载入史册的。这场一百年前的大灾荒,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灾荒之一,灾害极其严重,对当时整个社会生活和以后历史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它对研究清史、近代史、经济史以及灾荒史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丁戊奇荒”起于光绪二年(1876年丙  相似文献   

18.
(一)创建时间斋教——"吃素教,吃素教人每誓愿终身吃素,故谓之吃长素,称为教者,以自立门户,集众成会,并有大小头目分管统领"——是明清两代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一种教门组织.它和白莲教的许多支派一样,是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因斋菜音近,又名为菜党、菜会.当时,斋教活跃在两个地区:一是以江西的封禁山(旧名铜塘山)为中心,蔓延于闽浙粤赣诸省;一是以湖南的宝、衡、永各郡为渊薮,散布于两湖、川黔等地.据光绪二十一年六月的《闽省会报》报导,"现江西至福建暨延、建、邵及福州上下游,斋匪不下有百余万之多","现上下游沿江一带,各处均建有斋堂."可见清光绪年间斋教在福建各地的发展极为迅速,势力十分强大.  相似文献   

19.
"东州逸党"诗人群出现于北宋真宗末年,是北宋第一个以地域命名并具有浓郁地域文化色彩的诗人群体,主要活动于今山东济南、淄博一带,以奔放纵逸、不拘礼法闻名于世.其诗作或质朴无华或慷慨悲壮,无不显现出东州特有的精神风貌,迥异于当时诗坛华丽浮靡的西昆之风,开北宋诗文革新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代的红枪会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枪会是民国时期活跃于中原及华北地区的乡村民众自卫武装组织.它起源于民间秘密宗教八卦教系统,继承了八卦教流裔大刀会、义和拳的组织传统,在金钟罩、硬肚,仁义会等秘密社会组织发展融汇的基础上形成.20年代曾一度掀起了一场以红枪会为主体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以及盗匪劫掠的群众性武装自卫运动,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并对促进北伐成功,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作出一定的贡献.然而、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一直未能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拟对20年代红枪会运动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