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弘扬藏传佛教教义、增强宗教凝聚力为主要目的的藏传佛教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出现了世俗化现象.这种现象为何发生,有何表现及特点,本文主要从民族学角度出发,探析藏传佛教节日世俗化现象的表现、特点及发生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2.
藏传佛教世俗化倾向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纪更替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元化、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增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宗教的世俗化、多样化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发展趋势。同其它宗教一样 ,藏传佛教也日益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对藏传佛教本身、对信教群众、对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此 ,深入探讨藏传佛教的世俗化问题 ,引导和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对维护祖国统一、藏区社会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有着重要意义。一、宗教世俗化(一 )宗教世俗化的涵义宗教世俗化是相对于宗教的神圣化而言的 ,是…  相似文献   

3.
归化城喇嘛印务处作为漠南蒙古藏传佛教中心土默特地区的寺院管理机构,正式成立于清朝康熙年间.清代至民国时期,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藏传佛教在漠南蒙古地区经历了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研究内蒙古地区惟一的藏传佛教管理机构——归化城喇嘛印务处的变迁,不仅有益于探讨藏传佛教在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演变规律,而且有助于研究内蒙古地区社会历史的变迁,对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和民族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目前宗教的发展趋势来看,宗教世俗化已成为各宗教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藏传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文化也不例外。面对当今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复杂形势,藏传佛教要想保护自身传统文化,并且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做出历史性变革与发展,走世俗化、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青海互助QK村新建了嘛呢康,修建目的源于对留守老人的关怀、青少年民族语言学习和宗教场所的建立;其功能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嘛呢康。这是藏传佛教在当地的适应性发展,或是宗教世俗化的一种表象。本文尝试研判佛教的适应性发展与当地文化生活关系,认为价值取向从彼岸到现世,是藏传佛教世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已有世俗化含义的梳理,提出了世俗化的概念;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传统世俗化理论与现代理性选择理论,对世俗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论述,探讨了这两个理论在不同社会背景中的适用性;总结了它们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中的地位,并对这两个理论做出了评价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须弥山石窟为全国十大石窟之一,1982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山石窟研究,已有不少成果问世,但没有涉及有无藏传佛教造像的问题。须弥山石窟有藏传佛教造像和藏传佛教壁画遗存,一是第46窟的藏传佛教佛造像(在北周佛造像基础上的改凿),一是第48窟中心柱彩绘藏传佛教壁画造像。须弥山石窟藏传佛教文化有其生成背景:一是西夏藏传佛教的影响,二是忽必烈时期藏传佛教的影响,三是安西王忙哥剌皈依藏传佛教的影响。藏传佛教艺术影响须弥山石窟造像应该在元代,明代初年敕赐须弥山圆光寺碑记载,寺院住持和僧众大多为藏传佛教僧人,说明最晚也是在明代初年。即便是到了明代,藏传佛教造像的文化背景也是在元代奠定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元明时期的新疆蒙古藏传佛教状况进行了的阐述。认为元朝时期,藏传佛教在新疆蒙古地区进一步传播发展,到了明代,藏传佛教在新疆蒙古地区开始进入兴盛阶段。文章还简要地阐述了新疆早期吐蕃和回鹘之藏传佛教,认为元朝时期新疆回鹘人信奉的藏传佛教与吐蕃佛教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被传说为文殊菩萨显灵之佛教圣地,在汉、蒙、藏等民族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元代八思巴巡礼五台山,标志着藏传佛教正式传入。藏传佛教在五台山传播的原因、过程及影响等问题,在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研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藏传佛教在元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这一课题对当前加强民族团结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东世俗化进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世纪到一战,为世俗化的起源时期;一战到二战,为大规模推进时期;二战到20世纪70年代,为深化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为“反复”时期。中东世俗化有四大特点:第一,外力驱动,被迫进行;第二,政府自上而下强制推动;第三,世俗化的结果是伊斯兰教的国家化;第四,历经反复与挫折,面临重重困难。如何协调和平衡宗教与世俗的关系,依然是中东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