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字娱乐节目以审美的方式唤醒深藏于国人心中日趋淡忘的汉字情结;键盘、语音录入背景下的提笔忘字实质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呈现出潜在的文化危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文化的终极目的就是文明,文字是文明的标志,其本质上也是一种文化;汉字作为媒介在价值向度上具有文化的储存性、传播性、传承性。  相似文献   

2.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升华,是民族和学校传统的浓缩,是指导师生的价值追求、规范师生的行为准则。搞好校训建设,能够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因此,应发挥校训应有的功能,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  相似文献   

3.
汉字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汉字古朴、绰约的风姿所折射出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价值是人的活动追求之目的,也是贯彻于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的人道之魂。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既可以从历史的必然性和本质特征上去认识,也可以从人的价值取向上去认识。然而,前者的著述较多,后者则尚未看到。故此,笔者从价值的视角投一管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一、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人民群众愿望的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自身不能解决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早在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马克思就洞察到了资本主义每前进一步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他说:“我们看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史上,象辛弃疾这样集名卿儒将与文人骚客于一身,“风节建树,卓绝一时”的文学巨擘,不能说绝无仅有,也可以说是寥若晨星。作为“陶写之具”的稼轩词不仅形象而又真切地表现了“一代之豪”辛弃疾的生活志趣和人生追求,同时也真诚地坦露了诗人在人生梦魇下苦苦挣扎的生存体验和与命运抗争以求得心灵解脱的艰难历程,抒写了他在生命旅途中的大喜大悲,大彻大悟。“写尽胸中、块磊未全平”(辛弃疾《江神子·和人韵》,以下凡引证辛弃疾的作品不再注出作者的姓名),稼轩词正  相似文献   

6.
周旭 《南都学坛》2006,26(5):88-90
从经济法产生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法律基础来看,经济法是基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失灵、以私权为本位的市民社会的局限和私法调节功能的先天不足,而通过政府干预经济、国家之公权介入市民社会之私权、公法融入私法,彼此间交互作用而产生的。透过对市场与政府、市民社会与国家、私法与公法这三对矛盾的分析,展示出经济法自诞生之时就以平衡个体私利与社会公益为己任,这注定了经济法的追求社会正义与社会效益平衡统一的价值取向。这一探究对我国的经济法发展及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先民根据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观察而造的,汉字所表达的概念与自然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以表动物的象形字为部首的合体字进行分析,探寻先民时代自然和社会生活形态,了解他们对动物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绰号是他人施予并为公众所认可的一种异称,是一个人在公众中口碑的一个标志或缩影。从一个人的绰号可以看出他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看出其价值取向与志趣情操。  相似文献   

9.
李思怡事件暴露了我国监护制度中的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此案,通过对监护制度的研究,着重分析了监护权顺位确定的重要性及社会力量参与未成年监护的必要性,通过对各国立法的比较研究,文章对我国监护制度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通过《边城》一书讴歌了人性之自然及自然人性之美 ,赞美了湘西边城人际的和谐与人情的淳厚 ,表现了湘西风情的古拙和淳朴。这与道家崇尚自然 ,主张复归于朴、少私寡欲等有相通之处。由此可见沈从文的文化价值取向———和道家文化的契合与联系  相似文献   

11.
试从中西医论争看近代知识界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论争由来已久,但甲午前多限于学术。庚子后清政府实行新政,大力引进、训练西医人才,置中医于不顾,中西医政治之争初见端倪。民国后,中西医论争从学术至文化再到政治全面升级。通过对中西医论争的历史考察,在全面分析时代特点的前提下,对中西医论争对立面两个知识群体的文化教育背景、政治观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考察其价值取向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从汉字看中国的原始农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以形表义,蕴涵着丰富的时代信息。透过汉字,结合考古发现,探索中国原始农业的发生及农具的演进、农作物的培育生产情况,反映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生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对世界农业发生、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汉字适应汉语的发展和特点,在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汉字音义二维,高形差度,使其在阅读识别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另外,大量同音词的存在,也是牵制汉字无法走拼音化道路的一大因素。汉字自身的特点决定,汉字拼音化是一条死胡同。  相似文献   

14.
为了能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社会功能,有必要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和学习化社会的思想来审视它的价值取向.如果说着眼于社会需求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基本出发点,那末,促进人的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应当成为它的最终目标;在提高素质中,又应以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为根本,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础,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汉字春与秋的分析,发现作为农业民族的古代中国人,在春中注重自然状态;在秋中则强调人工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这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中,译者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两种语言中文化意象的错位。语用移情最终决定着原语意义与原语文化意象两者之间的取舍:译者要么站在原语和原作者的立场,保留原语中的文化意象,要么站在译入语和译入语读者的立场,用译入语的文化意象取代原语的文化意象,或舍弃原语文化意象,只译出原文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百多年以前 ,马歇尔曾经首创了“消费者剩余”概念 ,以此用来分析消费者从消费某一物品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今天 ,我们沿用大师的“剩余”思想 ,提出“人力资本剩余”概念 ,借以分析劳动力市场结构特征以及劳动力福利的变动情况 ,并为劳动力个人就业和劳动力社会政策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以奉献为初衷的大学生志愿者面临理想主义与现实冲突的两难境地,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参与奥运志愿服务动机的调查,探讨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的类型,分析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价值取向,从而引领大学生群体形成符合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社会主导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有些社会推崇个性的彰显,而有些则崇尚团体精神。前者重视个人而不是团队,这是欧美社会重要的文化价值取向;而后者注重大家庭和对团队的忠诚。不同的心理文化价值取向影响着人们话语交际的模式。比如个性彰显的人往往谈吐直接坦率,主张用显性方式解决矛盾冲突;而注重团队精神的人言语表达比较间接。这种直接与间接的话语表达方式也体现英汉语言对于各自民族认知特征的一种象似性。具体表现包括:不同顺序的时空表述、特定语篇的格式、语篇衔接的显性度、语篇展开的模式等。了解语言象似性的这类表现,有利于外语学习者认知文化、思维与语言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他们能更好理解语言选择潜在的认知理据,从而加速他们对目标语的内化和习得。  相似文献   

20.
厨川白村的文艺观在中国颇受推崇但在日本却遭致冷落,反差如此之大乃文化语境相异的文学的不同审美取向所致。厨川白村的文艺观既悖逆日本文学传统,也背离大正文坛趋同的审美取向,从而注定它在日本不可能获得响应和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