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曾一度形成热潮的女性自恋式写作,在当代中国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文学现象和社会现象。女性书写者以背对男性与社会的姿态,自我封闭、自我抚摸、自诉心语。这一现象的出现有其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与现实意义。但观念先行的倒置与创作视野的逼仄使得创作困境随即出现。因此,女性书写者必须加强自省意识,不断探索、积极创新。与现实积极对话,追求人类真理是女性写作走向新的广阔天地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陈染女性主义小说个案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凸显出来 ,成为一个亮点 ,迎来了她继“五四”之后“又一个辉煌壮丽”① 的时期。其间 ,陈染的写作是引人注目的 ,她的小说被认为是当代中国大陆最激进的女性主义文学文本② 。陈染在 80年代是以诗人的身份登上文坛的 ,80年代中期开始写小说 ,而其受到评论界注意则是在 90年代以后。陈染的作品主要有小说集《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潜性逸事》 ,长篇小说《私人生活》 ,散文集《断简残篇》、《声声断断》等。她 1 991年 5月发表在《钟山》上的中篇小说《与往事干杯》(后收入小说集《嘴唇里的阳光》) ,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女性文学写作阵营中,陈染卓尔不群,她主张的个人化写作曾引起批评界的众声喧哗。她的女性文本常常以个人独特的生存体验折射女性集体的生存体验,女性意识比较纯粹。陈染尊崇越是个人的越是全人类的,在创作中她始终保持着内省的姿势,将思悟作为一个个人自身的价值,寻索着人类精神的家园,从而力求抵达“如同飞着”的文学境界。  相似文献   

4.
<私人生活>使陈染成为一名以个人化写作为标志的女性作家.<私人生活>着重书写女性的精神之旅,体现了陈染的超性别意识,此外西方的文学、哲学对陈染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些因素是陈染小说个人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 90年代华文女作家有着新的写作姿态 ,这便是与城市联姻 ,在都市中写女性 ,以女性视角写都市。其视角之一是女装 ,之二是女色 ,之三是女行。在 2 0世纪末的城市文学中 ,女性文学价值保持着先锋姿态。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对英国文学而言是一个文学发生转型的时代,女性主义文学异军突起成为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奥斯汀是其中一朵最芬芳的鲜花之一。她的创作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切入,以真实的女性体验为叙事基石,通过对传统文学中"美女"形象的颠覆与解构,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有血有肉的、本色真实的女性形象,为世界文学中女性形象的构建生发出新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考察了 2 0世纪末期女性写作的发展历程。新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写作是以超越性别的姿态开始的 ,以无性化的写作参与到主流叙事之中。随着女性意识的自觉 ,女性写作逐渐延伸到性爱主题的表达 ,批判男权文化 ,寻找女性友谊 ,进行自我审视等层次。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的女性写作 ,以一种个人言说的方式来叙说女性经验 ,建构起真正的女性文本  相似文献   

8.
吴小玲  张霄 《天府新论》2018,(2):131-138
“种田文”是女性向网络文学的一种主要类型,主要由女性作者编写、女性读者阅读、以满足女性的欲望和意志为归旨。这类文学表面上看起来处处彰显着女性意识的觉醒,然而,从女性主义视角对文本进行深度解读,发现这种觉醒本质上是虚假的。通过梳理中国女性文学发展脉络,发现无论是以丁玲、冰心、陈染等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近现代文学写作,还是当代网络文学的写作,在最终实现女性解放、实现性别真正平等上均遭遇困境。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女性写作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从一开始,女性心理便成为女作家们注目的重点。本文对这一时期女性文学(主要是小说)中所反映出的若干心理症结作出梳理,对文学的性别问题、女性爱情观与价值观、女性气质、女性幽闭心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勾划出80—90年代女性文学的心理流变轨迹  相似文献   

10.
吕晓洁 《齐鲁学刊》2012,(5):157-160
1990年代以来河南籍女作家的小说创作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学现象,这是一种新的女性文学,它与当下女性写作中的私人经验泛滥无关,也与所谓女性叙事的身体自渎无关,而是呈现出了文学本身的美感和力量。她们以朴素而坦率的文字,描绘着我们这个时代人类的生存状况与情感心态,把一种真实的当代生活现场带到了我们面前。她们的创作拓宽了女性文学的表达空间,给当代河南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女性文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在以林白、陈染的小说为代表的文本中 ,女性从男性社会关系中逃离 ,在镜子意象中确证自己 ,最终女性以自己的身体为突破口 ,建构起女性自我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唐宏 《社会科学家》2008,(5):136-139
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一些女性作家开始自觉地运用女性主义理论进行创作,其文本的共同特征是:描写躯体,以身体写作方式反抗男性中心主义;用镜象世界进行自我观照和自我体认;在同性恋的高潮体验中"虚化"男人.当然,她们也同样面临着一系列困惑,如女性在自我暴露后,被置于"被看"的境地;在自恋狂欢之后,不可避免的堕落了;在不做"安琪儿"而成为"疯女人"后被放逐了.总之,女性主义文学以性别视点审视文学,有其独特的价值,但其由此偏离了对人性的关照,也是值得人们深思的.  相似文献   

13.
齐红 《齐鲁学刊》2001,(1):136-139
作为世纪末女性写作进程中具有转折意味的创作标志,铁凝的长篇小说《玫瑰门》以“变态的”和“多面性的”女性姿态完成了对中国现代女性形象塑造的一次革命,它以真实的“丑陋”颠覆和亵渎大众读者对女性角色的阅读期待,并因此而预示着当代女性写作的新的视角和另一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隐形书写与女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林白、陈染、徐坤、海男等为代表的女性主义作家异军突起.她们一方面着力于女性自身经验的开掘,带有自传意义的女性书写构成了对传统规范文化的有力冲击和颠覆.另一方面,女性写作挣脱了主流话语强大的吸咐力,进行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书写,体现现实和历史中女性被湮没已久的真实生存状态浮出历史地表.她们关注自身成长经验和性别体验,以女性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和表述功能尝试对世界的深度开掘,在创作上进行有力度的女性隐形书写.  相似文献   

15.
溃败的先锋--90年代中国先锋小说备忘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先锋文学写作是背对传统面向未来的写作.前卫性、反叛性、超越性和过程性是先锋文学的四个本质特征.发轫于80年代中期并在1988年达到高潮的中国先锋文学,进入90年代后其叙事方式和艺术经验被不断地自我复制和重复,先锋作家们纷纷抛弃了先锋的反叛立场,进入商业化写作轨道.至此,当代小说中的先锋性已丧失殆尽,掌声响起之际也是先锋文学气数殆尽之时.所以,90年代是一个没有先锋的文学时代.  相似文献   

16.
女作家陈染的小说,是当今文学界“个人化写作”的代表。陈染的小说得到当代文学界的重视,是耐人寻味的。陈染的“个人化写作”说得明白一点,就是以个体本位为价值核心,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秘密、感受和思想,这种文学在以往是不被文学界重视的,它只能在文坛的边缘寂...  相似文献   

17.
陈染、林白似乎是这样一种女子:三十左右,漂亮,成熟,衣着大胆,洁癖,神经质,身份暧昧,独往独来,举止怪异,神秘兮兮。她就生活在我们中间,但她的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表情打退了我们所有的好奇,这便是陈染、林白带给我们的感觉。她们是孤独的,存在于被遗忘。她们的小说被叫做“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或“私小说”。从对陈染、林白小说命名来看,产生于日本大正时代的“私小说”与陈染、林白的写作貌合神离,将二者视为一家并不确切。而“个人化写作”、“私人化写作”虽更能凸现出陈染、林白写作的“新”的特征和女性意味,但同时也隐含着男性话语文坛不知不觉中流露出的不屑和冷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女性在写作中对于话语的找寻,经历了一个艰辛的历程。“五四”女性文学与基督教的耦合,为女性小说的创作带来了精神和语言的资源。书写自我的身体经验和感受成为2 0世纪90年代女性叙事的一道独特风景,在商业强有力的运作中,女性小说中的身体叙事逐渐衍生出一种商业化的“身体写作”。女性写作在以经验语言颠覆男权话语之后,理应在感同身受的方式中对生命的感觉作全方位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林白在20世纪90年代的写作具有抗拒淹没的革命性意义。这种革命性意义在于她以女性个人化的写作姿态,颠覆了男性写作传统中确立的女性美标准、女性故事的主题和情节模式,她对女性之躯的大胆书写,更是对男性写作地有力反抗。  相似文献   

20.
90年代的文坛,女性私人化小说的出现曾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中,陈染的小说无疑是最具代表。在陈染的小说里处处充满了桀骜不驯的叛逆精神和深度追求。母/女(子)关系从来都是人类最亲密、最圣洁的关系。然而在陈染的作品中父女、母女间的血缘联系褪去了伦理化、神圣化的伪饰,呈现出赤裸的人性原色。塑造与“慈母”背道而驰的母亲形象源于女儿自我认识产生的“母亲批判”意识,母亲批判是女性成长道路上自我认识的必由之路。通过解构传统的母亲形象,以达到扰乱父权制的象征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