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高校校园景观的基本形式和要素,指出了当前高校校园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遵循自然与人文结合、功能与艺术性统一的设计理念;强调校园景观发展的可持续性;重视高水平创意与特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风精园林设计理论囊括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生态学和人体生命学等诸多学科,是一门综合的古代建筑规划设计指导理论。结合锦绣汀LLj湿地旅游城游客中心这一景观建筑的设计实践,将传统哲学的“阴阳合德”“独占鳌头”理念寓意,以及传统园林的营造办法应用在现代景观设计之中,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并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敬仰之情。  相似文献   

3.
景观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一直致力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其发展历程来看,始终与3A即农学(Agriculture)、建筑学(Architecture)和艺术学(Arts)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鉴于当代景观学体系不清、内涵含混,景观行业内呈现出的无序性现状,本文针对三大主干学科自身独立的性质、发展流变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纽带,提出了"3A哲学"指导下的农学、建筑学和艺术学三位一体的景观学哲学思想。先后阐述了"3A哲学观"的形成与历史回顾,以及实践意义上的理论根基之建构、景观学工程领域之实践、景观学教育体系之构想。同时指出,景观学的发展过程正是"3A"不断融合,从而形成崭新的景观哲学观的过程,当代景观学的发展更需要这三者的共同驱动,"3A哲学观"因而可以作为景观评价标准的一种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4.
运用景观设计学的观点,阐述了高速公路区域景观系统的景观学概念,探讨了高速公路区域景观地脉与文脉的价值,提出高速公路区域景观规划过程中应予关注的自然背景、人文背景的重要性,这对现阶段我国城乡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森林景观设计原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足城市居民生活需求的森林公园及风景游憩林,其建设正从"发现"美景阶段向"创造"美景阶段过渡,因此急需理论指导。通过分析我国园林设计理念、山水画等的构图原理以及传统审美理念,结合英国森林景观视觉主动设计途径理论和我国造林原则,提出了我国的森林景观设计原则,即"因势成形""巧于凭借""精在体宜""适地适树""多样统一"及"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期为我国形成成熟的森林景观设计理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运用景观设计学的观点,阐述了高速公路区域景观系统的景观学概念,探讨了高速公路区域景观地脉与文脉的价值,提出高速公路区域景观规划过程中应予关注的自然背景、人文背景的重要性,这对现阶段我国城乡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该课题研究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理念,结合美国景观设计与教育,对比研究中国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以景观设计系统理论思想为指导,经过分析、归纳、总结,认为景观具有双重属性:其一,景观的物质实体隐喻、承载着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其二,景观也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并通过各种途径形成对该环境的印象。该课题寻找当代的设计语言,应对环境景观触及的社会、环境及文化问题,从“当代设计语言”、“生态性”、“人性化”和“人文价值”等角度着重研究中国当代景观设计在颠覆和离弃传统美学的同时,于语言形式和建构的层面吸取了现代的营养,增加了其丰富性。当代景观的最大转变源于价值观的转变:它一方面改变了单一的中国园林美学的古典范式;另一方面又在当代景观设计吸收现代主义设计思想营养的同时,以后现代主义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为表达要义,使当代景观设计教育具有了极大的创作自由度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重庆植物园展览温室景观设计以植物为核心,“绿韵”为主题,将植物元素与文化有机融合,根据景观有机生长的理念,将代表生命历程不同特征的植物结构作为场景设计的符号语言,充分体现了人与植物、自然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9.
景观设计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关注以人为本,着力提升人文特色、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大势所趋.闽江学院新校区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其“内外环+主轴”的景观结构已与周围大自然山水相融合,渗透出闽江学院浓厚的地方文化特征.从校园景观总体情况、主要建筑景观及植物景观等角度入手,对闽江学院校园景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者阐述了园林景观的概念、产生及发展,提出了与国际LA接轨的中文译名“景观学”,认为景观生态学、景观形态学、景观文化学、景观行为心理学是现代景观学的理论基础。同时,文章提出了景观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足生态、完善形态、建设文态、保护心态是现代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美术实践教学是园林设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园林设计专业理论与美术实践的结合,使美术实践成为园林设计专业完整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重视园林美术实践,科学设置园林设计美术实践教学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增强造型设计能力,逐渐提高园林设计创意思维能力,为园林规划设计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学与景观规划设计相结合的发展历程出发,指出生态学作为一门学科是景观设计创造力、想象力的源泉和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通过景观创造性的表现途径,景观设计师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抽象的生态学概念和知识,从而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实践. 结合有代表性的实例从技术手段、表现工具、比喻、格局、适应性和过程化的形式6个方面简要阐述了生态学在景观设计中的思维和表现过程,为当今乃至未来生态学理论和景观设计实践更紧密的结合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先秦两汉是中国山水诗的孕育期。《诗经》中已经出现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楚辞》中山水景物的句子大大增多;渐趋于具体;景与情进一步契合交融;借景物以象征自我心志和人物、事件。汉代赋体的景物铺叙更加细致,更加具象化。魏晋则是山水诗的催生期。曹公父子感怀、宴游、游仙诸诗标志着山水诗阵痛的到来。文章认为魏晋时期中国山水诗有三大催生因素:江南明媚秀丽的山水景物诱发了诗人的灵感;隐逸、隐居山林之风盛行;五言诗的日臻成熟。而山水诗最终完成于谢灵运的永嘉山水诗,其特点是将山水作为自觉的、直接的、特定的审美对象,将山水情化诗化,而又极貌写形、刻画入微。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天际岭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游客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为提升天际岭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的质量提供方向。结果表明:游客来源在地区、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方面呈现多样性;游客对植物景观的满意度与游客的性别、来源省份、受教育程度及月收入水平相关;游客对天际岭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评价主要为"一般"和"满意"。根据游客的满意度提出的建议是:多采用乡土植物;专类园设计时加强空间布局;加强植物知识的教育和科普。  相似文献   

15.
从空间的秩序性、尺度的适宜性、视觉的艺术性、环境的生态性和场所的包容性五个方面探讨了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实践创作研究时应该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策略的解读,为园林景观设计师们提供一个宽泛的思想平台: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使他们能够更加清晰、更加准确地介入设计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有的放矢地进行园林景观的创作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师资力量逐渐壮大,为吸引生源,各地高校把校园优美环境的构建及景观格局的合理布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搞。另外,高校的不断扩招,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等各类用地之间的矛盾与建设和谐生态校园成为各高校特别是西北地区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针对榆林学院校园生态景观实际,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景观生态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对校园景观生态建设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校园文化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人本思想基础,分析了人、环境与自然的关系,阐述了高校校园文化景观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归纳了大学校园文化景观的特征,总结了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景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中采用的一些新的方法和形式 ,即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同时 ,运用各种手段启发、指导学生同步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学习。既有将教学讲述内容与工程实例对照学习的实物教学 ,也有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绿地规划设计 ,通过运用这些辅助教学的内容和手段 ,深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使景观规划原理课程的学习内容变得丰富多彩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被称为全球最美的大学之一,考察清华大学100年来校园景观环境的特点与传承,可以为今日校园环境建设提供借鉴。通过对清华大学校园园林景观、植物景观、纪念景观、小区景观、建筑景观、交通景观特点的调查分析,认为大学校园具有美化环境及文学、历史、教育作用,彰显大学校园环境育人的重要功能。同时提出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应注意景观和谐、功能分区、自然融合及可持续性,为建设绿色大学校园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和校园景观公共艺术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校园景观当中的公共艺术设计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以欣赏和美观为目的的雕塑、壁画、建筑等,而是更加注重使用主体体验感、归属感等感官提升的一种人文主义背景下的校园景观公共艺术设计。在一个特定环境当中,主体的需求也逐渐从对景观、作品的欣赏上转变为该环境是否能够给自身带来愉快、积极的心理感受。因此,只有具备了人性、包容、尊重、文化和交流等特征,能够体现出对该环境中使用对象的心理人文关怀,才能被称之为优秀、合理的公共艺术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