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一多“以诗解诗”与“以诗选诗”相互贯通。闻一多《唐诗杂论》以“诗人学者”的视角解读唐诗,推崇诗歌的情感力度、诗人的人格高度。闻一多《唐诗大系》则以选代评,以“学者诗人”的视角编辑情感力量充沛的唐诗选本。引领唐代诗风转型、强力表现人生痛苦及淡泊情怀的诗作,是闻一多联结《唐诗杂论》与《唐诗大系》的核心文本,理论研究与选本品鉴的诗学会通最终体现为才情与学识的交织。  相似文献   

2.
科举制与唐代文学的关系早在宋代即为人明确提出,此后历代论者又不时议及。程千帆先生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傅璇琮先生的《唐代科举与文学》,对此问题做过精辟的研究。要较全面而具体地了解唐科举制及其与唐代文学的关系,这两部书是首选的必读之作。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提出:“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明人王文禄于《文脉》卷二亦谓:“唐以诗取士,盛矣。”严、王均认为唐代因科举需试诗,从而引起唐诗之盛。今人余冠英、王水照在《唐诗发展的几个问题》中进而提…  相似文献   

3.
论寒山诗及其在东西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学史上有好多令人百思难得其解的谜,寒山及寒山诗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寒山,无庸讳言,我们的文学史研究似乎对它淡漠了多年。这毫不奇怪。他是谁?是个诗人么?关于他的生平,史无记载,我们所知甚少;关于他的诗作及其品评,在《唐诗纪事》、《唐音》、《唐诗品(夂冖果)》、《唐人万首绝句选》、《唐诗别裁》等记唐代诗人、唐诗甚详的典册中一概不见踪影,所能见的只是《全唐诗》收录的三百余首,后人所辑的《寒山子诗集》较《全唐诗》所收录者所增无几,此外再也找不到什么完整的资料了。如果说他只有在“五四”提倡白话诗文之后的一  相似文献   

4.
科举诗是古人为表达自己对科举考试的喜怒哀乐,借助诗歌来描绘自己复杂多变、百感交集的心情。唐代科举诗的繁荣丰富了唐诗的题材,为唐诗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孟郊的《登科后》可以作为其中的代表作之一。科举诗中描写及第的诗作不在少数,但唯独《登科后》广为世人传诵,且影响颇深。本文结合对唐代科举诗的理解,从孟郊的求仕之路、《登科后》的艺术手法以及《登科后》的另意解读三个方面做了浅要分析,表达了个人对孟郊及其名作《登科后》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乐以诗为本 ,诗以声为用” ,唐代诗人在文字上做音乐的功夫 ,使唐诗具有了鲜明的音乐特性和独特意蕴 ,并导致了后来一些音乐家成功地将其改编为著名的乐曲 ,《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作。诗的基本形式乃是意象的流转、音韵的和谐、节奏的变化。作为诗的《春江花月夜》意境优美、音韵和谐、脉络清晰 ,本身就具有丝竹管弦弹连暗换之妙。根据诗的《春江花月夜》改编的琵琶曲《夕阳箫鼓》或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以其优美的意境 ,美妙的节奏与旋律 ,创造出动人的诗的意境。从《春江花月夜》由诗到乐的改编过程 ,正好说明了诗乐合一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6.
自居易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伟大诗人。自居易的诗在当时就发生极大影响,被称为“元和体”而竞相摹仿。他的诗流传很广,“二十年间,禁省、寺观、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特别是他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不但歌妓们争着演唱,_由此增价;就是一般人也诵不绝口。白居易死后,宣宗皇帝为他写的悼诗曾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可见这两篇作品当时流传之广和人民喜爱之深。  相似文献   

7.
“言谏”和“诗谏”是代表知识阶层的唐代文人群体参与政治的两种形式。唐代文人或出于职司言责、或仅凭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而直言极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唐代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进步,并直接促成了唐代帝王在某些历史阶段“从谏如流”局面的形成。唐诗具有针砭时弊、抨击社会阴暗面的强烈政治色彩,因此,唐诗也就具备了诗谏的特色。文人是诗谏队伍的主体,诗谏的内容涉及唐代政治、经济、军事等有关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诗谏这种形式也与唐代相始终。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初唐的开拓,盛唐的丰收,中唐的独创,都为古典诗歌增添了夺目的光彩。每逢提到唐诗,人们往往首先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忽略了一些过渡时期作家所起的作用。本文将要论及的中唐诗人孟郊就是这样一位处于过渡时期的作家。一孟郊,字东野,人称“苦吟诗人”。历代评论家对他颇多微词。北宋著名大词人、散文家苏轼曾把读孟诗比作听“寒虫号”(《苏东坡集》卷九《读孟郊诗二首》之一);金末文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说:“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陆时雍  相似文献   

9.
《中兴闯气集》是唐代高仲武编选的唐诗选集。诗集选入的130多首诗歌是“安史之乱”后的作品,大致反映出那个时代诗坛的总体面貌。在选诗基调、诗歌分类、与《极玄集》的契合三个方面,《中兴间气集》表现出独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除《白香山诗集》、《全唐诗》、《唐诗别裁》收录了它之外,《唐诗三百首》、《唐诗选读》等普及读物也都选录了它。它是一首流传较广、影响很深的诗。这首诗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得到历代文学界的赞誉。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有三种看法:  相似文献   

11.
包括张继《枫桥夜泊》在内的数首唐诗所言之“寒山”、“寒山寺”,皆为诗歌意象,而非实指。唐代尚无具体实在之寒山寺。宋人称今天寒山寺为枫桥寺或普明塔院。今天寒山寺之名虽肇端于张继夜泊之诗,而实乃定名于元明之际。寒山子“寒山无漏岩”诗所言之寒山,应是苏州虎丘。张继诗中的“寒山寺”若被理解为虎丘寺,或更近乎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2.
据南家计有功编撰《唐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卷三十九记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于大和三年春辞去刑部侍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的名义回到洛阳。行前,“朝贤悉会兴化事送别。酒酣,各请一字至七字诗,以题为韵。”“王起赋花诗,李绅赋月诗,令狐楚赋山诗,元镇赋茶诗,沈扶赋愁诗,韦式郎中赋竹诗,张籍司业赋花诗,范尧位道士赋书字诗,居易赋诗字诗”。关于“兴化事送别”一事,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据朱金城撰(白居易集笔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所作前言,认为“考大和三年春”,王起、李绅、令狐楚、元镇“均不在…  相似文献   

13.
梁州令     
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离歌自古最消魂,闻歌更在魂消处。南桥杨柳多情绪,不系行人住。人情却似飞絮,悠扬便逐春风去。这是一首思妇词。词的上片写思妇怕分别而偏听到送别曲之幽怨。首二句“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直呼怕听阳关曲,意思是说:不要唱那催人泪下的《阳关三迭》吧!当年和丈夫离别时,我就是听了这种曲调而泪湿了金缕衣。词中的“《阳关曲》”,本名《渭城曲》,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送别诗。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抒发离情别绪。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唱三次,故称阳关三迭。“金缕”:唐宋时妇女只用金…  相似文献   

14.
盛唐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表征是诗歌创作与演唱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唐诗成熟与繁荣又和唐乐有重要关联。唐诗在唐代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歌诗”, “歌诗”的发展则与唐教坊关系密切,唐教坊作为一个准娱乐行政机构,在唐诗创作与传播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王立著《欢娱的巅峰:唐代教坊考》,从制度层面对此做一解读,并在方法论层面上做出了系列突破。   相似文献   

15.
浪淘沙     
【讲解】 万诗通:有人把这首诗看作是一首词,这是因为现在我们看到的唐诗只能诵读,无法演唱,而在唐代,很多诗歌都是可以像词一样配乐演唱的,这首诗就是这样。浪淘沙是唐代宫廷乐曲的名称,本。。来是民歌的曲名。刘禹锡学习民歌,以《浪淘沙》为题创作了一组共九首可以用来演唱的七言绝句,  相似文献   

16.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是迄今为止仍然较为流行的唐诗选本,其对唐代诗人的评价至今仍有很大影响。此选本修订多次,变化最大的是对白居易的评价。早期相当轻视,后期受到《御选唐宋诗醇》的影响,极为强调儒家诗教传统及德治精神,故赋予白居易唐诗大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西昆酬唱集》是宋初杨亿编选的一部唱和诗集,是“西昆体”的代表著作,在唐诗向宋诗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题材内容看,《西昆酬唱集》中的感事述怀诗、咏物诗和言情诗等比唐诗更广泛深刻地描写日常生活,使诗歌更趋通俗化;从艺术功能看,《西昆酬唱集》开启了宋诗“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点;从传承和影响看,《西昆酬唱集》既充分学习和吸收了几位唐诗大家的创作成就,又发展和影响了一批宋诗大家的创作倾向,在“唐音”向“宋调”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五四”以来,孔子受到片面的否定,他的“诗教”观点,也被认为是违反阶级斗争的文艺观,长期受到“讨伐”,其实是不公平的。 根据《小戴礼记》的记载,孔子曾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论语》也记载过孔子的话:“《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可以怨”。司马迁在《史记》的《屈原贾生列传》中引申这  相似文献   

19.
《牡丹亭》剧作共有“集唐”诗近三百句,涉及唐代诗人一百二十多人。徐朔方先生最新笺校本对“集唐”诗句未逐条校对,不注明引诗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由此,特将读本中下场诗“集唐”句逐条查对,订正补校,标注出处,列出原诗,为“汤学”研究者和唐诗爱好者提供一份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20.
游宴诗是最早兴起的五言诗歌题材,游宴诗开启了其他各类题材的写作,共同促进了五言诗的成立;《今日良宴会》应为游宴诗兴起时其中的一篇,其宴会应是建安十七年曹操吟唱《短歌行》的铜雀台宴会,“新声”指的应是铜雀台以来的清商乐,“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应是曹植的断章逸文,“令德”指的应是曹操,《今》诗的大多数诗句,都可以在曹植诗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