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安万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0-12
特色产业发展对于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市场发育程度不足、经济发展滞后、人才匮乏、区位偏僻等劣势,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对特色产业特殊性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区域优势,正确定位政府职能,运用政策进行调控,通过战略规划进行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推动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重大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和人民群众利益愿望要求的新变化做出的重大决策。对于民族地区而言,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传一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Z2)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九五”期间和2010年以前的重要战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起点低、基础差、社会经济实力弱,完成这一历史任务的进程必然具有迟缓、复杂的特点。认识这些特点,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四川民族地区顺利实现经济体制转轨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4.
卜胜春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5,5(1):119-122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同时在新形势下面临不少发展难题 ;应当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采取一系列措施 ,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 ,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韦剑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困难也有许多有利的条件。民族地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利用资源、地理优势,发展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专业市场和边贸市场。 相似文献
6.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在拥有55个少数民族的中国,要顺利地实现这个目标和最终达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目的,就不能不注意对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性的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具有全国共通的普遍性,也具有其特殊性。本文仅就其特殊性的一面,作一粗浅的探讨。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源的配置,依赖政府计划进行的比重越来越小,通过市场调节实现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同发达地区比较起来,少数民族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确立,必然显得相当落后。究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时期,旅游社会冲突已经成为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民族地区一种不容忽视的特殊社会矛盾。本文基于对四川旅游业发展的长期考察,重点选择了桃坪羌寨为案例点,旨在获取描述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寻旅游社会冲突的有效疏解路径,以期规避恶性突发性群体事件,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永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9(3):30-32
市场经济发展贯穿固有经济规律 ,具有共同惯例、法规 ,但因社会制度、国情、区情和民族文化带来的差异 ,又决定了其特殊性 ,从而决定了应采取的特殊政策及措施 ,实现民族经济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贵伟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
产业结构升级转换是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穷落后,适应全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并已制定相应的政策方针,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的条件已基本形成。民族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必须在促进区域产业分工的基础上,始终以农业的稳定增长作为根本,以农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理论与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向宏桥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1(2):52-55
循环经济理论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双赢"的理论,它改变了经济增长只能靠消耗和枯竭生态环境资源以及资源、能源不断地变成废物来换取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提出了一个资源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模式。民族地区在开发过程中需要以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下建立有地域特色的循环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2.
吴家琴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2):16-19
民族地区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条件下的一个特殊区域。民族地区政府是我国政府体系中的一个具有一定自治权力的政府体系。本文即对民族地区政府绩效评估的基本理念、评估的指标及其体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涉及复杂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是发展战略问题。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性问题、长期性问题、基本性问题和计谋性问题。《跨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作者———余远辉博士,紧紧抓住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较重要的结论,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抑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群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6):39-41,44
从湖北恩施自治州、长阳自治县、五峰自治县等民族自治州(县)近五年来的相关金融运行和经济发展数据来看,湖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多方面的金融抑制问题,有效信贷投入不足是导致金融抑制的主要原因,因此湖北民族地区应实施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试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3):27-31,43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基础薄弱、体系结构性倾向突出、覆盖面小、城乡失衡等若干问题。因此,应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确定与民族地区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政策,构建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社会保障模式,以推动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林江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2(2):24-25
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作为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基地,应主动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要依据现阶段我国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形式和经济结构发生的新变化,积极拓宽教育投资渠道、扩大培养规模、认同民族文化并使之产业化,高校领导要熟练掌握激励知识分子的艺术,热情扶持少数民族干部。 相似文献
17.
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农业结构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圣钟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2):38-43
本文从部门农业结构和立体农业结构两方面对土家族地区历史时期农业结构的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历史时期土家族地区部门农业结构的演变实际上是农耕、渔猎和采集并存,农耕生产逐渐占据农业生产的主导,相关农业生产随之演变的历程;立体农业结构的演变实际上是农耕生产由河谷地带逐渐向山坡推进,其它生产部门随之演变的过程;历史时期农业结构存在地区性差异,在开发较早的地区农耕生产占据主导,而在僻远地区处于传统的农耕、渔猎和采集并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的特殊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4):19-23
从制度这一视角出发 ,重点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正式制度创新中的主要问题及非正式制度的约束特征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民族地区如何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以制度创新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两层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广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1):47-51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包含着两层含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的发展,前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发展,后者是民族学意义上的发展。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如果单纯强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发展,民族学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的特色经济就有可能衰退甚至消亡。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两层含义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科研究的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浅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生态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秀兰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
能否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决定社会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依然面临着如何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峻问题。只有合理开发、合理利用资源,才能使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