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03年7月29曰清晨,北京171中学的上空,回荡着孩子们嘹亮的歌声。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资助的来自14个省市、分属10个民族的北京首届春蕾班的30个女孩子,经过六年的学习,完成了高中课程毕业了,30名孩子中,22个达到了大专以上录取分数线。班主任常晔在孩子们的毕业典礼上欣慰的笑了,她说:“取得今天的成绩是孩子们刻苦努力的结果。我知道她们都努力了,不管今后她们是继续深造,还是走上工作岗位,我都希望孩子们记住所有人对她们的爱,并把这份爱在社会上传播。”  相似文献   

2.
赵海宏 《职业》2011,(2):171-17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议论的热点话题,不少专家学者、业内人士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从中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笔者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十余年,多年来一直接触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和培  相似文献   

3.
数字     
中国社科院6月2日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9年大学毕业生半年之后的就业率大约是86.6%。2009届大学毕业生低收入就业漂族月薪只有1240元,仅相当于同届毕业生平均月薪的一半,他们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  相似文献   

4.
唐家岭,北京城乡结合部一个狭窄逼仄的村子,常住村民仅3000余人,而外来大学毕业生却有近5万人。像唐家岭这样的村落,不仅北京,全国各大城市都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居住于此的大学毕业生群体被称为“蚁族”。据初步估计,全国蚁族的人数至少上百万。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随着大学的扩招,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都比上一年增加几十万人,今年毕业生数更是突破了700万人,其中女大学生约确300万,而近几年的女大学生的初次就业率不到70%,也就是说我们每年都有数十万的女大学生不能在当年顺利就业,她们仍然需要家庭的经济支持,这既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容易让她们心理上产生了对父母的愧疚感,增加了她们就业的心理压力.本文主要对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发挥女大学生优势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强职业教育、提升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等切实可行的办法来促进女大学生就业,从而缓解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关注2002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昕 《职业》2002,(5):4-6
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的总数123万,尽管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但他们已经成为春节以后的热点人物,并且,还要热上一段时间。在近期各种各样的人才招聘会上肯定有他们的踪影;在马路上看到的急匆匆赶路的那个男孩,在单位门前徘徊的那个女孩,或许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就是2002届大学毕业生。他们的就业问题,牵动着千百万人的心,国家几大部委联合发文,不仅他们自己,还有他们的家长,他们的老师,甚至亲朋好友,都已经发动,只为尽快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为了更多地了解他们,我走进他们中间采访,并且,先后在北京、天津的三所大学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大学毕业生座谈会。也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我还通过面谈、电话交谈等多种方式,对北京、天津、安徽等地的大学主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老师进行采访,同时也采访了前来北京求职的河北、云南、黑龙江等地的大学生。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笔者发现,这届大学毕业生及其就业问题在许多方面值得我们思索。  相似文献   

7.
李卫光 《职业》2007,(21):27-28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据了解,今年2007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五一长假期间,中央电视台《共同关注》栏目推出精心制作的特别节目"青春的选择".该特别节目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例,从多层面、多角度反映了当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在七集节目中,有寻找新职业的大学生:长春工业大学2007年应届毕业生裴旭,选择了与自己专业并不对口的男育婴师的职业;2003年毕业于河北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叶从,经过了三年的"啃老"(靠父母供养)后,开始学习修脚,成为了正式的修脚工.也有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从小患有小脑偏瘫的何志雄以双学位毕业于武汉科技学院,在就业市场上屡屡碰壁后,拿着母亲资助的1000块钱,在社区里租房开办电脑维修店."青春的选择"还介绍了一群在北京求职客栈里的大学生,他们当中有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有普通大学的毕业生,还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他们的求职道路都并不十分顺利.……  相似文献   

8.
王建彬 《职业时空》2009,5(1):68-69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开发大学毕业生入力资源的前提;是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保证;是大学毕业生人力价值公平分配的调节器;是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源再生产的基础;是激发大学毕业生劳动积极性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2009年4月初,北京市社会建设办公室发布了“大学生社工计划”,提出未来3年内,将在北京应届大学毕业生中选拔5000人担任专职社区工作者。这项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推进北京社区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社区工作者年龄结构合理化、工作理念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黎元江真地栽了。但第一个公布这个消息的不是人们印象中信息传播最快的广东媒体,而是北京的《新闻周刊》。黎元江何许人?原广州市委宣传部长、原《广州日报》创始人、每一年聚积财富14亿的广州报业集团社长兼总编辑。而《广州日报》号称是“中国第一报业集团”、在中国自办发行量居前三位、看上去很美、财富也非常巨大的企业。黎元江栽的源头,是《广州日报》内自黎元江升迁之后,其原来的重要部下有数位被纪律检察机关立案“双规”审查,其结果是一条又一条的“腐败”连线最后都归结到黎元江这位报业“教父”的身上。但至今,几乎所有,无一例外的粤版媒体、广州人都忌讳谈黎元江落马的故事。在很多广东人来看,黎氏是一个绝对的  相似文献   

11.
我与海伦·斯诺文/王贤琳图/李志成本文作者王贤琳女士,今年已经86岁了。1942年她和国际友人艾黎一起创办了兰州培黎学校,任校务主任兼教导主任。她自抗日战争开始,从事工合运动,广交国际友人和国内名流。1991年12月,已恢复的甘肃工合组织授予她荣誉称...  相似文献   

12.
眼睛是心灵之窗,弱视却给许许多多孩子的眼睛和心灵蒙上了阴影。2002年6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设立了儿童弱视专项基金,成立了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如今已治愈近百名贫困地区的弱视儿童。我们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参与,为更多贫困儿童的心中带去希望,甜蜜与光明。  相似文献   

13.
骆潇 《职业》2002,(10):32-33
北京8月31日的2002届毕业生招聘会,可以说是给2002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划上了一个句号,但“专业是否对口”的“老生常谈”还意犹未尽。因为各大学现今的专业设置,高考志愿表上的专业选择又寄托了2002级新生的梦想。他们都选择了什么专业?在他们的选择中有没有以后个人发  相似文献   

14.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文章从社会、高校以及毕业生等角度全方位阐述了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造成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更加为社会所关注。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维度,大学毕业生的非专业素养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加强非专业素养培养,有利于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人职匹配度,进而缓解就业压力。针对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毕业生与企业对各项非专业素养重要性的认知顺序基本一致,但对于价值观念和能力体系认知存在差异,大学毕业生认为能力体系最为重要,而企业却认为价值观念最为重要。大学毕业生非专业素养具备情况与其职业满意度、用人单位用人满意度都呈显著正相关。要从学校、社会、家庭、大学毕业生自身四个方面加强工作力度,着力提升大学毕业生非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16.
李九丽 《职业》2015,(8):135-136
学生的就业质量反映了大学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应用型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峰 《职业》2013,(22):77-77
一边是大城市职难求,一边是欠发达地区人才难招。大学生不愿去边远地区,根本原因是城乡差别。作为政府,应该思考和研究怎么样吸引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去。2013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涉及千家万户生活、众人关注的社会问题。莘莘学子几载寒窗,满怀对未来的憧憬走上社会,却遭迎头一盆凉水,怎不叫人心寒!为什么会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笔者曾经到云南“万里长江第一湾”调研。在山洼里见到一所农村中学。学校房屋破旧,设备简陋。300多名学生大多家庭贫困,学生吃家里带来的红薯、苞米。但据介绍,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很刻苦认真。学校有二十多位衣着朴素的老师。校长说,教职员工中只有很少几个师范学院毕业生,学校亟需有大本学历的师资,虽然向上级提过数次要求,但几年过去了,仍招不来人。北京招聘会上人头攒动的大学生与这里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18.
从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时间的演变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较独特的视角。对上海某大学毕业生工作搜寻时间演变特征的实证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工作搜寻时间在变长,签约时间分布也呈现明显的集中化趋势。这些演变特征与毕业生的期望薪资、工作搜寻成本、就业工作规律、心理压力等有关。因此,大学毕业生应调整期望工资水平、利用签约时间规律,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效率。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生“佛系”就业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一主要矛盾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物质生活提高的前提下,在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在解决自我同一性的危机过程中,大学毕业生面对压力竞争显现的“内卷化”的自我保护。大学毕业生“佛系”就业看似“云淡风轻”,实则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就业相差甚远,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维度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20.
成功泪     
晶星点评(116)今年四月初,我应邀到一个年轻人聚集的书城——谈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心理问题。据报载,近五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大幅度增加:2000年107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今年将达到495万,而相应的工作岗位增长,却很难跟上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过去,大学毕业生是香饽饽,百分之八九十能就业;而现在不如过去吃香了。这两年,有些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仅达到百分之六七十,而且月薪一般800——1500元左右,收入趋同某些农民工。这样一来,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心理不平衡了,"未必读了四年大学,还是农民工待遇?"是的呵,他们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