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中国建筑日新月异的今天,有其文化精神和文化诉求吗?建筑的文化诉求又有真正实现在建筑中吗?领先的现代科学技术能与传统文化和民主性相互交融吗?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有明显的融合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说明中国建筑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有向精神及文化内涵更深层次的转变了。  相似文献   

2.
经历汶川大地震后,羌族传统建筑毁损严重。研究发现,在对北川羌族建筑重建的过程中,对继续葆有羌族传统建筑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上尚颇有不足。因此,研究羌族建筑的美学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美学的视角审视羌族传统建筑和灾后重建建筑的差异,就灾后重建过程中保护羌族传统建筑原生态审美风格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诗经》蕴涵的居住建筑文化是周人日常生活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真实地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周人居住建筑文化样貌。《诗经》周人的居住建筑文化是由居住建筑方式、居住建筑格局、居住建筑习俗等要素构成的。其中居住建筑方式有“宫、室、屋、宅、家、居、盘、宇、穴”等;居住建筑格局有“堂、庭、寝庙、仓、廪、厩”等;居住建筑习俗有“居住建筑选址仪式、居住建筑落成仪式”等。以上各要素融合、统一、凝聚形成了周人居住建筑文化的特质,反映出周人的居住建筑是以井田制为基础,以家庭血缘伦理关系为纽带,以现实生产、生活需要为宗旨的整体文化蕴涵。《诗经》居住建筑文化是周人在这一历史时期、这一地域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是喜玛拉雅地区建筑艺术最发达的地区,其建筑既借鉴了印度建筑的风格,又有其本身独特的样式。由于历史上尼泊尔与西藏有着深厚的宗教渊源关系和密切交往,所以,尼泊尔宗教建筑对藏传佛教文化圈建筑有非常大的影响。本文以吉祥多门塔为例,试图通过加德满都谷地建筑艺术对西藏藏传佛教建筑类型和装饰艺术的影响,探讨藏传佛教建筑艺术与尼泊尔宗教建筑艺术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化 建筑文化 传统建筑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文化和建筑文化的基本内涵 ,分析了传统建筑文化的优秀成分和局限性 ,阐明了对待传统建筑文化的正确态度。这对于弘扬建筑文化 ,繁荣建筑创作 ,推动“建筑文化学”的创立和建筑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主义建筑运动的兴起,后现代主义的反传统以及不可逆转的多元化创作潮流,要求建筑师们要以建筑文化为背景,不断提高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建筑文化素养.这对于弘扬建筑文化,繁荣建筑创作,推动“建筑文化学”的创立和建筑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外延,正确对待传统建筑文化,对于弘扬建筑文化、繁荣建筑创作、推动“建筑文化学”的创立和建筑事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元代山西地震频次空前提升,期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8级巨大地震,对建筑的损毁颇为严重。山西各地方志记载了大量受损的建筑,包括元代山西全部建筑种类。有元一代,民间和官府不断对受损建筑进行修缮。在重修过程中,由于建筑不同的使用性质和功能,结合纷繁的信仰体系,民间和官府既各有侧重,又时有互动,共同参与部分建筑的修建。重修者不同的身份体现了元代社会等级制度和地方官府的四等结构。  相似文献   

8.
谈到环境,就必须得谈建筑。因为几乎无论何种环境.只要有人居住,其间裁必定充斥着各种建筑,它们构成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环境的主体。建筑的外形构成一个环境的骨骼,而色彩,则是其表情、其性格、其灵魂。于是,在建筑环境中,建筑的色彩,变成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每种建筑材料都有各自的色彩,我们的先辈很早就已经注意到这点,19世纪以前的建筑师们就已经把色彩当成建筑的一个必要因素.完整地呈现于各种建筑物上,这就表明,那时的设计者就已确认.建筑是应该、也始终有性格有灵魂的,这种建筑性格,可以通过其色彩来表达,并以此引导人们进入建筑的灵魂深处,去体会一种建筑语言。  相似文献   

9.
旅游景区的建筑规划设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自然环境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宏观背景,地域文化则是建筑规划设计的基础要素,旅游主题是建筑规划设计的核心,与自然协调是旅游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建筑的景观化与美学布局是吸引游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卢绳是中国现代建筑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建筑史学家与建筑教育家。在建筑理论、建筑教育、建筑历史研究等领域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面了解卢绳的生平以及他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地位,在特定社会背景下,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以多方位展示其对建筑事业所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建筑的营造和建筑空间的分析,尝试表述新的空间向度。向度的概念就是建筑的范畴,它包括社会的、人文的、艺术的和技术的等。有了这个向度,不仅可以开阔我们的建筑思维,还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建筑,证明建筑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艺术,建筑要有风格独具特色鲜明的体系。文化是建筑的灵魂。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建筑在世界文化体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建筑文化离不开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只是我们怎样去把握和传承的问题。当今建筑市场紊乱是导致建筑文化品位低落的原因之一。气候变化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建筑要注意生态、节能与环保。  相似文献   

13.
我国当代建筑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艺术已经融入国际建筑艺术的大背景之中,中国建筑的发展也进入多元化阶段,各种建筑新的结构形式和多种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其发展空间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因此需要从当代建筑继承传统建筑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并吸收传统建筑中的养分,通过采用古今结合的手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探索现代中国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14.
建筑生态审美观作为建筑艺术的一个分支,随建筑事业的发展而发展。它有其自成体系的生态审美原则和具有"活力"共生"健康"等方面的特征。这些原则在建筑的实践中不断得到运用,其特征也在建筑实践中不断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筑美学》是谭元亨教授完成的一部充满文学色彩、哲理思辨性很强的有关中外建筑美学的学术著作。这一著作有对东西方建筑艺术特征鸟瞰式的概括,也有对南粤大地代表性建筑宏微观的剖析;同时也是凸现文化研究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思维的体现,其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必将与日俱增,为后人所珍重。  相似文献   

16.
在雕塑教学中经常会遇到雕塑与建筑的关系问题,论述了雕塑与建筑的历史渊源以及雕塑与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雕塑与建筑有亲缘关系,雕塑艺术,尤其是现代抽象雕塑艺术,对于现代建筑语言的影响是极其深远和根深蒂固的。雕塑给予了建筑灵魂,让建筑更象雕塑、更象纪念碑、建筑更具视觉冲击力,有些建筑,甚至直接追求雕塑语言。建筑与环境更离不开雕塑作品的衬托,雕塑艺术品在建筑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雕塑让建筑更具环境包容与公共认知。雕塑给了建筑美的语言、高尚的灵魂,建筑给了雕塑生存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从建筑与其他艺术的异同、建筑美的类别、建筑“丑”等方面入手,提出建筑在艺术范畴中的特殊规定性,建筑审美含有形式、造型、性格、象征四个层面,它既具有类别意义,亦具有层级意义,而建筑“丑”也自有其存在价值,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建筑室内装饰摄影属于应用摄影,要求建筑室内装饰有良好的设计.它是艺术性与记录性的有机结合.只有既对光线有良好的把握与运用,又将摄影与建筑室内装饰的人文气息结合起来,才能制作出一幅好的建筑室内摄影作品.  相似文献   

19.
衡量一届世博会的成败与否,有很多标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世博会的建筑,但是往往有很多世博会建筑在展会结束以后没有被好好地加以利用,而是被人们遗忘掉了,这是极大的浪费。那么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世博会建筑,使其能够长期发挥作用是在现今社会发展环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往届的一些世博会建筑可持续发展案例的研究探讨,分析世博会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建筑企业文化特征,对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概括,提出了建筑企业文化构建的途径,对于我国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