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最近,学术界对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问題,有不少分歧的意見。我認为在討論这一問題时,不仅要指明資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有本貭上的区别;还要特別指明社会主义社会中不仅存在着真实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而且同时还存在着实貭上并非商品,但却采取了商品生产形式和商品交换形式的一般社会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如国营企业間調撥的生产資料即属之)。对于上述說法有人不免表示怀疑,难道可以有实貭上不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的商品生产形式和商品交換形式嗎?然而事实上,在人类社会中,新内容套用旧形式的現象是常見的。我們只有把社会主义社会中  相似文献   

2.
我国經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問題的討論,碰到一个許久糾纏不清的問題——什么是商品?有些同志認为这仅仅是名詞概念之爭,沒有什么現实意义,并在研究我国現阶段的各种交換关系时也試图避开这个所謂“无味”的爭論;但在闡述具体交換  相似文献   

3.
这一期我們发表了姜鐸、曉亮、苏杏元、兩田、徐日清、胡梯云等同志論述关于商品生产的文章,他們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商品的概念、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和国营企业工人購买的消費品是否商品、以及商品的消亡等問题的看法,是有分歧的。关于我国当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姜鐸認为主要是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他認为在两种所有制基础上的社会分工和按劳分配制度同样是商品生产存在和发展的原因,而生产力水平是通过两种社会主义所有制和按劳分配制度起作用,不是商品生产存在的直接原因。曉亮認为社会分工和不同的所有者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按劳分配則不是,胡梯云認为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而不能仅归結为两种所有制,他也反对把按劳分配和社会分工作为商品生产的原因。关于国营企业生产的生产资料是否商品的問題,徐日清認为要解决这个問題,首先要看这些生产资料是否进入交換。他認为国营企业内部調撥的生产资料是一种計划性更高的交换、在交換过程中,这些生产资料没有改变所有权,仅是商品特性上局部的质变,而不是全都质变,因此就其整体来說,仍是商品。姜鐸則認为国营企业内部調撥的产品虽然要計价甚至撥款,但本质上已不是商品,仅仅是保持了商品的形式。蹺亮認为国营企业之間的“商品貨币关系”已不是真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关系,国营企业之間的产品調撥,因为不改換所有权,只改变管理者和使用者,因而不是普通所指的商品了。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工人用貨币工資購买的消費品是否商品的問題,雨田提出了与駱耕漠(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和价值問题》一書)不同的看法,認为工人用貨币工资購买消費品,是等量劳动的交換,消費品在交換中轉化为价值,因此仍是商品。曉亮認为不但国营企业的职工購买消費品不是真正的商品交换关系,而且国营企业、人民公社(合作社)通过社会主义商业机构和职工、社員之間所发生的商品貨币关系,都不是真正的商品交换关系。关于商品生产的消亡問题,姜鐸認为我国商品的縮小和消亡,是和人民公社从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的过渡紧密結合着的,全面的全民所有制的实現,将成为我国商品生产从发展到消亡的轉折点。同时,我国商品的縮小和消亡,也将与按劳分配的逐步缩小、按需分配的逐步扩大紧密地結合着。此外,他还認为在共产主义初期,一部分高級消費品和新产品保留商品形式是可以允許的。曉亮認为在实現全面的全民所有制以后,国营企业内部的产品調撥和消費品的分配这种不完全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还会保留和发展一个时期;而真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会随着全面的全民所有制的形成而逐渐消亡。雨田則認为只有到了不仅生产資料完全公有,而且消費品也完全公有,不仅劳动是集体,而且消費也集体时,才能使个人劳动完全社会化,才能完全消除商品生产。我們認为,对于上述問题,既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就有展开討論的必要,以便取得正确的認識。我們欢迎对这些問题有兴趣的同志,积极参加爭論。关于价值規律問題,我們亦希望能同时展开討論。  相似文献   

4.
前中山大学教授、經济学家李超桓先生最近应广东經济学会邀請,向部分經济理論工作者作了关于《資本論》几个問題的学术演讲。李教授认为《資本論》的研究对象就是馬克思在初版序文中所說的“資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其相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換关系”。目前經济学界中有关这个問題的爭論,是由于对这句話的解释不同引起的。他訊为中文版对这句話的翻譯沒有錯。英文版把“生产关系”和“交換关系”譯作“生产和交換的条件”,意思还是一样,因为这里所謂条件指的是社会条件,生产和交換的社会条件也就是生产关系和交換关系,现在的問題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科学院經济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經济研究所等十三个单位于1958年12月在北京关于輪流在各地举行經济理论討論会的协議,决定于今年3月20日在上海举行第二次全国經济理論討論会,会議将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和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領导下进行。会議内容是討論商品生产和价值規律以及計件工資等問題,并就有关經济理論的学习和經济科学研究工作的問題交換意見。这次討論将  相似文献   

6.
重进同志在《經济研究》1963年第2期《什么是价值规律》一文中,对价格与价值规律关系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值得討論的重要意见,例如作者把两者的关系作这样的处理:关于“价格的如何被决定”,是价格规律的問題,而价值规律,則“只是价值在商品生产中如何形成、价值量如何被决定的规律,是商品交換中交換双方占有价值量如何变化、如何增减的规律”(以下所有引用重进同志的文字,均见《什么是价值规律》一文,不另作注)。又說:“商品的价格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商品的价格有与价值一致  相似文献   

7.
湖北大学經济系財政信贷教研室最近就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貨币是否具有劳动券性質的问題,举行了两次讨論会,对以下的問題作了初步討論。劳动券存在的經济条件大家認为,馬克思、恩格斯在談到劳动券的时候,是指商品貨币范畴已經不存在的社会而言的。因为有商品生产和交换存在,就必須要有价值表現,要有貨币存在。貨币是一般等价物,而一般等价物是和劳动券对立的。但在談到劳动券存在的具体条件时,却有不同的意見。有些同志認为:劳动  相似文献   

8.
一农业是整个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因而也是商业发展的基础,沒有农业也就沒有商业。从历史上看,首先是由于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然后才有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如果人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够他們自己必不可少的消费,那就不可能有商品交換的产生,不可能有工商业的分工和发展。馬克思在談到資本主义农业时指出:“超越于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社会,农业仍然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对工业、商业  相似文献   

9.
于凤村同志就商品經济問題写了不少文章,其中《申論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和《論商品經济》两篇文章,强調了必須很好地利用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建設服务的意见,我基本同意。但是在这两篇文章中提出的关于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的唯一条件、“商  相似文献   

10.
一、价值規律对我国当前的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不起調節作用,对于人民公社經济也不起調节作用 我們認为,在我国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以后,价值规律无論在生产领域中或在流通領域中(生产和流通是統一不可分的),基本上都不起調节作用(人民公社社員們的家庭副业除外);起調节作用的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經济規律要求的国民經济有計划、按比  相似文献   

11.
学术动态     
武汉地区研究經济史的部分同志,最近举行了一次座談会,就国民经济史研究的对象、中国近代国民經济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分期等問題交換了意見。一、关于国民經济史的研究对象問题对于这个問题,有两种意見。一种意見認为,国民經济史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个別国家生产关系发展的历史过程;它的任务在于揭示个別国家的生产关系发展的規律;它是按严格的历史順序  相似文献   

12.
在討論中,許多同志都認为: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經济的总方針,不是与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再生产的理論相独立的,而是再生产理論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設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反映了农业是国民經济的基础和工业是国民經济的主导这两个客观經济規律的要求,是以这两个客观經济规律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产布局就是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包括农业生产在地区上的分工和地区內部农业各部門的綜合发展。农业生产在地区上的明确分工,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經济发展的結果。在前資本主义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分工不发达,自然經济占統治地位,因此,只是出现了农业生产地区分工的一些雛型。到了資本主义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加深了,商品經济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国民經济各部門的生产专門化相继出现,正如列  相似文献   

14.
农村公社化以后,价值規律作用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們想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說明。第一,农村公社化以后,它对于农村商品价格的作用。我們知道商品价值是生产該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貨币表現。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換中,商品价值总是要求商品价格适应它本身的“价值”。这就是商品价值对价格的作用。在农村公社化以后的农村,有商品生产,有商品流通,也必然有这种价值規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营企业所生产的生产資料是不是商品?要解决这一問題,首先要确定什么是商品,以便找出解决問題的共同語言。什么是商品?我認为,作为一般概念来说,商品具有如下特性: 1.它是一种劳动生产物,它体現一定劳动支出; 2.它能滿足人們某种需要; 3.它是为了交換,为了人們的需要; 4.在交換中,这一生产物的所有权随着轉移。以上四个特性是相互联系着的,它們反映了商品的規定性,使商品和其他事物区別开来。  相似文献   

16.
一于凤村同志在《試論有計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关系》和《論价值规律在我国农村人民公社經济中的作用》(分別见《学术研究》1962年第5期和第3期)中,关于价值规律的若干問題,提出了許多值得商榷的論点;我們同于凤村同志的分歧,首先在于对馬克思列宁主义經典著作中若干有关价值规律的論点的理解方面。于同志說,价值规律“是在出现了社会分工(这里专指各个經济单位之間的分工)以后才产生的一个规律。这是因为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产品不能不进行交換,而交換又  相似文献   

17.
杨坚白同志和何建章、张玲同志都力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应直接以生产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基础。杨坚白同志說:“以生产价格为依据的价格形成,是内在于社会主义經济本身的客观要求。”何、张二同志則說:“社会主义經济中存在生产价格的必然性。”按他們說来,这是由社会主义經济的属于社会化大生产或“社会化大規模經济”所規定了的。杨坚白同志把資本主义制度下生产价格的形成,解释成是由于“社会生产已不再是簡单的商品生产,而是社会化的大規模生产”,同时认为,社会主义經济同样  相似文献   

18.
一明代城市經济发展概述城市在历史过程中,是依其所由发展的社会經济形态逐濒改变着它的面貌。城市的发展規模和在国家領土上的分布情形,对于各种社会經济形态来說,都下相同。这是由于:这一切都受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性質的約制。因此,我們研究明代城市經济的发展,可以从中窺見当时社会經济的发展情况。明代的城市經济,比之前代有着更大的发展。这种发展,是和生产力在封建制度下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自14世紀60年代,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年的反压迫的斗爭,推翻了元朝政权,同时,也推动了朱明皇朝所施行的一系列的恢复及发展生产的措施,而使当时的經济在唐宋以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百年经济史,一般的含义是指自1840年鴉片战爭时起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为止的社会經济发展史。关于这一百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史要不要分时期的問題,目前正在討論。我們相信通过讨论是会得出正确的結論的。《学术月刊》1960年第八期,发表了茅家琦同志的”读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經济史的分期问题”一文。在文章中作者批评了我们将近百年中国經济发展的历史分成两个时期,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經济的形成和加深期,以及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和胜利的时期的说法。認为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对1927年以后中国社会經济性质的错误看法”,“以1927年为中国近代国民經济史的下限的意見是错误的。”茅家琦同志的文章对我們有不少教益。但是,茅家琦同志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某些論点,我們觉得还需要进一步討論。  相似文献   

20.
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中說:“在今后一个必要的历史时期內,人民公社的商品生产,以及国家和公社、公社和公社之間的商品交换,必須有一个很大的发展。”根据这个决議所指出的方向,目前各地正在努力发展商品生产,扩大商品交換,利用商品关系来为加速社会主义建設服务。斯大林同志说:“在有商品和商品生产的地方,也就不能沒有价值规律”。价值規律是商品经济的固有規律。我国現阶段,既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規律就必然要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