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包装设计中的视觉符号与传播媒介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符号是包装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包装设计中视觉符号的基本元素包括图形、文字、色彩、材质等,图形是信息的主要承栽者,文字是一种形象化的可读性标志,色彩是包装情感的传递者,材质是商品内涵的表征。视觉符号与传播媒介结合,能更好地传播商品信息,电视能增强商品包装设计的感染力,杂志广告传播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网络广告传播辐射范围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一个较为宽泛的范围来使用“语言”这个概念,即不仅指文字本身,而且还包括文字按一定的构造法则组合而成的艺术符号——句子、句子群落乃至文本。重庆少数民族作家(诗人)他们处于一个十分特殊的语言背景中,一方面他们与自己的母语保持着一种潜在的联系,但另一方面他们却始终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中,并且他们的创作还深受西方文学文本的影响,因此他们对语言的感知是十分敏锐的,他们叙述语言符号系统的丰富与更新应是一个引人注意的问题;他们对语言符号的处理和创造,直接体现了中国当代少数民族创作正在走向成熟的一种文本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3.
东巴文是古老的民族文字,也是中国目前还在使用的象形文字。其特殊的艺术形态体现了东巴文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特有的文化内涵。东巴文经过漫长的历史形成特有的视觉符号特征,这些视觉符号特征为东巴文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分析东巴文视觉符号特征入手,在此基础上探求东巴文字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创新作用,体现其作为文字“活化石”的特有价值。东巴文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潜在价值具体体现为审美价值、经济价值与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汉字的写词法与造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词法与造字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在一些文字学论著当中,对这两个术语的使用相当混乱,往往把它们混为一谈。写词法与造字法究竟指的什么,二者有什么关系,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是语言在书面上的直观的代表。世界上各种文字记录语言的方法是不同的,各种文字都是适应着不同语言的结构特点、语音特点来完成记录和表达语言的作用的。日语的假名和俄语的字母是通过记音来记录语言的,前者记录语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识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种信息在起作用 ,即视觉信息和非视觉信息。所谓视觉信息是指眼睛感知文字符号而获得的 ,而非视党信息则是在阅读过程中起潜在作用的 ,由大脑所提供的。阅读心理学把非视觉信息形象地称为“眼球后面的东西” ,实际上包括阅读者全部知识结构的总和。阅读的理解率和阅读的速度是与非视觉信息的参与的度和量成正比的。在阅读活动中 ,非视觉信息越丰富 ,阅读单位就越大 ,难度就越低。而在非视觉信息中最主要的是文化背景知识 ,关键在于中西文化的差异问题。任何国家的文化中都有主流与非主流之分…  相似文献   

6.
我们必须意识到“符号学”这个词是个多义词。那末符号学的慨念是什么呢,这个词又有哪些意义呢?似乎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明它的不同含义,可以对它作五种解释,而这种区别我们一般是不大注意的。首先,符号学包括符号的语去、语义或语用的特征,或者指其中的一种或两种乃至三种特  相似文献   

7.
论传统图形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图形符号源自于人类长期生产生活的积淀,具有约定俗成的信息传播功能。传统图形符号不完全等同于传统图案纹样,它的含义更为广泛丰富,既可指各种平面化的视觉符号(如半坡彩陶纹样、商周青铜器纹样、唐宋书法绘画),也包括各类立体、空间的视觉符号(如泥塑、工艺品造型),它在文字出现以前就已经广泛存在于人类生产生活中。这些图形符号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是一个民族文化观的物化形式和传播载体,不仅具有约定俗成的特定意义,还是每个时代审美观的物态表现,兼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功能。作为记载和传递信息的一种媒介,  相似文献   

8.
所谓“广义文字学”是以文字学研究为基础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它不是对“狭义文字学”研究的简单颠覆,而是一种研究视角的转换,标志着文字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向。在“广义文字学”之下,从纵向的符号发展史的角度探讨原始图画和成熟文字之间的关系即是“前文字”;从功能的角度讨论符号、文字、图画以及语言等不同表达手段在人类表情达意中的共同作用,讨论广义的“文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和视觉转换问题,讨论现代的符号创意活动,为基于网络的新媒体提供符号的基础支撑,即是“类文字”。“前文字”和“类文字”具备不同的价值,两者都是“广义文字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名”是中国古代逻辑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以前的中国逻辑史的研究中,人们往往把“名”等同于传统逻辑中的“概念”。本文通过对先秦诸子关于“名”的认识的重新考察,认为“名”在先秦诸子著作中主要是指称谓事物的“名称”或摹拟事物的“文字”,即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  相似文献   

10.
电影片头、片尾艺术中的文字结构律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屏幕媒介的出现,数字技术的引入,审美视觉的需要,电影形态中片头片尾艺术的文字存在、呈现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更加多样化,更加趣味化,更加丰富多彩。计算机图形图像为其中的文字律动也带来了技术的革命。其中的动画这种表现形式为文字设计增加了运动和时间的维度,它意味着以运动的方式,时空的概念来观看和使用文字。文字已不再只是仅仅用于提供信息的功能作用,文字运动可以激发观众的好奇心而调动气氛、可以转场、可以成为两个无法衔接的镜头之间的过渡……各种生动的文字符号是感情运动的书画轨迹,它们不是抽象的,而是内心状态的直接再现。文字结构律动是电影片头片尾艺术表现力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1.
对于《说文》正篆性质的研究,前人有三种看法:即小篆说、古文说、综合说。小篆说、古文说虽有合理之处, 但失之于偏颇,综合说较符合《说文》文本实际,亦缺乏深入的探讨,忽视了许慎在《说文》正篆形成中的历史作用。 《说文》正篆系统是许慎对其所收集到的各种文字资料加以规范整理而形成的,是一个崭新的完全不同于以前任何 时代的文字系统,对这一系统许慎称之为“篆文”。  相似文献   

12.
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所谓的语言个性。中西方语言存在较大差异,在文学翻译中应尽量发挥译语优势和独特性,扬长避短,尽显译语的个性与魅力。在语性理论的基础上,从文学翻译中英译汉的角度分析英汉语言差异,展示汉语的个性美,能为文学翻译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民族性概念与霍姆斯比较教育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族性是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但对它的识别与建构则一直存有颇多争议.霍姆斯提出并阐述了体现一个民族特性的"精神状态"概念,并将社会学理论作为构建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即民族性的工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比较教育的科学客观的研究,对比较教育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汉字识记是汉语学习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和掌握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学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以信息处理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剪窗花     
澡堂会;行年的芦笙队;踩起高跷闹社火;大鼓祭起来  相似文献   

16.
品格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品格的形成受到社会思想观念、道德水平和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坚持道德品格的可塑性的基础上,弘扬优秀的道德文化,营造品格教育域场,秉承知行合一的品格教育理念是解决大学生品格教育现实困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传承社会文明的载体,文字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桥梁。中国的汉字在几千年的锤炼下,形成了独特的视觉魅力。在图形化时代的背景下,汉字的图形化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平面设计的角度来看,汉字图形可以运用到标志设计、招贴设计、装帧设计、包装设计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依现象学的观点,文字不单纯是石头上的刻写或书页上的字符,而且是一种先验的意向结构。如果说“字音”形成了西方人认识世界的“理则”,那么“字象”则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常则”。汉字以“字”建序、“字”以比类、“字”属“阴阳”、“字”以“名”重,衍生出字逻辑、象逻辑、和逻辑和悟逻辑,形成了汉语言情感理性的具身性意向结构;西字依“言”立法、“指代”命名、“声”以“区分”、“词”“物”对应,衍生出语法逻辑、概念逻辑、分析逻辑和再现逻辑,形成了西语言科学理性的对象化诠释意向结构。作为逻辑的文字决定了中西语言符号体系、赋义方式、思维路径、体验模式的差异,其意向结构的差异奠定了中西审美差异的基调。从文字观到文学观,彰显着中西美学理论范畴及理论体系差异的文字规定性。中国诗学是情感逻辑;西方诗学臻于真,中国诗学深于情;西方诗学辨于物,中国诗学观于心。也许这就是中西文字意向结构的差异所建构出的不同“意向性形态”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9.
"君子"人格的现代文化透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君子”作为孔子创立“仁”学体系的物质载体 ,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追求和崇拜 ,它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观念、行为、思维方式和情感状态之中 ,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心理基因和性格特征。本文从传统“君子”人格的构成要素与特点 ,结合其对国民心理的影响 ,对之进行现代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20.
“话语”是一个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术语,其含义非常丰富。这不仅表现为其含义在不同学科中有所区别,也表现为同一学科中不同学者对其定义不同。文章讨论“话语”的这些不同含义,并在“批评话语分析”对“话语”的定义基础上,讨论其与“话语体系”的联系,并从话语体系的角度对“学术话语交流”进行解读,将学术话语之间的交流理解为话语的“交融”与“交锋”。文章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探讨学术话语交融和交锋的机制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