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知识动力学与文化传统变革的三类契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引论 自从伽达墨尔提出了关于传统的多元历史性和创造性转化的理论以来,对“传统”的关注随着传统社会的瓦解和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危机而不断变得强烈起来,被现代性消解后的“传统”弥散在我们日常行为规范、国际政治话语、以及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一切“在场者”的背景、历史和潜意识。 换句话说,我们没有办法摆脱我们各自的已经“消解”的传统(生物的、社会的、与个人的),传统是不可能被消解的,它只可以转化,它从自身内部冲突着的各种紧张关系当中,要么发生“突变”的跃迁──典型如“内战”,要么发生“渐变”的边…  相似文献   

2.
领导科学包括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领导科学主要是一种管理科学。科学的管理要求领导者必须尊重认识的规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见。由于权力的因素,领导者容易过分使用权力,但权力不等于真理,权力大不等于真理多。再优秀的领导对事物的认识都不可能没有错误。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意见,正是一切优秀领导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也是现代公共管理慎用权力、用好权力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河之洲     
权力、财富、荣誉,并称为人类的三大价值维度。权力的分量,世人皆知。古往今来,关于权力的理论学说汗牛充栋,关于权力的“至理名言”车载斗量。尼采曾言:真理的标准就在于提高权力感,坚强的意志指挥软弱的意志,这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岂有他哉?马基雅维里主张:统治者要像狮子般凶猛,像狐狸般狡诈。孟德斯鸠则不无深意地告诫后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并且容易将其权力用于极限,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真理。阿克顿更有一句千古不朽的名言:权力趋于腐败,而绝对的权力趋于绝对的腐败。到了福柯那里,权力几乎无所不在,以至于“权力与知识”、…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近日说:“一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监督。认为自己的权力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是一种腐朽的封建特权思想。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不受制约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好的干部如果  相似文献   

5.
话语是一种权力。与以往相比,高校女性管理者已经获得较多的话语权,但其话语权实现仍不充分,这主要表现在女性所占管理者人数比例、话语准则、意愿表达方面。在社会性别视角下,这主要是因为社会文化构建的结果而非自然生理原因。传统文化对女性的束缚主要表现在传统角色意识与对女性管理素质认识方面。  相似文献   

6.
“为而不争”这是一条至妙的真理,曾被邓小平发挥成一条重要的治国安邦、推行改革新政的谋略。他说:“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相似文献   

7.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现代法治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性质决定了一切权力的设立、行使和监督都必须以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 权力服从法律,特别是服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管理上最为重要的事情.在中国,古老的权力观念从两大方面造成持久的、极难克服的社会影响:一方面对人民群众而言,权力是一种神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另一方面对领导者而言,它不仅代表着权贵,而且更大意义上代表着超越及财富.  相似文献   

8.
关于列宁的争论,关于列宁墓要不要迁出红场的争论,在易帜后的俄罗斯激烈地进行着。 红场是俄罗斯的“政治广场”,各种重要的政治活动都在这里举  相似文献   

9.
一、新尺度、新突破:改革开放的先导工程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标准分析事物、判别是非对错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用一种过时的、僵化的公式、标准、尺度去剪裁、评判新的实际,就会犯下严重的错误。这是被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二十年来我国经历了三次伟大的思想突破与转折,其主要标志可以概括为“一个标准”、“三个有利于”、“两个一切”,它们分别代表第一、二、三次思想解放的最核心内容。“一个标准”,即1978年5月开始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三个有利于”是指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中提出的“一切以是…  相似文献   

10.
今年年底,台湾要举行“立法委员”换届选举。此次选举不仅是岛内各党派的权力争夺战,也是下一次“总统”选举的前哨战,攸关各派政治势力和政治人物的命运。正当朝野双方摆开阵势,准  相似文献   

11.
陈名胜 《决策探索》2014,(18):88-89
一“、官邸制”权力制约的新思路 法国学者孟德斯鸠告诫世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正是因为权力的这一属性,从古希腊、古罗马开始,许多的先贤大哲就开始投身于权力制约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世界的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失控和滥用。法国大思想家盂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爱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防止权力滥用的办法,就是用权力约束权力,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防止权力失控或滥用,就是要加强对权力的制衡与监督。在现代社会,往往设计出相互制衡的政治体制,并以法律作为运行规则,即把权力制衡融于法治之中。权力的制衡有丽种形式,其一是政治系统内的制衡,其二是政治系统外的制衡。前者是指国家行政、立法、司法体系之间的相互制衡,在我国还包括党政系统的纪检和监察等;后者是一种广义的权力制衡,诸如社会监督、民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还有社会教化.思想政治工作以及道德自律等等,也属于权力制衡的范畴,其目的都在于规范权力的运作。  相似文献   

13.
在权力巅峰的人物,其经历最能看出对权力的态度。早在1988年6月28日,在全苏第十九次党代会上,叶利钦就猛烈抨击党的特权,把特权阶层称为“饥渴的权贵”,指责他们以“特殊”的名义、用各种特殊的手段强抢人民的财富,他要求废除这些特权。在苏联(俄罗斯)历史上,列宁、赫鲁晓夫和叶利钦都反过特权。  相似文献   

14.
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而不同”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传统的文化观,是孔子对君子处世品行的看法,也是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之一。长久以来,“和而不同”都一直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主导意识,它强调多元和谐、异质的协调以及对立的消解,从而追求至善至美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中国的和文化更是超越了时代与民族的限制,延留至今也远播海外。中国的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新生力量,在中国社会这个特定的集体之中,其对于和文化的认同接收与其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息息相关。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和而不同 人际和谐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相似文献   

15.
任何政治观点必然有其相应的理论表现形式。“真理多元论”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在哲学认识论领域内的一种理论表现。它是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旗号,来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有责任从哲学形态上对“真理多元论”的实质及其主  相似文献   

16.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孟得斯鸬在《论法的精神》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经验。”英国翻桥大学教授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割析这几年贪官下水的案例,无一不是权力绝对化酿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7.
《香港忧思录》是一部认识香港的教科书。全书系统地介绍了香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传媒等方方面面。既有对现实的叙述,也有对历史的溯源。关于“政治”,目前香港街头巷尾议论较多的是“民主”与“自由”.只要是稍有点头脑的香港人.应知回归前后港人得到的民主与自由有天壤之别。在英国殖民统治的150多年间.一切权力归港督.主要官员都是由港督任命且都是由英国人担任。  相似文献   

18.
童青林 《领导文萃》2009,(4):131-136
1978年11月10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会上真理标准问题再次成为焦点。真理标准讨论的发起者同反对真理标准讨论的主要人物都参加了这次中央工作会议,11月25日,华国锋虽然在会上宣布了中共中央对包括“天安门事件”在内的几个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决定,但没有提到“两个凡是”和真理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隐权力"作为正式权力系统以外的另一种权力,从古到今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不过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方式和危害程度有所差别而已。作为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隐权力"已经沉淀于传统社会,侵蚀到现代文明。对"隐权力"进行综合治理已成为当今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一、从制度分析视角探讨"隐权力"的产生与存在1."隐权力"与传统制度的共生性首先,"隐权力"衍生于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人情政治中。有秦以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国社会长期形成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制,使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是一种极具历史自觉和战略前瞻性的主动选择。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先后经历了萌发、探索、建构3个阶段,完成了“中国式”选择从历史自觉、实践自觉到话语自觉的转型;并在新时代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表现为水平上从低位追赶到高位引领的提升、路径上从“先破后立”的老路到“破立结合”的新路的转变、方法上从局部管理到系统治理的优化。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成就得益于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相结合、人民首创和人的现代化本质目标相促进、战略目标和底线思维相统一、独立自主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相融合。未来在实践维度上,应着重把握好长期与短期的张力,推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有机融合,提升引导和利用资本的能力;在理论维度上,应加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概念、指标度量和话语体系构建,持续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