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作者根据多年检察系统工作经验,认为证人不出庭作证是我国司法审判的一大难题,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在我国能否行得通一直是学术界和司法界争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曾经有多名专家学者对此提出: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其实,强制证人出庭缺乏基本传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行状况支持,而且也不符合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同时也不符合法律对证据的要求。这些对于强制证人出庭作证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率极低。造成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很多,既有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是,导致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我国实行的“侦查中心主义”刑事程序结构。而关于这一点,在人们对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分析中往往被忽略。  相似文献   

3.
吴楷 《科学咨询》2010,(17):93-93
证人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人,但是证人不出庭作证这一长期困扰刑事诉讼工作的难题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证人不出庭作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我国缺乏对证人有效的保护措施,建立和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证人是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人,但是证人不出庭作证这一长期困扰刑事诉讼工作的难题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证人不出庭作证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我国缺乏对证人有效的保护措施,建立和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王继辉 《经营管理者》2013,(22):242-242
刑事证人品格证据在影响着刑事证人是否出庭作证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品格证据具有独特性、综合性和稳定性的特定,与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具有关联性;另一方面,主客观因素也也影响着证具有消极因素也严重地影响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因此,应该建立和完善刑事证人品格证据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6.
证人出庭作证问题,是长期困扰审判工作和公诉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刑事证人出庭作问题面临的困境的分析,提出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对策。以期尽快完善中国的证人权利、保障制度,以促进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是刑事诉讼中一项特殊的证据制度,它可以说是证人强制作证制度的例外。同其他的证据制度不同,它以也许会牺牲有较强证明力的证据为代价,通过保护秘密交流,促进社会中某些极为重要的社会关系,近亲属拒证权就是此制度的典型代表。在现代法治国家中,虽然对近亲属拒证权的具体规定各有特色,但均以成文法或者判例的方式承认了拒证权的价值,并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亦影响着近代发展中国家的立法。我国自古就有“亲亲相容隐”的传统,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确立证人拒证权制度。近些年,证人出庭难问题困扰着法律人,如果强制所有人都出庭作证,就算是站出来反对自己的挚爱的亲人,很明显这种规定是违背道德和人性的,特别是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于是人们终于把目光投向了证人拒证权。本文仅近亲属拒证权的角度,以比较法的方式,试分析各国立法现状,并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一些建议,尽力设计一种有限的、本土化的近亲属拒证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英美法系国家,侦查人员可以作为控方证人被要求出庭作证,辩方也可以视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适时传唤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我国由于受大陆法系传统理论影响,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此前一直未能正式写入法律,侦查人员应否出庭作证成为司法理论和实践争论的焦点。正式明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规定是本次修法的一大亮点。本文拟从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立法和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证人证言是民事诉讼法定证据形式之一,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作证制度的缺失和证人作证的混乱性,致使证人证言证明效力和采信率低下。现行法律对于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定位强制性而程序非强制性这种不合理的模式,使证人证言作为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无法发挥其应然效用。本文界定于对出庭证人证言运作过程中的一些程序性制度的论述和构建,通过建立证人宣誓制度、证人作证回避制度、证人费用保障制度、伪证制裁制度,达到出庭证人作证的规范运作,提升证言的采信率,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证据资源,从而提高诉讼效率和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警察一般不出庭作证,是我国作证制度三大怪现状之一。本文通过比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关于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相关立法,探析警察出庭作证的理论依据,认为我国有必要尽快建立并完善警察出庭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1.
证人证言是司法活动中最早使用的证据,也是现代诉讼中常见而重要的证据。但是,在任何一个国家影响证人制度的因素都是存在的,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我国的证人制度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步伐,诉讼法中对证人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本文从我国审判实践出发,对证人证言的证明力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从规范证人证言的证据能力和对证人制度进行加强;并针对提高我国证人证言的证明力不足的现状提出了现实的解决方法,旨在对我国证人证言这一制度进行分析,促进这一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期,我国在刑事证据立法论证过程中,专家学者对确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达成了广泛的共识。警察出庭作证制度必将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订而得以确立。警察出庭作证制度的确立也将给公安机关带来一定的挑战,公安机关必须拓宽侦查途径,提升办案质量,合理配置警力资源,提高警察自身素质,同时寻求国家时政的资金支持,并积极推动相关立法活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对证人宣誓制度的争论,焦点集中在中国的本土资源能否承载具有宗教信仰基础的证人宣誓制度.现代各国的证人宣誓制度已不再强求宗教信仰基础,以郑重承诺制度为代表的宣誓制度值得借鉴.郑重承诺制度能为中国的法律文化乃至整个社会精神层面带来建构性因素--激发个人对信仰的、良心及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证人宣誓作为一种规范证人作证行为的程序,被很多国家采用。我国是否也可以或者说也应该加以借鉴?本文通过对证人宣誓制度内容之简述并结合我国国情来论证我国暂时不应该引进该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建涛 《经营管理者》2009,(22):289-289
证人拒证权在西方是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由于历史、司法理念等原因,导致该项制度在我国长期缺失。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审视我国证人拒证权制度缺失的现状及其弊端,进而提出建立我国的证人拒证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晓颖 《经营管理者》2009,(21):254-254
审前程序的改革是民事诉讼修改的重要方面,而强制答辩制度的建立又是审前程序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我国的强制答辩制度,关键在于如何在实现强制答辩制度的科学性与我国司法现状之间寻求平衡。原则上,应确立合理的强制答辩失权标准;具体制度上,应在强制答辩失权的制度框架之下,对实质性及基础性事实进行强制答辩的要求,同时确定相应的强制答辩失权的例外。  相似文献   

17.
叶桃 《经营管理者》2009,(22):283-283
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存在证据立法不完善、证据规则不健全、证人作证规则不合理、人权保障不充分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从充实证据规则立法、完善刑事证据规则、合理建构证人作证制度、加强人权的立法保障建立并完善我国的刑事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8.
免证特权制度是证据法中有关证人作证问题的一个环节。免证特权制度在中国其实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中国古代,为维护既有的家庭社会伦理,就确立了"亲亲相隐"的制度。现代西方国家,尤其像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自己的诉讼法律制度中也制定有相应的"证人特权制度"。免证特权制度的广泛适用说明这一特定的证据制度尤其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证人证言作为刑事诉讼的重要证据,对于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和正确定罪量刑关系重大。然而,目前我国证人证言制度在实施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率低的问题。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刑事案件的审理中,证人出庭率普遍不足10%。虽然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法庭审判中吸收了对抗制的因素,明确了控方的举证责任,法院庭前审查由实体审改为程序审,允  相似文献   

20.
姜嘉 《经营管理者》2014,(30):244-245
正契约自由是古典契约法一切制度的核心,它是商品交换顺畅进行和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法律实现形式和保障。强制缔约在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及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现代契约法中不可忽略的现象。目前在我国理论界对强制缔约制度未做深入的研究,关于强制缔约的立法也不是很完善。因此,在正视我国立法现状的基础上对强制缔约制度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对于完善我国强制缔约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