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领导最主要的工作是决策和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成为组织中领导最核心的职能,也是各级组织部门最关注的事情,中国各种组织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越来越强,靠的就是人才。如何通过提升领导艺术来培养人才,成为众多领导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问题,采用一种新的提升领导艺术的方法——教练技术来提升领导和管理人员培养下属的技巧,充分发挥领导艺术,培养更多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白酒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紧系白酒企业发展和"中国白酒金三角"战略的成败,因而加强白酒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白酒金三角区域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上,从政策体系构建和制度体系建设两方面,提出了白酒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养的政策制度体系方面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ERP系统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为适应ERP管理模式的需求,企业必须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养。要加强对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创新培养模式,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本文明确了ERP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分析了ERP的人才培养方法,提出了ERP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教练技术是流行于当今欧美企业界最新的管理技术.目前世界500强中有过半的企业采用了教练管理技术.教练技术是创建"学习型企业"和落实调适性领导力的有效工具.那么企业教练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技术,企业教练从何而来,对解除目前中国企业的管理瓶颈有什么实践意义,它在组织中又是如何具体应用的呢?  相似文献   

5.
《经理人》2013,(6):115
多年来带领毕度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注和致力于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管理和人才培养问题,支持企业打造核心班子,传承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绩效、实现企业目标。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育系统与企业教练服务,以及优质的管理课程,支持企业持续发展。为企业提供量身订造的教练服务与人才培养计划,支持企业达成目标,培育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作为最具核心价值的区域竞争因素,理应是各级政府人才工作需不断加以研究和培养的重点。本文采用实证的方式,通过对舟山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和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与比较不同性质的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在培养、选拔与管理方式上的异同,从而探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选拔与管理规律,为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2000年11月广州的一个专业教练毕业典礼上,一位刚刚毕业的专业教练说了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需要一位教练。”这里所说的教练,不是运动场上的体育教练,也不是传授驾驶技术的汽车教练,而是企业教练。你“教练”了吗?企业教练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美国。它将运动场上最精彩的部分移植到企业管理上,通过让企业中的员工建立正面的态度去提升企业生产力,从而取得最大成果。通过十年的发展演变,企业教练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和专业。  相似文献   

8.
时下,GE、惠普、IBM、宝洁、美孚石油等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之所以能成就千秋霸业,除了领先的科技、国际化的战略,更在于他们不断创新人事资源运作,将“企业教练”技术引入企业管理,有效地将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企业教练”培养“黄金团队”,“黄金团队”打造“百年名企”。  相似文献   

9.
在人才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竞争力形成的首要因素时,企业教练的模式也逐渐进入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教练通过对员工团队开展全面性的培训,对员工心智、潜能、职业化、绩效等起到较好的牵引作用,促进员工和企业目标的双赢。目前的企业间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向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力的竞争,基于此开展的各项企业决策和经济活动都必须有前瞻性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新员工的入职后与顾客和其他员工之间的沟通就需要企业教练适当引导。本文就以教练技术核心,简要分析其在新职工沟通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工学结合,两翼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学生为“体”,以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为“翼”,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的,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  相似文献   

11.
刘丽军 《科学咨询》2022,(8):148-150
伴随职业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定位。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挥企业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以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培养中结合1+X证书对职业等级的要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已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本文主要以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1+X证书制度及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优势,其次从六个方面深入探讨基于1+X证书背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徐丹 《科学咨询》2022,(11):146-148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是一项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就业为基础目的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培养出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学校提升就业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本文以高职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采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与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前,传统的高等函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和企业对成人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人才函授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势在必然.论文立足成人的学习特征,引入职业教育理念,提出了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的"学历教育 职业教育"的函授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人才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中非常重要。实验室建设是实验教学环节的基础和载体。天津职业大学适应院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需要,加大投入完善校内的实验教学条件,新建实验实训大楼,重视实验室建设,加强实验教师队伍的管理,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为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输送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社会生产第一线,收到企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积极地、创造性地发挥了职业教育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己由市场竞争为主转向人才竞争为主,因此,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在新时期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加强对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上的各类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国家越来越重视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各类职业院校开始结合地区经济发展调整和完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本文通过介绍河北省三家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依托区位优势制定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制定及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结合地区经济、行业特色等具体、明确的优势,不仅能形成具备区域特色及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煤矿企业转型发展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步伐的加快,员工队伍素质亟待提升,复合人才培养日趋紧迫。笔者认为:煤矿企业应站在生存发展的高度认真研究探索推进员工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努力打造学习型、责任型。教练型、实战型和创新型的精英高效团队,为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素质保障和技能支撑。  相似文献   

18.
张丽艳 《领导科学》2013,(26):45-46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近八成基层公务员有轻度工作倦怠现象。如何改善基层公务员的精神状态,提升其工作满意度成为当前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管理教练是组织进行员工潜力开发、提高工作绩效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在企业管理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管理教练强调作为教练者的领导者与作为被教练者的下属之间在日常工作中的双向互动,领导者通过给予下属建设性反馈、提供绩效改进建议、示范解决难题  相似文献   

19.
曹轩铭 《科学咨询》2022,(11):78-80
城市轨道交通在不断发展,车辆检修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人才培养的缺口在不断加大,现有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机械检修实训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以企业岗位标准为依托,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机械检修实训课程进行了改革,明确了实训教学重难点,细化了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引进了“技术比武”考核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统一,特别是“技术比武”的考核模式,不仅达到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考核,还实现了对学生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的考核,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培养,达到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是企业不断发展、进步的保障。而人才必须经过相应的教育、培养训练等“再加工”才能蜕变成为各个岗位和职业所需求的合格人才。当前我国企业对人才的培养、训练方式很多,实际收到成效的程度也不一样,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各大企业在人才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个性化培训模式在企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