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极不平衡,并且呈现了东中西部阶梯式发展的趋势。对中部地区政府门户网站的研究因其特殊性而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通过以中部地区政府门户网站为立足点,探讨我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岚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17):105-107
政府门户网站作为电子政务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和渠道,是电子政务绩效水平的展示窗口.本文比较了不同地区政府门户网站绩效的差异,结合影响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的经济水平、信息化水平、网民比例等因素,指出我国各地政府门户网站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服务功能评测——以“中国河北”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子政务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府门户网站又是电子政务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功能提供的深度和广度是网站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本文首先重点对省级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河北”进行了服务功能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其他政府门户网站测评结果和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做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作了分析和对比,同时提出了自己有关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服务功能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4.
政府门户网站在电子政务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用户与政府进行交流的重要平台。如何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更好地服务公众,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感,已成为政府和研究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回顾了信息系统效用、技术接受理论、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模型,并以浙江省政府门户网站为实证研究对象,从用户使用视角研究门户网站效用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相关政府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提速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政府门户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主要载体,处于电子政务的核心地位,在推动政务公开、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方面发挥着直接、关键且独特的作用。本文将重点结合重庆市环保局政府公众信息网站的建设现状,初探重庆环境保护政府公众信息网站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罗庆俊 《科学咨询》2008,(15):3-3,7
随着国内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提速及国家对电子政务工作重视程度的日渐加深,电子政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而政府门户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主要载体,处于电子政务的核心地位,在推动政务公开、创新行政管理方式、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方面发挥着直接,关键且独特的作用.本文将重点结合重庆市环保局政府公众信息网站的建设现状,初探"重庆环境保护"政府公众信息网站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自2006年6月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以来,各地电子政务发展开始全面提速,多个省市已推出特色各异的新版政府门户网站,进一步扩大了政府信息公开并增强了电子政务服务功能,这预示着以“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为主题的电子政务建设新浪潮已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8.
当前,电子政务和互联网已成为宁化县各级党委和政府实施政府信息化的共同选择,同时也成为广大干部群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的现代信息新平台。为了高起点、高标准和高质量地推进我县政府信息化建设,县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对全县的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门户网站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调研。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在探索中。政府网站建设逐步完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初步形成,政务透明度进一步增强。电子化政府是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政府治理和服务的整合概念。其内涵在于建立一个虚拟政府,为公民提供方便、快捷、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电子化政府对于提高政府回应力、政府政策能力、政府效率,实现开放政府和责任政府,最终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是故,建构电子政府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政府再造的新趋势。电子化政府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在于政府信息的公开、政府业务的电子化、政府服务的创新、以及信息技术与政府再造的整合等。文章通过对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解决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问题所应采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用以在网络上展示形象、发布信息、受理事务和提供服务的总入口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应该是面向公众提供综合政务服务的网上“第一入口”,因此公众是政府门户网站最直接、最主要的服务对象,这也是甄别政府门户网站与其他部门化专业化网站的重要准则,所有非直接为公众服务的功能都不必放到政府门户网站上。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统一标识的基础上,可以由中心网站和若干个子网站组成一个政府门户网站群,也就是政府门户网站体系。从技术属性上讲,政府门户网站应该是一个Web应用系统,而不是一组松散的网页。这个Web应用系统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建设电子政务成为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政府网站是实现电子政务的重要载体,是提高电子政务效能的关键环节。政府网站建设采取集群化发展模式,才能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增强服务能力。本文以厦门市政府网站群为例,分析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璐 《办公室业务》2014,(19):206-207
政府门户网站在十余年的发展中,有了数量上的增长。但目前政府门户网站的使用率不高说明网站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本文从提高用户体验的角度对政府门户网站构建提出了内容丰富化、服务人性化、信息技术与时俱进三个要求。  相似文献   

13.
问题     
《领导文萃》2010,(23):7-8
<正>部分地方政府网站形同虚设,甚至"休眠"中国政府网站发展已走过整整15年的历程。然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全国2500多个政府门户网站中,约有三分之一的网站难以打开,三分之一的网站应用价值较低,还有相当数量的网站存在内容  相似文献   

14.
《秘书之友》2012,(7):9-11
近年来,湘潭市坚持把电子政务建设摆在信息化建设的突出位置,经过六年多的开发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电子政务内网市县乡三级联网。电子政务内网已成为湘潭各级  相似文献   

15.
杨贝 《管理科学文摘》2010,(16):237-23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湘潭市拥有优良的旅游资源基础,以及相对良好的技术、市场以及环境基础,近些年,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没能走上规模经营的道路。本文将阐述湘潭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关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具体对策,希望以此推动湘潭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职能与信息资源整合的网络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与双向对称式(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模式等特点,所以政府门户网站具备在公关危机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的能力.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目前政府门户网站对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时作用还很有限,还存在着大量制约因素,比如政府门户网站的关注度不高、信息发布缺乏政府的配合及制度保障、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平台搭建的不完备等等.因此研究认为政府门户网站应着力加强网站的自身建设、加强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努力做好公关危机事件中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桥梁这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至2005年6月底,"gov.cn"下注册的政府域名已经达到19802个,占CN下注册的域名数的3.2%;WWW下的"gov.cn"类型的网站数量达11753个,政府网站占我国网站总数的1.7%.至2004年底,国务院76个部委及直属单位中有71个拥有部门网站,占93.4%,全国31个省区中除了山东、西藏和宁夏外也都拥有门户网站,93%的地市级政府和69%的县级政府已拥有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建设已从初期的网络建设为主,转向了以需要为中心的信息应用系统建设,并不断深入地影响着政府的观念、职能、组织机构、政务流程和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变革.但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电子政务还处于较低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六大方面.  相似文献   

18.
罗健  马培艳 《经营管理者》2013,(9X):271-27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政府门户网站的现状及可优化之处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政府门户网站设计中的不足之处且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旨在促进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并正确的行使政府行政职能,从而使人们享受政府网站带来的趣味和便捷。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无论从内容还是技术上讲目前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我国目前政府网站建设的较高水平。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代表国内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一流水平的上海市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找出国内中文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而促进政府网站能更加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发布政府信息,更好的回应公众关切的问题,切实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实效,把政府门户网站打造成真正的服务型网站。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电子政务经过20多年发展得到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县级政府电子政务还是暴露出诸多问题。通过实际考察77个县级市的政府网站,并与佛山等先进优秀政府网站比较,分析了当前我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的不足,借鉴发达国家政府网站的经验及《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做出我国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