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莎莎 《经营管理者》2011,(5X):218-218
宪政文化,是人类在追求和创建宪政的政治实践中,逐渐地形成的有关宪政的意识形态。宪政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代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关键就在于实行宪政。而宪政的实现,则离不开培育中国的宪政文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西方宪法产生的根源入手,比较了近现代中国宪法与西方宪法之间的渊源。作者认为,宪法要在中国生长成熟必须将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适时适势结合,才能推动宪政法治。  相似文献   

3.
黄文卿 《经营管理者》2009,(17):181-181
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是无法与其历史渊源割断的。西方宪政制度的发展离不开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的法律文化。宪政制度在中国能否成为可能?在中国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法律文化之下,宪政理念能否得以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律文化视角下宪政理念的解读,阐释宪政理念与中国法律文化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4.
宪政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密切相关。本文首先界定了经济与宪政相结合的“革命经济”、“改革经济”和“宪政经济”3种形态 ,并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进行了新的判断;而后对宪政经济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即经济与宪政关系的理论渊源与发展、宪政经济中的公民权利保护以及政府在宪政经济中的作用;最后 ,提出了以“宪政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改革与宪政转型的制度选择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喻中 《决策探索》2013,(6):29-30
民族复兴中国梦,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政治宣言。实现"中国梦",需要选择正确的民主政治道路。最近,在关于"中国梦"的讨论中,宪政再次成为焦点。在一些人看来,"中国梦"就是"宪政梦":宪政就代表了中国的未来,宪政的方向就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宪政民主是最高的国家利益。在当前的舆论话语中,"宪政梦"也可能表达了一些立言者对于  相似文献   

6.
梁敬国 《经营管理者》2011,(3X):314-314
宪政是一种使政治运转法律化的理念或状态,它要求政府全体成员都要按宪法的规定办事。本文对中国宪政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指出中国宪政要实现重大突破,就必须在民主、法治、人权方面进行改进。当每个公民形成一种宪法信仰的时候,中国的宪政之路也许将不会太久远了。  相似文献   

7.
宪政建设中最重要的是民主政治建设,民主是宪政的基础,是宪政发展的唯一标志,中国宪政建设的主要依托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育功能是代议制的基本功能,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代议制的创新模式。因此,作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体的人民代表大会也应该具有公民教育功能,即在政治实践中向公民传播民主宪政知识,引导公民参与政治事务,培养公民的宪政意识和参与政治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美国独立、制宪及共和联邦制的奠基者华盛顿宪政思想的考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认为中国的宪政建设应该要符合本国的国情,要用不断发展的眼光来学习,重视权利的制衡,提升民众的权利意识,塑造中国的宪政文化。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宪政与法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治与宪政的关系,一方面,法治是宪政的一部分,是宪政的必要基础,并捍卫着宪政体制的生存和稳定;另一方面,宪政反过来又保证了法律的内容和形式的公正,维持了法治与人治之间的平衡。事实上,正如我们下面将讨论的,宪政恐怕是人类所知道的实现一定程度法治的唯一途径;同时,我们将看到,宪政是法治与人治良好平衡的必然要求。由于对宪政和法治的定义不同,学者们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有不同解释。有些学者认为法治只是宪政的一部分,建立宪政体制不能只靠法治。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法治与宪政是同一个概念,而且法的至上性的最高和最终…  相似文献   

10.
谢菲 《经营管理者》2011,(18):148-149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加强民族团结、保障少数民族平等、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从宪政的视角来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宪政的关系,指出二者之间存在的调适与冲突,从而对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和宪政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人对立宪政治的文化误读及其历史后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中国人对立宪政治的文化误读及其历史后果萧功秦在清末变革过程中,中国立宪派存在着对西方宪政制度的双重误解:第一重误解,是把西方宪政制度视为一种可以适于各种不同文化社会环境的普适性制度,这种宪政乐观主义,在清末中国士绅官僚精英中几乎成为一种无须验证就...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增长尾效”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根据Romer的假说,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增长由于资源耗费引起了“增长尾效”。本文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源耗费“尾效”,发现了水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为0.001397,土地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为0.013201,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引起的“增长尾效”为0.014548。换言之,中国每年经济增长的速度由于水土资源的耗损,每年要降低1.45%,是美国水土资源“增长尾效”的6倍。这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只要经过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就会因为资源消耗而降低到现在的84%,如果到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就会因为资源耗竭而降低35%左右。“增长尾效”所以大,起因于土地资源的“增长尾效”大,这意味着在资源保护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土地资源问题。另一方面,水资源作为可更新资源却存在“增长尾效”,说明增长中对水资源的某些耗费是永久性的,需要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3.
伴随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中国广电传媒业的探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子。然而,目前广电传媒业在事业发展中最具支撑力的几大资源,如人力资源、节目资源、频道资源、市场资源等,还存在着相当的消耗"空转"现象,有些传统观念支配下的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4.
卫田  万倩雯 《管理世界》2023,(4):100-119
政府资助虽然在企业(尤其是社会创业企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资助期后社会创业企业所面临的突如其来的资源约束引发了持续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的挑战。通过长期深入了解中国西南地区某县政府资助的社会创业企业在资助期后的决策和活动,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社会资本的社会创业企业持续双重价值创造整合模型。首先,我们明确了资助期后政府资助遗留主要包括资源传承和价值传承;其次,我们发现政府资助遗留更新了社会创业企业的价值观,并提出了在新价值观下对现有资源的审查机制;最后,我们丰富了对资源移动战略的理解,提出了4种资源优化战略,并强调社会资本是资源拼凑的核心要素。本研究对政府资助遗留影响、社会创业企业资源拼凑,及创业资源移动战略等领域做出了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重点产业政策、资源重置与产业生产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政策是否有效提升了产业生产率是产业经济实践领域一个关键的实证问题。本文整理了中国省份五年规划的重点产业政策信息,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了省份制造业二位码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实证检验了重点产业政策对生产率的影响。我们发现,地方政府的重点产业政策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地方产业的生产率;重点产业政策对产业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在不同产业类型上具有显著差异;将资源导向生产率增长率更高企业的程度不同导致了重点产业政策的资源重置效应因产业类型而异。本文的发现意味着,政府提高重点产业政策生产率效应的一个有效途径是,提高产业内部企业之间资源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6.
乔戈里 《领导文萃》2014,(14):71-75
正宪政"国师"1905年,慈禧太后派载泽、端方等5位大臣前往东西洋各国考察,为宪政改革做准备。随行官员中有一位叫熊希龄的参赞,曾是湖南维新运动干将,和梁启超、杨度都有过密切交往。抵达日本后,熊希龄找到两位以宪政研究著称的旧交,委托他们"代笔",替出国考察的大臣们草拟有关介绍东西洋各国宪政情况的文章和奏请立宪的奏折。对杨度和梁启超而言,这是一条实现"宪政救国"之梦的途径。杨度撰写了《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之所长》、《实行  相似文献   

17.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机关据以活动,人民权利据以实现的最高准则,宪政则是以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威而形成的一种以制约国家权力为手段,以保障人民权利为目的的政治运作。以有限政府和人权保障为基本内容的立宪主义思想是实现从宪法到宪政的根本指导思想,宪政是宪政主义思想制度化的过程与结果,确立立宪主义思想,按照有限政府和人权保障的要求制定宪法、尊重宪法和实施宪法,是现代固家从宪法到宪政进程中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国宪政建设中无法回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企业资源与绩效之间的关系。我们把企业资源分为两种类型:主要资源和辅助资源。主要资源包括技术资产和配置能力,直接对企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影响;辅助资源包括内部人力资本、企业间合作和管理愿景,辅助资源对主要资源的形成产生影响。通过对548家中国新兴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资产与配置能力都能显著地增强企业的绩效,而且技术资产多的企业倾向于拥有较高的配置能力。另外,绝大部分的辅助资源对技术资产和配置能力的形成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整合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考察关键资源对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绩效的驱动机制,利用中国13个省165家在华跨国公司样本,识别出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创新的两种关键驱动资源为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构建驱动资源对突破性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模型,采用路径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同时驱动跨国公司在华突破性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绩效,而过程创新对产品创新有正向影响。因此,要有效提高突破性创新绩效,在华跨国公司应将有限的要素优先投资于营销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构建上,注重顾客关系管理和竞争者研究,并在突破性创新实践中加强过程导向,重视信息系统和工艺流程,突出过程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深入实施,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依法治国关键是要依宪治国,依法行政关键是要依宪行政。因此,深入探究依法行政与宪政的关系,对依法行政进行宪政分析,探讨社会转型对政府行政的时代要求,研究如何加强依法行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