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政策过程,是指从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并进入政府政策议程开始,直至政策终结的整个政策生命周期.公共政策的价值目标能否有效实现,与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权力配置密切相关.在公共政策过程中,为防止绝对权力的出现,必要的制衡机制往往被引入以确保公共权力的正确配置.然而,在现实的公共政策过程中,决策专权与执行滥权等权力错配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非常严重,扭曲了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背离了公共管理活动的公益性宗旨.因而,把公共政策过程权力错配现象纳入我国政治生态进行分析,并从多角度进行矫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孟劲 《领导科学》2012,(14):63-64
一、引言公共政策是政策主体(主要指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一种行为准则。从其本质上看,它是有选择的公共行为,不论是它的目标指向还是活动过程,都体现了明确的方向性,即制定该政策的主体的价值取向。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公共政策的价值分析或对价值问题的探讨是被忽略或被有意排除在外的。  相似文献   

3.
马驰 《经营管理者》2011,(23):73+62
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资源进行的权威性分配,公共性是其本质属性,彰显着民主、公平、参与及责任的公共精神。作为政策制定的价值取向,它直接关系到公共利益的实现。但是转型期制度设计不完善使得我国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公共性流失严重,产生了明显的社会负面影响,需要在政府利益、政策制定体系、公民参与、行政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防止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共性流失。  相似文献   

4.
饶洪涛 《决策探索》2008,(16):24-25
公共决策中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涉及到公共政策领域社会公众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或公共组织的利益重新组合与分配的问题,是公共政策选择领域最重要的思想认识和容易造成突发性公共危机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公共决策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理论建构角度探讨政策决策过程中公众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何实现利益的正和博弈.  相似文献   

5.
区域公共政策是旨在弥补区域市场失灵和跳出地方政策失灵的困境,解决区域公共问题的政策干预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公共政策在解决区域公共问题、推动区域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价值、行为规范、事实等层面还有待完善。当前,应以区域公共利益为导向,转变理念,完善政策机制,明晰区域公共政策的限度,健全区域政策体系,从而实现我国区域公共政策创新。  相似文献   

6.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反映到现实的政策过程中就是公共政策必须以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为依归,实现公共化运行.然而在实然层面公共政策却存在着非公共化的危机,使得政策过程存在着功能失效、公共利益受损以及政策主体权威削弱等潜在风险.实现公共政策的公共化运行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其中坚守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是前提、提升公众参与水平是根本保障、推进信息共享与程序正义是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计划生育政策为对象,分析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逻辑过程。政策问题构建是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政策议程设置是连接政策问题构建和制定过程的关键环节。议程设置必须依据一定的促发机制,框定政府偏好,减少隐蔽议程,确保公众利益问题及时进入政府政策议程。政策执行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双向互动的过程,唯此,才能实现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才能提升公共决策的社会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公共政策学是一门涉及政策制定、政策研究和政策分析的科学体系,公共政策科学的研究发展对政府决策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发展公共政策学,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策科学体系,必须立足我国公共政策学研究的本土化,针对我国现有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现状,合理确定中国公共政策学研究和发展的取向,真正做到我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9.
<正>县级政府在我国政府层级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而这种地位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县级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一、县级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角色定位1.公共政策精神的解读者公共政策是"公共组织为公共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10.
政策质量是政府管理的输入变量,也是影响政府绩效的重要因素。政府绩效是政府管理的结果变量,受政策质量等多种前置因素的影响。提升公共政策质量,进而提升政府绩效势在必行。一是建立公共政策智囊平台,充分利用和整合智力资源;二是构建“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政策问题”的政策问题识别路径;三是建设政策仿真实验室,动态调整和修正公共政策;四是推行“前—中—后”的政策评估体系,多重把关政策质量;五是建立公共政策追责机制,激发提升政策质量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和全方位的现代化,政治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和回应全球化的挑战,构成了中国公共政策转型的3个基本的前提和动力。公共政策本身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转型,这给公共政策的价值定位和价值整合带来了更大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由于社会转型的一个客观现象是不断以政策替代重塑公共管理,因此,在多元并存的公共政策价值中寻求平衡点的努力及其难度,决定了重塑中的政府公共管理必然是一种复合型的模式,这样,政府职能转变中出现很多悖论便是自然的现象。这是我们理解转型时期政府公共管理及其职能变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娟 《管理科学文摘》2009,(34):104-104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都有其特定的价值取向,燃油税政策同样也不例外。2009年1月1日,燃油税开征,一时成为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我国燃油税的开征历程入手,初步分析了在燃油税改革中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社会转型是我国公共政策创新的外在驱动力;政策失效是公共政策创新的内在要求。公共政策要及时回应社会转型的要求,调整价值取向,提高质量和效力。  相似文献   

14.
公共决策中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涉及到公共政策领域社会公众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或公共组织的利益重新组合与分配的问题,是公共政策选择领域最重要的思想认识和容易造成突发性公共危机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公共决策  相似文献   

15.
对于公共政策的界定问题,学界论连中歧义颇多,然而,现在一些教科书中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常将"政策"与"公共政策"混同使用,或者仅仅作了一个简单替换,无异于新瓶装旧酒.充分认识"公共政策"这一西方舶来品在中国落地扎根,通过探讨公共政策之内涵,辨析二者之区别,真正汲取西方公共政策的精华,指引学科健康发展,塑造公共精神,保障公共利益,确定公共边界,提高政府效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综合了多位学者的观点,简要阐述了服务型政府的基本内涵,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服务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并从三个方面对服务型政府政策制定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公共政策因具有利益协调的功能,成为和谐社会构建重要工具和手段,公共政策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缺失和偏差,就会引发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阻碍和社会构建的进程为了抑制公共政策的价值偏差,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表达制以及政策回应机制.本文通过对公平与社会和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和谐社会对公共政策公平性的平等性诉求与差异性诉求,以及增强政策公平性的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只有在政策制度机制和公共参与机制实现良性互动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公共政策的选择过程和公正、合理的分配。完善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是中国政治、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增强公共政策的公共性和有效性,更好地维护和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9.
“90”后农民工生存状态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公共问题,“富士康”12跳更是加速这一问题进入政府决策的视野,成为一个政府问题。本文系统概括了跳楼事件的经过,并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从多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自公共行政学产生以来,关于公共权力效率与公正两种价值的争论一直持续不体。平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重大课题。公正与效率是佘共权力两个重要的基本价值范畴。二者首先是相辅相承、互相促进的,效率提高有利于公正在更大范围实现;公正是效率的根本保证。二者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冲突。而在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中.确立与我国公共权力模式相适应的公共权力价值取向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公共权力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或者公共权力不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将走向虚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