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中,农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收入稳步增长.根据相关资料反映,我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由1980年纯收入191.33元增长到2005年的4140.37元;在同一时间条件下,我国物价水平的增长按每年值增长9 5%来看,物价水平增长了7倍.相比之下,农民的收入增长是我国物价水平增长的3倍.但从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显然但是这样的收入增长却无法跟上农村教育支出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中,农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收入稳步增长。根据相关资料反映,我国农村人均收入水平由1980年纯收入191.33元增长到2005年的4140 37元;在同一时间条件下,我国物价水平的增长按每年值增长9 5%来看,物价水平增长了7倍。相比之下,农民的收入增长是我国物价水平增长的3倍。但从农村教育的现状来看,显然但是这样的收入增长却无法跟上农村教育支出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2006.2.11-2006.2.17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2月11日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开辟各种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脱离了这  相似文献   

4.
一、1978年以来我省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一是农民收入“波澜起伏”。1、我省农村自1978年改革开放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85年是农民收入超常增长期。这一时期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0.60元增加到421.24元,人平增加310.64元,增加2.8倍,平均每人每年净增44.30元,平均每年增幅达21.1%。是建国以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2、1986年-1998年是农民收入巨幅波动期。  相似文献   

5.
綦江北倚重庆,南接滇黔,境内山岭连绵,沟壑纵横,南高北低,平均海拨920米,山地和丘陵占70%,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近年来,綦江县结合山区特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特色农业为着力点,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有了长足发展,农村出现可喜变化,农民收入显著提高。200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量达到110亿元,比2000年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81元,比2000年增长63%。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重庆农民生活消费因收入水平较低以及农村消费环境、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一直处于低速增长局面。2003年,农民货币性收入增长较快,全年人均现金收入增加178元,增长9.7%,加上农村物价的稳定,从而促进了农民生活消费的较快增长。据对1800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2003年,全市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到1583.3元,比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农村、农民原有的分散生产生活的格局发生改变,一方面发展现代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面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加快,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方式日趋城市化。这些改变不仅带来了农村电力需求的迅速增长,用电结构和用电特性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农网供电能力、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本地配电网发展情况,谈谈当前农村配电网发展面临的形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8.
重庆直辖五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各部委和各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负重自强,开拓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整体迈上了新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市2001年 GDP 达到1750亿元,与直辖前的1996年相比,年均增长8.9%;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26亿元,年均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721元和1971元,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三农”问题 1、农业人13多,农民增收困难。据统计,从1998年到2001年的12年问,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由1375.7元增至6859.6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7.1,而同期农民人均收入由602元增至2366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仅4.3%。尤其从1997年到2002年农民收入持续下滑,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导致了农村的消费需求明显不足,成为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深层次矛盾和主要壁垒。  相似文献   

10.
卢建华  苑勇 《决策导刊》2010,(10):35-36
近年来.万盛区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314”总体部署,立足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整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农村经济快速增长,2009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3.71亿元,同比增长11.9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79元,同比增长9.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458元。  相似文献   

11.
农民收入低、增收难,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该文结合笔者多年基层经济管理工作实践及辖区农民收入实际情况,通过深入调查辖区内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导致农民增收难的主要原因,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民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从邗江区农村居民收入入手,分析了制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农业发展中当前与长远利益;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影响农民长效增收;城镇化水平高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3.
王三运 《决策探索》2014,(11):84-84
要深入贯彻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浙江省农民收入增长结构性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紧紧围绕转变增收方式这条主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形成促进农民收入持续普遍较快增长的体制机制和新增长点,努力把促进农民增收的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农民市民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有重要作用,论述了在新形势下,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推进农民市民化与农民增收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新疆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口众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但是新疆农村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影响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深入研究新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深层原因,提出相应的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对新疆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民问题是"三农"的核心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重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扩大,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已经成为了党政领导关心和重视的重大问题,成为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找出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并探讨新阶段农民增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一系列“扶民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全县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重要进展。但是农民收入增长仍然是低水平、低层次上的增长;全县城镇化发展进程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8.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认为,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自1997年以来,农民的收入增长一直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3方面:一是农民收入持续低速增长。从1997年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已连续7年没有一年超过5%,最高的年份增长4.8%,最低的只增长2.1%,年均增长4%,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幅度的一半。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作为民生项目之一的公共产品供给却存在着理论和现实的许多弊端。随着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广大农村地区和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追求多样化、高效化,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无论是政策的“软”环境,还是需求的“硬”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化时机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20.
数字舆情     
正农村绿皮书中国社科院《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数据,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2012年增加979元,实际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3793元,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4025元。工资性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