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未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已经剖析了中国传统福利制度的特征与缺陷,它作为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特有的产物,在中国的改革实践中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整个社会发展的要求愈来愈不相适应,因此,必须进行重大改革。改革的出发点,即是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能够促进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本文即是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考。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目标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福利制度的内在缺陷,矫正职业福  相似文献   

2.
养老机构的“公办民营”与“公建民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办民营"和"公建民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公办民营和公建民营,虽然只一字之差,但细究起来却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公办民营"指的是各级政府和公有制单位已经办成的公有制性质的养老机构,需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改制、改组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论建立健全我国新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 ,提出了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确立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加快,“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也将进一步加速,传统的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将逐步由社会来承接,人民群众需求意向的表达,将会在社区得到进一步凸显。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变革实质上是一个制度变迁过程,近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其确立的经济自由制度。经济自由是市场经济的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其中,自由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自由企业制度也应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我国企业制度必须从“政府控制型”的传统企业制度转向“非政府控制型”的现代企业制度,并最终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自由企业制度。这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彻底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现代市场经济新体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变迁中的中国单位制度:回顾中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汉林 《社会》2008,28(3):31-40
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深刻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等诸方面的变迁.中国的单位组织,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的制度、统治和结构方式,也经历着这种史无前例的变迁,深深地留下了变迁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共审批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目标 ,是改革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计划审批制度 ,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公共审批制度。计划审批是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主要方式 ,已经严重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必须进行全面彻底的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建立公共审批制度 ,政府只保留对核心公共事务的审批权力 ,其它非核心公共事务和私人事务的审批则全部“非政府化”、“非审批化” ,交由非政府组织和企业、个人自我监管和自治监管。  相似文献   

8.
消除社会保障体系的非社会化行为和单位福利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国有企业福利壁垒约束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保障机制及再就业机制 ,应将国企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政策选择定位于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配置上 ,发挥体制转轨中特有的社会整合功能 ,消除国有企业困难职工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城镇化制度障碍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采伟 《社科纵横》2009,24(3):10-12
制度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合理的制度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农村城镇化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农村城镇化必须消除阻碍其发展的一系列制度障碍,要着力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尽可能地控制制度成本。作为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直接目的的现代民主政治本身同时也是社会用以控制和降低制度成本的重要手段。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发展自然的派生,后者构成前者的现实基础。出于制度成本的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民主政治转型应当通过政策调适的、渐进积累的方式去实现,必须力戒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的体制置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外学者围绕中国"制度特色"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特点优势等问题对中国"制度特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对中国制度特色的属性问题、中国制度框架中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问题、中国民主政治道路问题以及中国制度特色与"普世价值"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广泛的争论。梳理和分析国外学者的研究观点有助于我们以多重向度把握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全景。  相似文献   

12.
市场转型与“单位”变迁再论“单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路路  苗大雷  王修晓 《社会》2009,29(4):1-25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城市社会的基层组织制度和社会秩序,尤其是“单位”和“单位体制”,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本文对在市场转型的制度背景下的“单位”变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文章从概念辨析入手,分为“单位”体制及其变迁、单位内部的权力结构与行为方式、单位与社会分层三个方面展开具体论述。作者认为,采用细致的个案调查方法来研究不同类型“单位”的内部权力结构和行为方式,挖掘“单位”社会分层效应的具体微观机制,进而探讨“单位”和“单位体制”的变迁,并且,以此为参照来理解中国社会组织的新特点、新功能,将是“单位”研究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13.
白羽 《浙江学刊》2002,2(1):193-195
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道德生活的外部条件 ,迫切需要适应新的社会条件的道德运作方式 ,制度伦理体系的构建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有效方法。法律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是制度伦理体系构建的两个维度。制度伦理体系的操作系统应体现经济、政治和伦理目标的一致性、相应监督机制的完善和社会利益制约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制度人"假设与制度功能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人"假设不仅在方法论上是可行的,也是人内生的对制度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人性应该是"经济人人性"、"道德人人性"和"制度人人性"有机结合的"完整人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性基础."制度人"建设尤为重要,应以人性体系为基础构建能使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最大化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西社会信任的制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是社会信任的基础。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孕育了它们不同的制度类型,而由不同的制度类型塑造而成的中西社会信任在传统文化、基础与载体、模式与结构、程度与范围以及理性追求等方面呈现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中西社会信任正是依凭这些不同的特点在各自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道德经济又是法制经济,需要基于道德和法制的社会信任作为内在支撑。以制度为基点对中西社会信任进行比较,不仅将进一步推进社会信任理论的研究,而且对于构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支撑的新型的社会信任也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与人发展的辩证统一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娟 《学术交流》2003,4(10):14-18
通过对三大社会形态中社会与人辩证统一发展过程的分析,着重论述了当今中国在社会与人发展关系上的时代特点: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为社会与人的统一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保障及丰厚的物质基础;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和市场经济的本性,又给社会与人的统一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当前要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加速科技创新、保护生态环境上入手,努力促进社会与人的和谐统一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制度创新与解决"三农"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农"问题是我国中长期面临的首要经济社会问题。而农业经营体制、乡镇企业体制、农村基层组织等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形成我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制度创新,加快包括农业经营体制、乡镇企业体制、县乡机构、农村基层组织制度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8.
陈林  唐杨柳 《探求》2013,(5):104-110
制度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和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并具有规模经济功能,这构成了产业升级三方面的制度需求.经验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产业升级离不开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通过剖析广东产业升级所面临的制度障碍和路径依赖问题,本文发现行政垄断是当前产业升级的主要制度障碍.因此,要全面推进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从破除行政垄断入手.  相似文献   

19.
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二元化格局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十分紧迫,与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并轨也是大势所趋。一、我国企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20.
乔榛 《学术交流》2001,(4):43-45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尚存在内容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实施机制脆弱的不足.比较国外较为成熟的传统型、福利型、储蓄型三种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经验,受到启发,进而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面宽、保障程度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此目的,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保障立法,既要健全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又要严格社会保障执行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