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宪政视野下的公民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行宪政的国家里,公民依法享有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这既是人民主权的具体体现,也是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公民监督在不同的语境下有着不同的含义.对于监督主体来说,公民监督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从动态的过程来看,公民监督是一种政治参与活动;就静态的结构来讲,公民监督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宪政制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的实质是人民监督.这种监督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民主,它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为了切实履行好新闻监督的神圣职责,确保舆论监督的健康发展,新闻媒体还应正确认识和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3.
论政治自由     
政治自由是法律赋予特定的主体所享有的一种政治权利。所谓政治权利,简言之,就是管理国家的权利。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担任国家公职、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以及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等权利,还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政治权利是公民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权利,通常由宪法加以规定。一国的宪法关于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怎样规定的,以及公民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实际享有这种权利,直接反映该国的性质及其民主化的程度和公民在国家中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4.
公民监督权是一项具有“主权在民”性质的权力,它构成了一个国家监督体系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公民监督权虽然已由“应有权利”转化为“法定权利”,但现实状况与法律规定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威力和效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为了保障服务型政府真正体现以民为本的本质,构建以公民监督为基础的监督系统十分必要。在服务型政府时视阙下,需要构建以公民监督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国家、社会、公民)的监督系统。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舆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论监督的功能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它以新的面目迅速崛起并越来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网络监督权的行使具有正负两种效应,文章在对网络舆论监督的正负效应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网络监督的管理问题进行了阐释。文章认为,在对网络进行管理中,合理地配置权利与权力,恰当地划定权利与权力的界限,考验着公共权力拥有者的治理理念与能力。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以及在当下中国“权力对权力”的硬性监督往往难以到位,“权利对权力”的软性监督尚处于发育之中的社会背景下,应坚持权利保护优于权利规制原则,最小限制原则和尊重公民自主、培育公民自律原则。   相似文献   

6.
具有主体性、自治性与民主性的现代社会组织,既有利于扩大公民的民主参与,也能有效监督、制约政府,更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由于权利缺位,关于社会团体的制度设计既不符合效益原则,也有悖于权利本位的法律理念,更有违人权保障的政治要求。为此,建议完善《宪法》第二条,赋予社会团体自治权,合理定位社会团体在宪法体制中的地位,明确自治活动与宪法、法律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公民自由、社会自治、国家自律的现代宪法结构。  相似文献   

7.
新闻传播法属于宪法性法律,新闻传播法是政治法;新闻传播法既反映政治权力关系,也反映一般权利关系,新闻传播法是综合法;新闻传播法奉行“个人——社会本位”,也就是以维护个人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本位思想,新闻传播法是“个人——社会本位”法;新闻传播权是一种自由权利、政治权利、信息权利,新闻传播法是人权法。新闻传播法具有意识形态功能、自由权利保障功能、解决冲突功能。  相似文献   

8.
新闻自由的意义世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自由是公民知情权和表达权实现的工具性权利。它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意义,而且还表现在对新闻事业和公民其他自由权利的保障。对个人、社会和国家而言,新闻自由是人类知识和智慧的"母乳",它架起和开通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并且还是舆论监督制约国家和政府有效的基本条件。对新闻事业而言,新闻自由是新闻事业健康、蓬勃发展的基本保障。在自由权利体系中,新闻自由是公民实现其他自由权利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四川新闻舆论监督有五大特点:1.舆论监督以引导为主;2.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媒体和政府之间正在形成良性互动;3.媒体普遍重视建设性的舆论监督;4.舆论监督多集中在民生问题;5.舆论监督多集中在基层,面向基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七个:1.媒体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2.监督水平有待提高;3.舆论监督的压力重、阻力大;4.存在集体失语现象;5.存在“有偿不闻”;6.新闻敲诈时有发生;7.舆论监督领域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不断发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公众的密切关注。科技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科技新闻的预警功能;科技新闻的科学解释、舆论引导、稳定社会功能;社会公众科技知识的普及、宣传、培训功能;科技新闻的科学反思、舆论监督功能。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科技新闻应该及时准确,要体现出深切的人文关怀。科技新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舆论二字在我国古籍中早已出现。舆论即民心民意 ,实指公众意见 ,大众传媒对政府工作、公民行为发表意见是舆论监督。舆论导向关系党的工作的全局 ,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引导舆论是新闻最主要的功能。要把握好新闻舆论导向 ,新闻记者应该成为党的思想工作者 ;要改进新闻舆论工作 ,提高舆论引导水平 ,切实做好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 ,尤其要把握好社会新闻的导向问题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相似文献   

12.
只有把宪法首先看作是法、应用法,公民的宪法权利才能由“纸面”还原到现实,才能确保宪法的根本法地位,为此,建立宪法的诉讼制度势在必行;宪法是调整公民权利与国家机关权力之间关系的法,因而宪法的核心内容是公民权利与国家机关权力之间的关系,而不应规定太多的政策,宪法学的研究应致力于这一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保障公民的私权利是民法学关注的重要领域。但过于向私权利倾斜,不保护正当的舆论监督和舆论评议,势必会侵害言论自由这种准公权利。如何实现二者的均衡,既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又不致违背法理,需要从权利特点进行分析。本文从隐私权的两大基本特征“隐”、“私”入手,论述了新闻侵权的重要抗辩事由“公开原则”和“公共利益原则”。  相似文献   

14.
论舆论监督的法律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是法律赋予新闻媒体的一项职能。它既受法律保护 ,又受法律制约。为避免舆论监督与国家和公民的其他权利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 ,舆论监督必须在按照新闻规律办事的前提下 ,依法维护媒体、国家和公民的正当权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舆论监督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5.
刘国明 《南都学坛》2004,24(4):99-102
毛泽东在主办揭露社会弊病、针砭时政的报刊被查禁中悟出报刊是为阶级服务的工具的道理,在创办和领导党报的实践中确立正确处理党报与党委、党报与群众、党报与实际关系的原则,在新闻舆论监督实际工作中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错误,用党内文件规范党报、党刊的新闻舆论监督行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舆论监督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政治家办报的方针,正确解决舆论监督和监督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英国,法律和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宪法性权利的保护上,因为宪法性权利不仅要影响英国议会议员、政府官员以及司法官员的特定是非观念,而且要影响其立法过程、执法过程和司法过程的程序。就政治与法律之间关系的一般理论而言,直接关涉到英国的政治、法律和人的活动,并体现英国宪法性人权与立法之关系以及英国宪法性人权的保护方式,进而通过英国人权法与英国法官具有政治性的裁决之间的相互作用诠释其对英国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型构英国法律和政策的制定程序。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新闻舆论监督建立在先进的传播技术手段上,其主要功能就在于促进社会正义、公平、公正与合理,具有影响效果大、威慑力强、覆盖面广的独特优势.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新闻舆论监督,做到在监督过程中坚持正确的原则和方向,采取一定的措施,真正解决在新闻舆论监督认识上及监督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昝爱宗 《21世纪》2000,(5):44-45
作为“喉舌”的新闻媒体一直以宣传工具的形象而被动存在着,而以维护社会良知、坚守正义为准则、致力于新闻职业化进程的新闻媒体却一直在无法可依的夹缝中畸长着。记者被打,来访被抵制,记者到底有没有职业性质的舆论监督权不明不白。到底是“舆论监督”,还是“监督舆论”已成为一个极其现实并亟待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在一个公民社会,新闻自由是必备的先于一切的目标。而新闻记者的各项权利是服务并从属于公民的知情权利的,新闻媒介及其工作者应当享有传播信息及社会事件真相的权利。对新闻自由的保护,不仅在于一般地确认自由,更重…  相似文献   

19.
新闻舆论监督与审判独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闻舆论监督和审判机关接受监督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实施审判公开制度;加强对新闻采访活动的管理;正确反映舆论,引导舆论,促进审判公正,维护审判机关的形象;完善新闻立法;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等措施,使新闻舆论监督与审判机关独立审判真正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0.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其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公民在宪法上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以及这些权利能否得到切实保障。中、日、美三国宪法均规定了公民的宪法权利,但是,由于宪政发展的不同历程和立宪所处的特定时期等诸多原因,三国宪法中关于公民宪法权利的规定各有差异,对公民宪法权利的保障以及救济手段也不尽相同,这反映了不同的宪政理念。因此,比较美、日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及其保障对中国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