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隋唐洛阳城的里坊全部集中在郭城内.随着都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都城市场的迁徙兴废,东都洛阳里坊的规模和数目体现了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隋唐洛阳里坊的街巷布局应是既有东西南北大街,有环坊墙内侧的街巷,还应有其他一些小的巷、曲.十字街再加上小的巷、曲相隔,构成了隋唐洛阳里坊的内部结构,居民住宅就分布在诸巷、曲之内.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与约束,隋唐洛阳里坊与长安相比,既相同也有一些区别,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冥报记》所述相关史事关系到隋唐西京即大兴城和长安城的地理建置问题。作者唐临的家世渊源和他本人的生长环境与受学做官的履历,使其具备充分的条件,熟悉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宫宇寺观、街巷坊曲,书中所记诸如故事发生的场所等与因果报应并无直接关联的具体事项,大体可以视同信史,藉以复原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的面貌。隋大兴城建成之初,达官贵人在选择宅第位置时,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重西轻东倾向,即更多的人是偏好居住在城区的西部,这与唐代中期以后长安城内居民更多偏好选择东部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而这正是中国古代城市内部结构的一项重大改变,隋人应是承自先秦时期沿袭下来的“尊长在西”的观念。看似无比严整的隋唐西京坊里制,在其始建之初,即已为日后的瓦解种下了必然的因缘,这就是隋大兴城中的居民,实际上是经常舍大街不行而以坊里内部的街道为正途,并利用街道两旁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坊里内部的街道,实质上与坊里制崩溃以后城市街道的性质颇为相似。过去在研究唐宋之际坊市制度的变迁时,大多只关注临街开门开店现象的出现和增长,而坊里内部街道与坊外大街之间的地位变换,实际上在这当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宋文莉 《社区》2012,(18):49
上海市嘉定区真新街道嘉美坊小区的曹湘琴阿姨家门口常年放着一个小木箱,这是做什么用的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大约在五六年前,曹阿姨在小区里经常看到居民楼的信箱周围各种大大小小的广告纸散落一地。这是居民们打开信箱取出广告后随  相似文献   

4.
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整体上在内城和郭城沿御道规整化布局里坊区,并呈现出以类相从、坊市趋于融合、里寺相互掺杂以及权贵富贾竞相豪侈等特征。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与北魏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折射出北魏历史兴衰,促进了北魏时期城市转型,为隋唐时期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唐两京坊里设置的有关问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坊与里是唐代两种性质不同的基层行政单位,陈鸿年先生提出的唐代两京"坊即里"的论点与史实有悖。从坊与里的设置原则、长吏职责等角度进行比较,并通过史料勾稽,证明唐时两京坊、里有别,坊、里并存,而这两种基层行政单位的设置和变更是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6.
里坊不仅存在于古代城市和乡村聚落,而且被移植进明代长城边防军事堡寨中。经过大量实地踏勘,发现以军事建制为主的明代边防地区修建了上千个军事聚落,遗存至今保存较完整的也有上百个,里坊居住模式也普遍存在着,居住形态表现在建筑学和社会学两个层面。通过对明长城军堡与里坊制在社会学和建筑学两层面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军堡与里坊均是集防御与居住于一体的聚落,军堡与里坊实际上是同一种聚落形态的不同表达方式,以至军堡与里坊具有建筑学层面和社会学层面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里坊制度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最初的里坊制度不仅是指供人居住的聚落,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编户建军的需要。文章通过对里坊编户与军事组织制度的比较分析,揭示里坊制度与军事组织在早期存在的一一对应关系。并通过进一步比对,分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工商业人口的增多,致使血缘聚落逐渐向地缘聚落转化,人不再依附在土地上。由于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募兵制的实行,最终导致里坊制度与军事组织制度走向分离,逐步发展成为各自独立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石契街道学苑社区里忽然出现了几张告示,大意是:为了能在一条环绕小区的内河里洗衣,要求广大住户捐款建造河埠头。一时间,小区居民议论纷纷,几个热心人还开始上门筹款。原来,住在学苑社区的居民,以前都是拆迁村的农民,尽管许多人家都买了洗衣机,但由于不大会使用,还要付水电费,一些居民就提出到河里去洗衣,恢复以前的“老传统”。消息传到居委会后,社区党支部认为,村民们虽然已改称为“居民”,但潜意识里的农民习惯还一时难以改变,所以有建造河埠头的想法并不奇怪。既然已经改为居民,社区居委会就有义务帮助他们…  相似文献   

9.
涂俊明 《社区》2014,(27):45-45
这些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不少农民“洗脚上楼”进社区,成为新农村里的“新居民”。但是,他们依然身为农民,不少社区农村居民仍然耕种着土地,他们是“居民型的农民”。农民进社区,加之不少地方实行“村委改社区”“街道变社区”,农民、农业、农耕元素大量加入进社区天地里,构成了新型独特的社区板块。在这样的背景下,社区里的各种农事、保健、科技等“告示文化”悄然兴起,渐渐地成为新型社区文化的一道别样风景线!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以来大批唐人墓志的出土 ,为我们解决文史问题提供了便利。本文主要利用《千唐志斋藏志》、《唐代墓志汇编》及《隋唐五代墓志汇编》中的文献 ,对唐代扬州的城坊乡里设置及分布情况做了简略的考察 ,考证出里坊乡镇 46处。在考证过程中 ,本文亦提出如乡中设坊、坊下设里、镇的建制等尚须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太谷县禅坊村作为山西省的一个农村固定观察点,从2012年起,对该村农户的收支情况进行了入户调查。根据2012年回收的56本有效账本进行了整理,重点对禅坊村农户收支情况和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发现禅坊村居民消费从收支情况分析来看,支出结构以生产支出和生活支出为主;从消费结构的分析来看,农村居民仍以物质消费为主,精神生活消费有待进一步提高;从物质生活支出内部结构的分析来看,衣食的消费在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支出中占很高的比例。最后针对禅坊村居民消费特点提出提升居民消费潜能的几点措施,如增加农民收入,刺激农民消费全面提升;完善政府职能,提升农民消费信心;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拓宽农民消费领域和层次。  相似文献   

12.
称职的楼长     
瞿水莲1987年从浙江省衢州市制伞厂退休后,本该在家享享清福,可她实在是闲不住,经过一番积极“争取”,她当上了她所住的坊门街社区依锦坊42号楼的楼长。瞿水莲的热心肠在全楼有了名, 社区里的居民也都经常称赞,“瞿大妈是个称职的楼长”。配合居委会平息古井风波  相似文献   

13.
同乐坊是上海多元文化的缩影,同乐坊里的老建筑承载着百年工业文明的发展史. 它曾经是工业繁荣的一段记忆;现在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阵痛,建设者探索设计的一个符号;将来是现代生活的一个向往.  相似文献   

14.
唐朝以前,由于实行封闭的里坊管理体制,城市中的民间组织难以固定.宋代以后,出现了许多以城市居民为文要成份的民间社团.它们或作为政府对居民管理的补充,或作为旨趣相同者的团体,在城市中广泛开展活动,丰富了城市生活,对城市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起了重要作用.主要类型有工商业社团、文人社团和民间秘密社团.  相似文献   

15.
坊源村是横峰县18个后进村之一从1995年起该县民政局重点扶贫坊源村紧紧依靠当地党政组织出谋献策使该村级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集体经济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农民普遍增收到1997年底村集体经济纯收入首次实现3万余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13,(21):20-20
“我把垃圾分一分,周围环境美十分!”居民糜菊英阿姨在活动后由衷感叹到。废旧灯管、过期日用化妆品属于有害垃圾,玻璃瓶应该放在可回收垃圾桶,用过的纸巾放在其他垃圾桶,菜皮果皮、剩菜剩饭属于厨余垃圾…日前,江苏省苏州市双塔街道滚绣坊社区木杏新村大门口热闹非凡,原来居民们在进行垃圾分类趣味比赛。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阜宁县沟墩镇南湾村农民刘其显等兄弟6人(邮政编码224433),前几年合伙开办了一家刘氏炕坊。由于他们坚持灵活经营,苗禽一直产销两旺,炕坊越办越红火。近两、三年,每年都炕孵、销售苗禽30万只以  相似文献   

18.
茂幸雄是一名从警42年的日本警察。在退休的前一年,他被调到福井县坂井市三国町的东寻坊工作。"坊"在日语里有"和尚"的意思,"东寻坊"曾是一个僧人的名字。东寻坊是旅游胜地。那里有着绵延一公里的岩柱,全耸立在日本海之中。海水深达17米,岩柱高达50米。  相似文献   

19.
一《礼记·坊记》:"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疏谓:"大设其坊坊之,而人犹尚逾越犯躐,况不坊乎?‘故君子礼以坊德’者,由民逾德,故人君设礼以坊民  相似文献   

20.
通过街鼓制度的设置,唐代执政者对都市居民出坊、入坊与出城、入城的时间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使都市空间的运行与生产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街鼓制度规定下,唐代都市诗歌产生了独有的空间特征与空间表达方式。从时空的角度对唐代都市诗歌空间构成进行解读,可对唐代都市诗歌得到一种新的认识:唐代都市诗歌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反映了诗人们政治上的得意与否等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