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于古史中的一些問題,也許可以就是关鍵性問題,我們还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或者还没有接触到,这样,关于中國古代史的論文,往往陷于材料解释的爭辯,而有些理論問题,中國古代社会發展的规律性问题,許多是模糊的,概念不清的。比如,关于奴隸占有制的类型問题,在过去一直以希臘罗馬的奴隸制作为古典的形态,以为不合于这种形态的就不是奴隸制,近年來我們才清楚古代东方型的奴隸制,这和古典制不同,有着自己的許多特点。但不可諱言,因为有这么兩种类型的说法,我們的古史論文中的主要論点往往是和其中之一的类型相結合。过去是“言必称希臘罗馬,”現在則多了一个“古代东方”,是不是还有其它类型?中國奴隸制的社会形态会不会有自己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一本問题提出的必要我國古史分期問題爭論了几十年,至今还未能得出結論,这里面是确有些症结問題,糾纏不清,难于解决。例如,有人根据斯大林所說,在奴隸制度下,奴隸是奴隸主所能当作牲畜來買賣屠殺的。而秦漠則“殺奴婢皆当告官”,顯然这时的奴隸主已無权自由处死他的奴婢,因而他推断汉代不是奴隸社会。这一推断是不大妥当的,我們知道,即在典型奴隸制國家如雅典共和國,在法律上并沒有准許奴隸主可以任意殺戮奴隸的条  相似文献   

3.
江泉先生在一九五六年七月四日人民日报上“关于中国歷史上奴隸制和封建制分期問题的討论”一文中,对中國歷史上奴隸制和封建制分期問題的討論,作了一个全面性的总結,并指出了各家共同的論点:“中國是經过了奴隸制时代的。”但就是这一点,据我所知,尚有很多学者对它不完全同意,或取保留态度。按中國歷史上有过奴隸制时代之說,首先提出來的似是郭沬若先生。他的主要論据之一是:“我們今天既承認了馬克思学說是真理,社会發展可以划分五个时期,在我們中國就不能要求例外。”他說:“在國家初成立的时候是純粹的一种奴隸制。”他在批評周代为封建社会說时說:“周代的社会歷來以为是封建制度,然与社会進展的程序不  相似文献   

4.
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指出,農奴制的起源是很早的,它和奴隸制几乎是同其古老的。早在家長制家庭时期,农奴关系便已經萌芽了。例如在日耳曼人家長奴役制时期,一个奴隸通常得到一間茅屋,一小塊土地,有他自己的經济,他以谷物和牲畜作为一份不大的贡稅缴納給主人,这一隸属形式便成为日后封建制度发展的萌芽之一。在周族克商以前的階段,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原始形式的農奴制——那就是“耕者九一”(孟子梁惠王)的隸属关系。龍子称:“治地莫善于助”(孟子滕文公),可見这是一种比較緩和的隸属形式。周族的大征服曾將这一隸屬形式带到了普遍的地位。如左传定公四年载:魯衛之封皆“疆以周索”。“索”卽土地法。这是將周人  相似文献   

5.
(三) 这虽然是一部講原始社会的書,但也談到農奴的問題,在原書家庭一節內曾有下列的話: 馬克思对这一点补充道:“現代的家庭,在萌芽时,不僅包含着奴隸制,而且也包含着農奴制,因为它从最初起,就是和耕地操作有关的。它以縮影的形式包含了一切的对抗,这些对抗后來在社会及其國家中廣泛地發展起來。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有一种罪隸名叫鬼薪,在“史記”,“漢書”,“漢旧仪”、“风俗通”等書和現代出土的漢簡及漢墓磚文中就有關于这种刑徒的記述。考証鬼薪的原始意义,有助于对古代刑獄制度和奴隸劳动的研究。鬼薪本为秦代罪隸名。“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嫪毒作乱,結果失敗,秦廷“尽得毒等。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皆梟首,車裂以殉,灭  相似文献   

7.
法家与韓非     
(一) 法家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国历史发展到战国时代是一个转变时期,这个时期,封建宗法制度逐漸解体。由于生產和交換的發达,推动了社会的進步,并有力地破坏了公社制和氏族制的殘余,也就是破坏了井田制和宗法制。因之許多貴族下降,一部分庶人上升,形成新兴的地主階級。这一階級的人数逐渐多起來,包括大、中、小的土地所有者。在宗法封建制的时代,農民基本上有兩种类型,一种是居于都鄙的農民,他們耕种着井田,是國家农奴性質的農民;一种是居于国中和乡遂的農民,他們耕种的不是井田,采取什一而稅的徹法,是自由身份的農民,他們有当兵的义务,屬于“土”的階层。宗法封建制破坏而后,这些農民的地位都有变动,多数原來的国家農奴,变作新兴地主階級的依附農民,原來的自由農民,有的因战功,而上升为統治階級;有的下降,则出路同于过去的農奴,韓非子詭使第四十五曾经指出这种情况道: 悉租稅,專民力,所以备难充倉府也。而士卒  相似文献   

8.
在一九五六年十月号的“歷史研究”上讀到了弗·尼·尼基甫洛夫同志的“論不同國家从奴隸占有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几个共同的規律性”一文后,使我深深地对苏联專家同志的学識的淵博与态度的謙虛產生了很大的敬意。这篇文章对我們全國研究古代史分期問题的同志們來說,应該說是有極大帮助的。我个人,就曾从这篇論文中学習到了很多东西。从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全部理論問题來說,我  相似文献   

9.
釋■     
商代甲骨文有一个比较常见的字,写作,又作、等形(下文用~代替),卜辞中一般多用为动词,出现在“~首”、“~某方”、“~衆人”和“令某~某”之类词语中。这个字在卜辞中应该如何释读,历来看法分歧,但大多以为~上是从“余”的。孙海波将此字隸定为“(余止)”,谓“从止从余,《说文》所无,古通(余阝)。”王襄则以为“古徐字,从是省,是彳二字古相通叚。古舆(余阝)通,(余阝)字古文。”商承祚释甲骨文从女从~之为(女途),以~为“途”字。葉玉森认为“此为动词,释徐释途均未安”。饶宗頣先生认为此字即《集韵》训为“止”的“(余止)”字,卜辞中应该为“祓除”之“除”。于省吾师对此亦有专文讨论,他在《雙剑  相似文献   

10.
“其”的本义为簸箕。《说文》作■,云:“簸也”。盖“箕”为“其”的孳乳字。甲骨文作(铁218.2)■、(乙3400)、■(乙8685反),西周金文作■(盂鼎)、■(仲师父鼎),东周后有■(中山王壶)、■(石鼓)、■((艹皀)■鼎)等形。《说文》箕下所引之古文有■,■文有■,亦皆与上列形体大同小异。可见殷代的■、■是簸箕的象形,至西周始有加声符下,作■,成形声字,东周后始见从竹之箕,乃后起加义旁字。“其”字在殷甲骨文中均假借作语词■,未见用为本义。“其”的用法,早期比较单纯,在殷代,从卜辞看,大多置于动词前,以加强动词之语气,有表示祈使,表示疑惑不定,表示口气之委婉等作用。如:“丙戌卜,今■,方其大出?五月”(前卷一,46页4版)此辞盖卜问与商敌对之方国,是否会大加出扰。“其”字置于动词性词组“大出”之前。  相似文献   

11.
张富祥 《殷都学刊》2013,34(1):1-12
商代甲骨文中被释读为“鸟”的字,一般画为大鸟之形,按卜辞文意及商人的凤图腾崇拜之俗,本应读作“凤”.在“鸟星”及“不其鸟”等辞中,所谓“鸟”字应读作“凤”,借为“风”;“(辅)星”与“鸟星”同义,“(辅)”亦为“凤”字之别构,借为“风”.“帝鸟”多半应读作“帝风”,而“帝史风”或可读作“帝史凤”.“鸣鸟”亦当读作“鸣风”或“鸣凤”;“取鸟”、“获鸟”则大抵应读作“取凤”、“获凤”.卜辞指称鸟类习用“隹”字,有无个别辞例中被释为“鸟”的字可读“鸟”之本字,目前还不能确定.《尚书·尧典》中的“日中星鸟”等语,“星”字当读作“禜”,“鸟”字等亦本非星宿名,皆当别作解释.  相似文献   

12.
释“ ”     
成语“ ”见于武丁早期卜辞。 即不字, 像以丝绳系物下垂之形,乃县字之初文,后加心作 , 像蛛在网上之形,释 ,又写作蛛。“不悬蛛”即蜘蛛不在网上,故是吉兆,也是吉语。它与同版的兆序、二告、卜辞没有直接关系,和兆 的清晰与否亦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被历代儒学家誉为我国“群经之首”的《周易》,是在什么地方产生和形成的呢?历来说法不一。本文试从岐山出上金文、骨文所记载八卦数字符号,以及《周易》卦爻辞记载的人物和事件等方面加以分析论述。一、岐山出土的金文和卜辞中有许多八卦数字符号数字八卦符号最早见于殷商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铭文。过去,人们对这些“奇字”不认识,有的学者称它为“族徽”,有的称它为“被遗忘的文字”。1980年张政烺先生第一次揭开了它的秘密①,认为这些奇字就是原始八卦数字符号。这类符号中的奇数代表阳爻,用一长横表示(—),偶数代表阴爻,用两短横表示(--),…  相似文献   

14.
大約在紀元三世紀前后,日本以大和为中心开始形成了國家的体制?哟似鹬钡狡呤兰o中期的大化革新为止,可称为“大和时代”。关于大和时代日本社会性質的問題,迄今尚在討論中,未獲得一致的結論。日本学者間的主張,大別之可分三类:卽氏族社会说(本庄荣治郎、黑正巖、内田繁隆等)、奴隸社会说(佐野学、白柳秀湖、伊豆公夫、早川二郎等)和封建社会說((冫龍)川政次郎称之为“农奴經济时代”)。而在同一主張中又存在着若干紛歧,例如奴隸社会論中一部分学者主張大和时代相当于奴隸所有制的全部階段,而另一部分学者則主張大和时代僅为初期奴隸制,大化革新以后始進入完全的奴隸社会。作为階級社会的起点,这一問題具有很大的重  相似文献   

15.
殷代甲骨刻辞中有“归方”,郭沬若先生以为卽后世之“夔国”,所見甚犀利。但甲骨刻辞中又有“夔方”及名“夔”之地邑出現,而且为殷人常活动之地,其必与殷虛安阳近接无疑。因此,我們对此現象碰到几个急待解决的問题: 一、甲骨刻辞中“夔”、“归”互見,是同一方国同时之二名,还是前后两个时期不同的称号?或者竟是两个彼此絕緣的方国? 二、“归国”之地望,据郭先生說在今湖北秭归县境,但甲骨刻辞中所反映“归”、“夔”与殷人活动之頻繁,似不应与殷虛远隔如此之遙,然則刻辞中‘归”、“夔”之地望是否不在湖北西部而另有所在,其地当在何处?  相似文献   

16.
殷墟甲骨卜辞中的"入山"含义明确,但它是一种经济行为还是一种军事行为,还不明确。通过排谱整理,可知残辞"令?以众入山求"与"令(辰止)以射从(單斤山)求方,我"及"令辰以新射于(單斤)"等卜辞时间、人名、地名密切相关,推知"入山"是商王征战活动中搜求敌方的一个环节。过去学术界曾把"(單犬)彡"二字理解为并列的祭祀动词,经过对包含此二字的系列卜辞进行排列对比之后,得知其实"(單犬)彡"指的是狩于肜日,"彡(單犬)"则是在肜日出狩,"(單犬)彡"二字连用乃省刻介词"于"所致。  相似文献   

17.
編者的話     
《文史哲》1957,(11)
本刊十月号所载“‘奴隸社会’是否社会發展必經階段?”一文,立论是有错误的,把它發表,原意是为了展开討論和批評,并已组織了批評文章准备發表。現据苏北师范專科学校來信揭發,該文作者李鸿哲是該校的一个反动右派分子,那他顯然是借着学術討論的幌子,对馬克思主义的一般社会發  相似文献   

18.
五行说本来包含有两种因素:一种是五方说,一种是五材说。无论那一种说法,最初全是和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带有素樸唯物主义色彩的早期科学宸降墓勰钤谝笊桃丫弑?胡厚宜教授於此曾有论述道: 今按:……殷代确有五方之观念,则可由卜辞证之,如帝乙帝辛时卜辞有曰: 己巳王卜贞囹岁商受?,王?曰?。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粹九○七) 此卜商与东南西北四方受年之辞也。“商”者亦称“中商”,如武丁时卜辞曰: 戊寅卜,王贞受中商年,十月。(前八、一○、三) 口巳卜,王贞于中商乎御方。(佚三四八)  相似文献   

19.
小屯殷墟有没有殷代最后一世帝辛的卜辞?帝乙、帝辛卜辞怎么断代?这是学术界长期争论、迄今仍未得到解决的难题。本文试图运用甲骨材料中的称谓来说明小屯殷墟有帝辛卜辞,并对帝乙、帝辛卜辞的断代作一些初步研究。首先来讨论第五期卜辞中的称谓关系。(一)文武帝、文武丁、文武、文通过对甲骨卜辞的考察和分析,发现对“文武帝”的祭日都在丁日,而卜日则无规律可  相似文献   

20.
我对於陆侃如冯沅君两用生所著中国文学史稿,现在只提出两点意见: (一)中国文学史稿讲商代文学只讲甲骨卜辞和殷代金文,而不讲尚书巾盘庚等篇。他们的理由是“尚书中的……商书事实上还是後代人写的或追记的。”(文史哲1954年7期)抱有这种看法的,不只陆冯两位先生,还有些人认为甲骨卜辞和殷代金文篇幅都很短,最多不过几十个字,而盘庚三为每篇都有几百个字(盘庚上篇578字),因而怀疑盘庚是後人追记或修改。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大有问题。1.卜辞是刻在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