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前最主要和最值得关注的是企业的劳动者、农民工和农民等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偏低和社会保障缺失问题。这对解决我国现实问题、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在初次分配领域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一道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把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部分劳动者地位的下降归因于市场化不成熟,是对劳动力市场化目标的误解.当代部分劳动者地位下降的根源是社会价值取向转变后旧的传统观念的回潮.改革措施的某些疏漏和守法意识的淡薄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由误解而得出的结论也有违社会发展的潮流.承担维护劳动者权益责任的应该是社会而不是劳动者个人.  相似文献   

3.
诹论马克思市民社会问题研究的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系统总结自己的研究历程,其中"解剖市民社会"的"结果"被后人作了简单化处理.有鉴于此,围绕"结果"而来的七个问题应重新研究和认识:1、"解剖市民社会"的"结果"知多少问题;2、"解剖市民社会""结果"的命名问题;3、"解剖市民社会""结果"中的核心范畴问题;4、劳动者主权论的遗失问题;5、"解剖市民社会"及其"结果"的学科性质问题;6、市民社会范畴的性质问题;7、研究市民社会问题和"解剖市民社会"与经济哲学的关系问题.梳理和澄清这七个问题是正确理解马克思思想体系形成和内容的关键,舍此而逐它,马克思相关思想的遭误解状况就不会被改变.  相似文献   

4.
基于历史、文化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就业不平等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权利,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完善我国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制度。我国现阶段平等就业权保护的主要问题,集中在立法缺失、救济制度不完善、行政监督不力和户籍制度的影响。完善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应当完善立法、救济制度和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5.
集体合同制度作为沟通、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在我国尚面临很多问题,故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从集体合同制度的效力和价值考察,认为理论定位偏差是集体合同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集体合同中劳动者的身份为集体之人,针对我国集体合同形式化这一问题,提出诸如扩大工会权利、加强职工之间的社会连带关系、增强劳动者集体的力量和为个体劳动者设定义务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更事关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整顿收入分配不公迫在眉睫.当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综合运用三个条件:一是中央财政收入能够解决大量的民生问题,有了共享的财富基础;二是解决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的强烈意愿和社会共识,可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势能;三是国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我所用.要像抓节能减排那样通过可量化的方式来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抓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战略期”要综合推进五大改革.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劳动价值,实现分配正义,这不仅是执政为民的体现,也是社会公平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演进,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促进高龄劳动者就业势在必行。然而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就业技能逐渐数字化,而大多数高龄劳动者却存在数字贫困。导致高龄劳动者在数字社会遭遇就业困境的原因,既有主观上守旧理念的约束,又有客观上三对变量的制约。为促进数字社会高龄劳动者就业,应着力提高高龄劳动者数字技能、优化用人单位用工规则以及厘定政府的财力支援与就业服务责任。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劳动者权益含义的理解,从经济、法治、社会三位一体角度提出劳资和谐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几家单位的调研,了解引发劳动争议的现实原因和纠纷解决方式,从而探索劳资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最低工资制度的相关理论,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持社会的稳定,缩小过大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低收入劳动者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扩大内部需求.我国在该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最低工资标准内涵不统一、调整时间不明确和立法层次较低等问题与弊端.针对最低工资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统一其内涵、规范其调整时间和加强立法建设等可行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引起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变的、互动的。其中,道德失范是引起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有效手段必须重构社会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促进社会融合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种种原因,现实生活中弱势群体受社会排斥的现象还相当严重,由此产生了许多社会心理问题,这些社会心理问题阻碍社会融合的推进。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融合的进程,就必须从整合社会阶层关系、实现社会利益公正、扩大社会有序参与、构建社会支持网络,以及弱势群体自身的努力等方面入手,对社会心理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福利制度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效率和公平是社会福利的两大准则 ,整个人类历史可以说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效率和公平的历史 ,而其中针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的收入和服务保障更是一个超社会形态的课题 ,是一个关乎人类社会福利的重要问题。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 ,本文中所讨论的社会福利制度被限定在“剩余福利模式”上。在对中外社会福利制度的起源及其理论发展进行考察的基础上 ,作者指出 :社会福利的提供应是制度化的政府职责 ,它的实施不仅能有效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 ,还有利于全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在中国目前财政收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政府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推进立法、加紧培育行业组织和非赢利社会组织 ,以达到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有效保护社会弱势群体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救助制度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第一块基石,对于解决现代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得正义"作为一种原初的分配正义具有必要性,但也具有天然的局限性。社会救助制度的分配正义价值,体现为与需求原则、平等原则和共享原则相联系的"底线正义"。坚持社会救助制度的底线正义价值,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从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确立以政府为主导、以非政府力量为补充的社会救助多元主体结构,营造非政府社会救助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是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积极培育有利于社会救助的思想理念,完善社会救助法规,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逐步形成多元的、面对社会各类弱势群体的、完善的社会救助系统.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是一种非线性的互动关系.一方面,教育对社会阶层结构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这不仅发生在教育的纵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而且也发生在教育的横向差异对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影响上;另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也同样影响着教育的公平和受教育者的入学机会、学业成就等.而教育与社会阶层结构的这种双向互动关系则充分体现在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与教育这一关系范畴中.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有生理性弱势、心理性弱势以及社会经济原因引起的弱势,但都具有 某些共同的特征。而它的产生又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社会因素、制度因素、经济因素、文 化传统因素等,也有农民这一群体的生理、心理因素。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寻 求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民众多层次的,从政策、制度到具体措施多渠道的、有效的解决方案 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株洲市流浪人口结构复杂,其中以老年人为主体。其形成的具体原因多样,包括经济、教育、资源和利益分配格局、人口问题、身心健康等一系列因素。要妥善化解株洲市流浪人口面临的问题,就需要发展经济,提升教育质量。同时,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完善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引导社会民间力量参与流浪人口的救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及教育制度的变革,受社会、经济和教育等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体育弱势生(指体育课成绩总评或素质达标测验成绩不及格者)的成因呈现出更复杂的特点。体育弱势生问题成了学校体育教育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从经济及社会层面要素阐明了体育弱势生生成的原因,并对弱势生教育提出了一些改革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法律冲突是一种普遍的法律制度现象,它的存在严重影响法治的和谐统一,而法律冲突分类则是认识和研究法律冲突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但长期以来对于法律冲突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国际私法领域,甚至认为它只是一个国际私法问题。文章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法律冲突分类进行了重新认识,将法律冲突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标准分为八类,为法律冲突的协调和消除提供了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标签理论认为,弱势群体的缺陷往往不是他们所固有的,而是垄断社会资源和话语权的强势群体所定义的结果,即一种"标签化"过程。在中国当前的社会生活中,社会舆论对"富二代"、"官二代"的批评呈现出一种相反的逻辑,即普通民众甚至弱势群体对强势者贴标签,或可称为"逆向标签化",其策略主要包括"特殊个案普遍化"和"具体事实想像化"两个方面。社会结构失衡和不平等是"逆向标签化"的社会根源,而互联网则为这种话语建构提供了信息传播渠道。"逆向标签化"表明,社会心态越来越以"怨恨式批评"的方式表达出来,由此释放了一种"想像的征服"心理。重塑社会心态应该成为社会建设的题中之意,而这需要以一系列利益均衡机制的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