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仪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科学哲学家大多忽视了对于科学仪器的研究。法国科学哲学家巴什拉对科学仪器展开过具体的论述。巴什拉认为科学仪器是"物化的理论",科学具有物质化的力量,仪器是科学理论物化的产物。巴什拉提出"现象技术"的概念,强调实验中仪器与理论的建构作用。巴什拉认为现代科学现象不是"自然"给定的,而是通过人类参与自然而建构的,特别通过仪器和理论的解释。巴什拉的科学仪器思想可以作为整合后SSK与科学仪器哲学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巴什拉的现代科学辩证法的两条基本原理是:否的原理和互补原理。他认为,科学的发展是科学理论、概念的修改、校正、否弃的动态的创造性的过程;这种创造的过程及其动力是在理性和经验的互补中获得的。巴什拉的科学辩证法隐含着陷入唯心主义的危险,但仍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受教育者科学创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科学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造就和谐发展的人,因此,在科学教育中,应当突出如下几方面科学素质的教育:一是启发学生好奇心等创造性的心理力量;二是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三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四是教育学生对科技成果的社会价值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爱因斯坦这些论述,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现代科学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巴什拉揭示的“认识论断裂”说一方面认为“前科学”与“科学”之间存在的“认识论障碍”构成了科学精神的阻碍,但另一方面,正是这种障碍又构成了诗学想象的策源地。“认识论断裂”的双重意蕴既揭示了科学与诗之间的差异,又展现了两者之间的有机关联。这种二重性张力之保持,既集中体现了法国哲学传统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试论科学教育的本质与大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学方法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教育不仅具有功利性价值 ,而且内在地蕴涵人文价值。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要求 ,使科学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更为凸现。教学改革是发展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巴什拉的科学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什拉的现代科学辩证法是巴什拉的现代科学认识论的核心概念,有两条基本原理:否的原理和互补原理。辩证认识论从一个特定的视角探讨了西方文化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主张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和互补,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各自完整的意义和价值。这在以科学文化为主流话语的今天,是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科学的发展是科学理论、概念的修改、校正、否弃的动态的创造性过程。这种创造的过程及其动力是在理性和经验的互补中获得的。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本质看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教育的本质属性探讨了教书与育人的相辅相成关系。笔者认为,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将一定外在教育内容向自己主体转化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本学科的科学规律和内在关系,还要研究本学科内容中的科学真理和唯物主义思想。故此,教师要同时担负"进德修业"的双重责任,做到"经师"与"人师"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人格教育是指使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个性的充分发展和人格的高度完善.在今天的数学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教育,更要重视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科学教育人性化的问题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也是科学教育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工具性价值取向已充斥整个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人性价值已经被颠覆.从科学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性出发,应更加关注科学教育本身具有的人性价值,即发展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只有重构科学教育的人性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人力价值"与"人性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通过对法国二十世纪杰出科学哲学家、新认识论的奠基人加斯东.巴什拉(G.Bachelard)的论文集《梦想的权利》的分析,展现法国哲学特有的魅力。巴什拉从作为"历史认识论"的科学哲学观点出发,以精神的动力观念把想象和反思贯穿起来。他让哲学和科学进入艺术及其批评领域,从而确立了独特的"看"的理论,一种从认识论出发的想象现象学。想象现象学告诉我们,在想象和反思艺术作品时,也就是说在看和思的活动中,才能使观者达到审美层次,即思想的最高层次。巴什拉在《梦想的权利》中对绘画、文学、雕塑、诗歌等各种艺术作品的精神分析,确立了他的以物质想象为基础的美学理论。艺术家对火、水、空气、土四种元素进行想象,获得艺术创造的天生萌芽。没有物质元素,就无法想象,也无法思考天地万物。巴什拉的《梦想的权利》充分体现了法国哲学的特殊魅力,体现了法国思想重视生活、重视个体生命、重视"相异性"并且与各个学科相互对话、沟通的特点。这一切对于当今这个复杂多变、急躁混乱、缺失理解的世界,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艺术与科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科学渗透着丰富的艺术思维,艺术蕴涵着缜密的逻辑思维。音乐审美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增强美感和审美能力,有助于他们对科学美的发现和对真理的追求,有助于促进受教育者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维的提升,对偏重逻辑思维的理工科学生的智力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要实现由"学习科学"向"领悟科学"的转变,把对科学客观性的理解融入科学教育中是个重要环节,而对科学客观性的理解关键在三个方面:科学既是经验的,又是理性的;科学的严格方法和原则;科学的进步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大学的主流文化与"以善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是大学的主流文化,两种文化由于"人化"的本然性和真善美的最高价值诉求而内在融通.两种文化的本质内容通过大学的主流教育即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表现出来并得以实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互融互动、互异互补.两种教育的根本点和本质内涵是"止于至善"的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将成为当代教育的理性选择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现今强调加强美育既具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美育。美育对于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素质教育需要美育的滋润。  相似文献   

15.
萨本栋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成绩斐然.他提出的科学观,正确阐明了科学的基础与起源、分支与分类、转化与应用、继承与创新等问题.特别是提出"三步走"的科学方法论,系统论述了科学研究从搜集事实到科学解释、再到确立定律的全部过程,为达到"为着后代"的科学目的创造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阶段科学课程设置是课程发展的必然,回归和体现科学的"整体"面目.顺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范院校设置科学教育专业.而科学教育课程设置是其核心,应体现其师范性,综合性;科学教育专业课程实施应注意教师的配备,课程建设的渐进,教学过程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科学教育"何以达成"教育"的价值构成了反思中国科学教育思潮的起点。对欧陆教育学的误解造成了科学教育的源头异化。现实中公民对科学教育的达成已有强烈需求。科学教育教育性失落的现实原因包括科学主义对科学本质的遮蔽、建构主义对科学精神的解构以及大科学对纯科学的碾压。科学教育的实现需要采取话语转换的方式,包括将科学本质转化为科学史观、将科学精神融于科学文化之中、将现代科学扩展为哲学-科学。我国科学教育的未来发展应在"文化移植"的视角下为科学教育注入中国智慧。?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李约瑟难题"至今仍然困扰着学术界.学者们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解答方案,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通过对中西科学观在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比较,认为近代科学在欧洲出现是科学自身发展的结果,中国传统科学根本不具备产生近代科学的要素,因此西方意义上的近代科学是不可能在中国诞生的.  相似文献   

19.
"思想-意象"是德勒兹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试图回答的是"思想"之真正起点的问题.以往的哲学家倾向于将"意象"从属于"概念",以作为后者的潜在"预设",而在德勒兹看来,"意象"是激发"思想"不断"重新开始"的真正动力.同样,巴什拉也就"意象"与"思想"之间的张力问题展开过富有创见的论述.比较这两位当代法国思想大师之间的近缘性是富有意义的.不过,德勒兹并未深入论述尼采的"思想-意象",而这个问题在巴什拉的<空气与遐思>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展开.  相似文献   

20.
科学美的概念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美"一直是个含混的概念。因此,"科学美学"也就缺乏必要的基础。本文研究了"科学美"的内涵,指出了它的两个基本含义。我们认为,科学美首先是"科学本身"的美,例如,科学具有美的结构。其次,科学美是指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的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