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必一步到位 两个来自不同背景的新人,光是适应共同生活,就要好长一段时间,怎么可能在婚前几个月布置新居的时候,就能有相当的共识?所以不要急于一次装修完成,要慢慢来,基本的需求如床、桌、沙发、锅、碗、瓢、盆先买。 如果一次固定装修完成,你将会有5—10年  相似文献   

2.
三吃荷包蛋     
笑生 《快乐青春》2011,(10):32-33
儿子特别爱吃荷包蛋。一日早晨,我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我问儿子:“吃哪碗?” “吃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  相似文献   

3.
荷包蛋     
儿子系独生子,小学四年级学生,平时在家中,十足的“小皇帝”。其特点嗜蛋,荷包蛋尤甚。 一日早晨,我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我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我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  相似文献   

4.
城乡差别     
总有人大惊小怪:你一个北方都市的姑娘,怎么会嫁给一个南方乡村的小伙?逢到此时,丈夫总是眨眨眼睛,故作深沉地摆出一副无可奉告的嘴脸,而我总戏称:“我受骗了。” 实际上并没有谁骗我。大学时我们是同学,大三时开始了昏天昏地的恋爱,那时的女孩儿只相信爱情,何况男友还仪表堂堂,温柔体贴,哪里还顾得上考证他的老家籍贯呢。毕业时心甘情愿地随他到了南方,顺理成章地做了他的妻子,营建了自己的婚姻围城,于是,城乡差别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矛盾。 首先,结婚时我的父母兄姐按照城市的标准给我准备了大到冰箱、彩电,小到锅碗瓢勺的嫁妆,而公公婆婆呢,一分钱没带从乡下来到我们的新房,临走还带  相似文献   

5.
好不容易到了春天。这期间,我一次也没回娘家,父亲也一次没来看过我,他还在生我的气。一天,母亲偷偷来看我,一看我和儿子上午10点才吃早饭,而且是烤饼加开水,眼泪就落了下来。母亲说:“走,回家,妈给你们做顿热饭。别怕碰着你爸,他天天这个点儿去公园看人下棋,不在家。”母亲做的面条,儿子吃了三小碗,里面有荷包蛋、菠菜、西红柿。母亲看着外孙狼吞虎咽的样子,眼泪扑簌簌往下流:“以后天天上午9点半来家吃饭,不来,我就做好给你送去。”从那以后,我每天上午9点半领着儿子去娘家吃饭,每次都没有遇到父亲。有时我的自尊心阻止我去,可看到儿子淅渐红润的小脸,我又不忍心苦了儿子。  相似文献   

6.
陈敏 《快乐青春》2021,(4):46-47
14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喂”的碗里。  相似文献   

7.
颜回之死     
我为什么想到了这个题目呢?因为在《当代散曲》里读到一首小令,题为《(仙吕)一半儿·过颜回庙》,虽然只有三十九个字,也没说庙在哪里、什么样子,却对孔子和颜回师生两位做出了一针见血的评价,并引起我相关的思考:于民于国两无功,瓢饮箪餐陋巷中。底事庙堂称复圣,为安穷。都是那孔夫子一半儿浮夸一半儿捧。  相似文献   

8.
岑桑 《家庭科技》2014,(10):14-15
第一次听到"临终医院"这个词,我心里多少有点害怕。那年,我刚考到市二中当老师。到临终医院做义工,是学校历来的传统,是必定要去的。还记得第一次进病房的情景。一个护工正戴着手套,给一位排便困难的老人掏大便。我下意识地捂住了鼻子,可是满屋子的人都坦然自若,我连忙尴尬地把手放下来。有人碰了碰我的胳膊:"姑娘,第一次来吧。"  相似文献   

9.
瓠落的文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子谓庄子日:“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相似文献   

10.
我读过一篇文章,故事淳朴而感人。 一个寒冷的黄昏,小店里来了两位不平常的客人:一个年轻人和他双目失明的父亲。年轻人大声说要两碗牛肉面,却转过身,悄悄地对服务员说:只要一碗牛肉面,另要一碗最便宜的素面。年轻人把牛肉面端给了父亲,自己吃便宜的素面。失明的老父亲,  相似文献   

11.
分布于滇川藏交界地茶马古道沿线的藏族,是统称为"藏族木碗"(简称藏碗)的木制饮食器皿的主要生产者与使用者;又因木碗是该区域族群互动与文化交融的产物,因而在承载丰厚的藏文化内涵的同时,还有着建构藏族内部以及区域内与其他民族社会网络关系的功能。本文通过对滇川藏交界地茶马古道沿线藏族木碗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的田野调查,探讨该区域木碗文化的内涵、变迁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12.
200米的爱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去送货。在返城的途中,男人碰了碰女人,说:“你还记得我们来的时候,路边有一条很深的水沟吗?”女人说:“记得。”男人说:“到了那里,我喊一声跳,你就跳进水沟!记住,要快!”  相似文献   

13.
瓠(■)字是甲骨文重要偏旁之一,由此孳乳出瓢、卣等一系列文字。其中,从人从瓠的■字,与古人佩瓢济水(以防溺亡)记载及《康熙字典》"济涉腰瓠曰浮"解释相符合,它正是人佩瓠、匏漂浮(于水中)的符号表达,故释读为浮。■字形蕴涵着浮之字义。从瓠从犬的■字,是一个形声字。犬表示该种动物的属性,瓠是其读音。  相似文献   

14.
晚上,我给女儿盛好饭,一转身,却发现她碗里的饭突然多了很多。不必问,一定又是孩子的外婆外公怕她吃不饱,迁就孩子"贪"多的心理。难道是有其母必有其女?母亲说我小时候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也是这个样子,总嫌自己碗里的饭菜少,每回都要很多,可又吃不完。天天如此,外公便习惯了每回给我盛  相似文献   

15.
让孩子从小参加家务劳动,不仅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自立能力,如果你能精心“设计”的话,还可以在完成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使孩子得到充分的智能训练的机会。 洗碗时的“程序设计” 饭后洗碗可算是极普遍的家常活。第一次让孩子洗碗前,我启发他:你想一想,这十几只碗,有大有小,还有调羹筷子,应该先洗哪只,再洗哪只,才能既快又好?孩子望着这些待洗的碗筷,回答:应该先洗大碗,再洗小碗。我又问:为什么?他答:洗好的碗要从大到小往上叠整齐,这样,洗好碗又同时理整齐,既快又好。我称赞他,孩子就按照这个“程序”把碗洗好了。其实,做许多事情,都有一个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的程序问题,每做一事之前先想一想,设计一下程序,便能把事情做得井  相似文献   

16.
今天谁洗碗     
没想到,婚后洗碗竟成了一大难题。 凭良心说,先生并不懒,只是不爱洗碗,他认为洗碗是最缺乏创造性的劳动。而我呢,所有的家务活中最怕的就是洗碗。 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那饭后三碗四碟的总不能拎回娘家吧?两个人中总得有人洗吧?初时,我们俩倒还称得上客客气气,相敬如宾:谁吃得慢,碗就归谁洗。只是时间一长,便都露出了狐狸尾巴:两人吃饭  相似文献   

17.
春正月初六傩人班演戏老规 田坑班,下马米一筒,子一个,开台米一筒,子一个,起马米一筒。进门吃饭一二碗,水豆腐四碗,时菜四碗。中台点心饭,小菜碟。下台酒饭,鱼二碗,子二碗,糕二碗,水豆腐四碗。时菜四碗。出门酒饭,鱼二碗,水豆腐四碗,糕二碗,时菜四碗。  相似文献   

18.
硬币重现     
正插在水杯中的筷子,为什么看起来像是折断的?长尺放入水中,为什么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像是变粗了?其实这都是光的魔术,一枚小小的硬币就能见证光的神奇。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材料硬币、空碗、橡皮泥、水。跟我一起做①把一只空碗放在桌子上。②将一枚硬币放在碗里,并用橡皮泥固定硬币的位置。眼睛盯着硬币,人往后退,直到看不到硬币为止,头停留在这个位置不动。③让另一个人往碗里缓慢加入清水。④不一会儿,就像施了魔法似的,硬币又能看到了。  相似文献   

19.
妈妈的承诺     
小区门口的牛肉粉,汤鲜味美,我常去吃。周六早上,一对母女与我同时走进店里。女人进了店就说:"来一碗就行,我和孩子只能吃下一碗。"那时,店内只有一张空桌子,我与她们母女相对而坐。我看到女人穿着简朴,皮肤黝黑,似乎是长期在阳光下做活的人。牛肉粉端上桌,女人尝了一口,然后加了一点盐,把粉条推到了小女孩的面前。小女孩或许是饿极了,或许是很少吃牛肉粉,埋头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小女孩吃粉的模样,谁看了都会心疼。  相似文献   

20.
一块吃饭吧     
一直以来,最怕一个人吃饭。 自己做给自己吃,泡一碗面,太潦草;炒 几个菜,太隆重。想对自己好一点,吃着吃 着,只觉得勺子碰在碗上的声音特别大,咀 嚼之声也特别响。平常只嫌屋子小,一个人 吃饭才知道,它太大,大得回音缭绕。 少一双筷子去抢,那佳肴,也立刻有价 无市,泛滥成灾,最后,又残又剩,让人恍 惚--是它,还是吃它的人,在被遗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