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讨武檄》是我国古代檄文中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作。其全文仅仅400多字,但语言组织具有高度的形式美。这种形式美主要通过四六骈体、平仄相对、"之"字标记的手段来具体表现,从而展现出《讨武檄》语言的整齐美、抑扬美和节奏美的艺术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
散文集《潮水集》的跨文体写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史交融,作者建构了一个三维情感世界,使作品在文学与历史中穿行;二是均衡之美,表现在“叙事一抒情一叙事”和“议论一抒情一议论”两个创作模式上。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对契诃夫短篇小说《哀伤》赏析基础上,从情节、叙述语调、人物语言三个方面揭示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冷静的抒情美,试从相互排斥的东西中体会一种表面上不易觉察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4.
语词意义的交集是跨文化思想共性研究的基石。宇宙自然和天地大美是美国哲学家爱默生的散文与中国道家经典《庄子》论美的焦点。爱默生的《论自然》把世界万物的构成之法界定为Beauty,并认为自然之美是宇宙的一种表达。《庄子》则表述为天地大美,与道家的核心范畴“道”紧密相关。在中国文化中,汉字“美”作为天地之象有其文字学基础,“美”的字形最初即象征预示吉凶的自然天象。文章通过词语溯源和文本的对比分析,辨析出汉字“美”的初始意义、《庄子》大美的深层意蕴与爱默生作品中Beauty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并通过梳理书中对大海、丛林、时序、季候、晨曦、荒野等自然事象的书写和体验,总结出两部典籍的作者从大自然中悟出博大、和谐、光明、超越的审美属性,使精神获得提升。《庄子》阐释蕴藏于自然事物中的道性,借助的是寓言故事;爱默生的自然意象书写,表达的是对自然中隐匿的精神之我,即“超灵”的体悟。充满诗意的形象化语言,成为中美哲人穿越性精神交会的媒介。  相似文献   

5.
借用叙事学中视角的概念分析了阿来的小说《空山》,认为阿来在写作《空山》时站在两个位置,一是山巅,一是当下,通过俯视与平视两个视角,俯瞰和回忆40多年时空里的机村,用抒情性的小说语言讲述了出现与消逝的机村传说,表达了人与自然、永恒与变迁的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推进当下音乐艺术之美,以歌曲《人世间》为例,从审美角度出发,分析了歌曲《人世间》的情感之美、歌词之美、旋律之美以及歌者的声音之美,并指出与传统民族唱法的异同。在阐释艺术作品的同时,进一步说明了《人世间》从词曲到演唱,从旋律至内容,从基本情感到精神价值体现出的当代人对美的定义和追求。进言之,还原出歌曲《人世间》表达真实生活的一面,以美妙的音乐为传播载体,将真实生活中的画面浮现观众眼前,并以此照射出歌曲与同名影视剧《人世间》故事的交织交融,从而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喜爱,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美德,烘托出极具现代艺术之美的《人世间》。  相似文献   

7.
《楚辞》之"游",来自作者因主体情感抑郁而产生的行动,通过"游"可以纾解作者愤懑,"游"和抒情具有相互影响及互补关系。《楚辞》之"游",在汉代成为诗教传统下的言志抒情。楚文化本的浓烈抒情气氛,奠定了《楚辞》之"游"的原生抒情特质,显现出抒情诗人的主体性。后世游仙文学不仅与其有契合之处,亦继承和改换其抒情特质。  相似文献   

8.
以《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为例,对经典典型人物通讯产生恒久魅力和广泛影响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立足典型事实客观提炼真实美,采用人性化视角立体展现形象美,用心表达自然流露情感美,是这类通讯能达到吸引人、打动人、影响人的关键因素。真实美体现的是作者对素材的提炼功力,表现在行文的侧重方面;形象美突出的是作者表现笔下人物的能力,表现在人物的厚度方面;情感美强调的是作者的情感投入问题,表现在文章内里的流畅方面。一篇好的人物通讯,必定是有事、有人、有情,总之,是真实美、形象美、情感美三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拈出"意境"一词,以之论元剧之美。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境,历来学术界争论较多,但基本观点偏重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王国维所论元剧"意境"之美则侧重于表现戏剧情景逼真、语言质朴、自然通俗、落尽铅华之美。王国维慧眼独具发现了元剧之意境美,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其别样之美,从而奠定了元剧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简洁的语言的阐述,表达了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必须追求简炼、便捷的语言之美的观点,同时与当今理工科大学生探讨在学习简洁之中求语言美时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孙犁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绝的文学家。孙犁小说的背景大多是民族解放战争和生产合作化运动,时代风雷激荡着作者的创作激情,他以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触展现了冀中平原艰苦卓绝、如火如荼的抗日战争情景和凸现的人情美、人性美。他的小说如一首首长诗优雅而清丽。孙犁小说的诗意美,美在情感,美在意境,美在语言。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一方面传承了日本文学传统的精华,另一方面则超越了日本传统文学的格局,成为对日本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度挖掘和形象体现。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风格是高雅的、优美的,作品里带有浓厚的佛学思想和禅宗意识。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对女性人物的钟爱和爱情的渴望,体现了作家内心深处的情爱观念和价值取向。川端氏文学作品以敏锐的感受、高超的技巧和细腻的笔锋表现了日本民族特有的心灵空间,其美学风格、文体样式、意境营造、人物形象得到了读者和评论家的很高评价和赞誉。  相似文献   

13.
论迟子建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及其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的变迁,从前期文字中时空灵的“彼岸世界”的迷恋到以死亡作为价值评判标准,从对世俗温情与人性的表现,直至近期将对死亡意义的关照提升到人类族群的整体关照层面。体现出超越个人情感的大爱。三种死亡意识变迁的内里是作者自身精神感受与艺术诉求的冲突与弥合.在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后其艺术诉求的表现达到一个完美的融合。迟子建小说中死亡意识的成因来源于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亦有杂合的宗教意识影响与异域文化的思想浸淫。在艺术表现形态上,迟子建对死亡主题的选择与书写形式表现出对“怀伤之美”的艺术追求与失乐团情怀。  相似文献   

14.
杨绛出于对民族传统文化和人伦道德的尊崇和切身体验 ,在小说中塑造出一批贤妻良母形象 ,着力从她们身上发掘出流传久远的贤良美德 ,并以她们的人性美、人情美 ,映照出周围可笑可讽的的人和事。这些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不仅能给人以美感和道德启示 ,还填补了文学史上的某些缺憾。  相似文献   

15.
杨羽仪是新时期广东散文创作一位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前期作品一部分是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散文,一部分是描写岭南乡土、民风、人情的乡土散文,总体风格师承杨朔,以歌颂新时期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主调,追求诗意甜美;20世纪80年代初作者深入生活,创作内容不断丰富,创作风格有所转变,开始注重对人精神层面的挖掘,注重对现实生活中时代美的挖掘;创作视野进一步拓展,在历史与现实的冲突中,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对生活、历史、社会、人生进行反思,感情悲悯而超脱,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悲壮美,实现了创作内容及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李佩甫是一个乡土作家,生命的关怀和人生的深切期望时时流泻在他的文艺心田.他尽情地讴歌乡人,礼赞乡土,渴望还乡,构筑他理想的文学世界,体现他永久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油画作品的造型与色彩的比较,分析了油画的形、色、笔触、肌理、线条、节奏和韵律等基本构成要素,认为油画是作者在对生活深入观察的基础上,在表现性意识的作用下,把自己时自然生活物象的强烈而真挚的情感,通过娴熟的绘画技巧将绘画元素转化为具有形式美和生命力的一种特有的表达方式,指出油画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形式美和内在美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论诗评诗既讲诗歌的情景交融 ,又追求诗歌的声情并茂 ,从而将其诗学研究推向了中国古代诗学和美学集大成的历史总结者的高度。概而言之 ,船山诗学“诗乐一理”的要义在于 ,强调诗歌艺术更靠近“乐”而非“文”。这一诗学命题是对宋人“以文为诗”的反拨 ,是对沈约“四声”说的纠正。“诗乐一理”说无论在船山诗学和美学的理论体系中 ,还是在整个中国古典诗学和美学研究史上 ,均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顾毓先生极善作唱和诗词 ,这已成为其诗词创作的一大特色。其在《和淮海词及其他》的作品集中 ,比较突出地表现了乡国之思与香草美人的思想寄托、体现了刚柔兼济的风格特征和精于音律的词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是一篇为读者所公认的佳作.作者善于写出生活中的"矛盾"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善于用景物描写使文章节奏清晰明快,善于整体构思和布局做到如前人所说的"通体皆宜,局部闪光".该文在展现生活美的过程中,就方法而言,我们可以找到其中的写作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