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镜花缘》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所著,鲁迅将其归类为"才学小说",并为其定义,同时针对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文本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梳理和总结论述,特别是对《镜花缘》的评述考证,奠定了《镜花缘》的历史价值。同时,鲁迅对《镜花缘》的艺术手法加以评价和总结,并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2.
《镜花缘》是就《山海经》所记海外人光怪陆离的形体特征 ,进行荒诞文学性的演绎。写作方式有解说式、映照式两类。旨意都是嘲谑现实社会中的丑陋习俗 ,但艺术性却有高低差异。博学家作小说 ,赖博学以成 ,又受博学之害。  相似文献   

3.
清代长篇小说《镜花缘》的内容丰富多彩,其类属和特点也比较多样。鲁迅说它属博物小说,才艺小说;胡适称它为妇女问题小说,女权小说,等等。此外,小说还描写了一些精彩的科幻故事,包括科幻植物如人吃一颗饱一年的巨米,人吃了能蹿高的蹑空草,长效久饱干粮救荒豆末;包括科幻器物如人穿上能长时间潜水的皮衣皮裤,能连续高速开火的火绳枪—连珠枪,能载人载货飞行的飞车;包括科幻技术,如人能近地但不触地地行进,换心补肺的医术。文章从科学、文学、历史几方面对上述科幻故事进行了考察、解读、诠释、分析、评论,研究总结出:《镜花缘》也具科幻小说之属性和特点,是我国第一部也进行了科学幻想文学创作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学界的《镜花缘》研究 ,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 :一是李汝珍的生平研究 ,其中以李汝珍是否为《镜花缘》之作者的争论最为学界瞩目。二是对《镜花缘》文本的研究 ,这在不同时期又各有侧重。晚清民国学界着力探讨的是《镜花缘》中的女权思想 ,五六十年代则试图对《镜花缘》的糟粕与精华予以区分。 1977年后 ,无论《镜花缘》的思想与艺术均获得了深度阐发 ,尤其是比较研究以及其他种种批评视角的介入 ,《镜花缘》研究也因此而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5.
《镜花缘》诞生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淳厚的古海州(现江苏省连云港市),书中许多地方反映了海属地区的风土人情、地域民俗。本文试从引人入胜的海属风光、浓郁土馨的海灌方言、丰富多样的海属风物和古老淳朴的民俗风情等方面对《镜花缘》中的海属特色作粗浅地探讨。  相似文献   

6.
7.
《镜花缘》韵学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李氏音Jian》一书,通过对先贤评价李汝珍音韵学理论的考察,从音韵学的角度对汪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有关谈韵说文的内空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李汝珍在音韵学理论上的一些得与失,并进而明确了他在汉语音韵学史上的成就和地位。  相似文献   

8.
《镜花缘》是李汝珍在清乾嘉时期写下的作品。书中才女形象群的庞大是前代小说中所罕见的,亦由此集中而明确地反映了作者尚才主智的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与当时的汉学学风和李汝珍师友的汉学思想影响以及因其自身的仕途坎坷经历而产生的理想自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清道光年间,中国文学史出现了一部旷世奇书——《镜花缘》。书中的一百名花仙子因为得罪武则天而遭贬谪,下凡人间幻化为一个个美貌多才的才女,抒写了一曲巾帼壮歌。然而,从书中才女的最终命运来看,作者李汝珍就妇女问题开出的药方并不圆满。  相似文献   

11.
《镜化缘》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妇女作为社会主角来加以公平讨论和深刻刻画的优秀小说,不但通过创造许多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演绎了一段段五光十色的神话典趣,而且利用浓重的愤世嫉俗的辛辣讽刺揭露了世事人情的人间百态,并肾扣海内海外生意买卖的离奇体味张扬了"中学为本,西学中用"的开放意识。《镜花缘》,李汝珍所作。板浦者,古海州府治,今连云港灌云县所辖。李汝珍19岁至板浦,"久作寓公",在此著书立说,先后有《李氏音鉴》、《镜花缘》、《受子谱》等,其中尤以《镜化缘》为之精华而传之久远。而正是时为"盐府"的板浦的经济富足、商贾云集、名人辈出、人文荟萃的丰富沃壤和李氏自身久居此地所接受良好教育的淳厚底蕴,共同成就和孕育了《镜化缘》这篇"永垂不朽的大文"。  相似文献   

12.
李汝珍创作《镜花缘》时将自己的音韵学思想部分地融入其中。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爬梳,可以窥得其音韵学思想。其中有较为进步的观念,也有因循前代韵学思想的成分。将《镜花缘》反映的李汝珍韵学思想与《李氏音鉴》相对比,发现《镜花缘》中的音韵学思想既有重视实际语音的创新之处,又存在着某些存古思想,这与《镜花缘》中音韵学相关内容来源的复杂性有关:来源于《李氏音鉴》者因其与李汝珍等韵学思想的关联而带有创新性,与上古音、中古音相关的内容则因为李氏的创作旨趣、清代上古音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存古思潮,以及“求雅存正”的文学语言观关系密切而带有“存古”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文章立足于儒家伦理观、文学观考察《镜花缘》的创作主体思维,并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文本细读、结构分析等方法剖析其叙事功能。研究发现,《镜花缘》主体思维具有鲜明的崇德扬善倾向,对叙事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不仅规约了为女子立传的创作意图,展现了百名才女的精神内核与儒家伦理思想的相合之处,而且强化了宣扬儒家伦理思想的创作宗旨,使民生疾苦和民风教化问题得到特别关注。其二,支配了创作素材的选择与加工,作者从恪守伦理、提高修养和践行仁义的角度展现个体人格魅力,从实施仁政、关心民生和勤政为民的角度表现社会政治理想。其三,作者带着强烈的干预意识安排故事走向和设置人物言行,乃至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情节延伸和人物性格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比较清代以来人们对《镜花缘》的评价 ,并进行主题学和叙事学方面的研究 ,认为《镜花缘》具有独特的文学史地位 ,不可用今人纯文学的观念来看待。认为《镜花缘》小说中“炫才”内容常被评论者所诟病 ,实际上这是以才学为主干来表达主题需要的叙事策略 ,其主题内容是人生理想境界的金字塔 ,成为沟通古代与近代的“寓言”。  相似文献   

15.
多九公是李汝珍《镜花缘》中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过把多九公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加以考察和进行分析 ,认为多九公既是一个“为人老诚 ,满腹才学”的士人 ,也是一个不满于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束缚从而产生了到海外找出路的思想家 ,是对外开放的探索者和外向型经济的引路人 ,在他的身上还寄托着作者李汝珍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6.
《镜花缘》塑造的女性形象具有强烈的美学意义,分析了小说《镜花缘》塑造的女性形象与王国维的人格美育观的某种内在联系和可比性,认为,以“完全之人物”为核心的王国维人格美育思想,主张通过学习知识、强化意志、升华情感、强健身体等方面来塑造完美的人格,而小说《镜花缘》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与王国维人格美育理想下的人物在客观上是一致的。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上说,将《镜花缘》中的女性形象放在王国维人格美育思想的语境下分析,是对小说审美意蕴无限生成可能性的合理解读,具有学理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理性的语境下解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镜化缘>,一方面扭曲了固有的鲜活灵动的审美旨趣,另一方面遮蔽了艺术思维与人类思维的血脉渊源.因此,只有把<镜化缘>放到中国诗性智慧的独特语境下,才能使文本凸显中国诗性文化特有的生命一体化的哲学维度以及女性崇拜的原形题旨.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之所以能够传之后世,历久长新,与其高度的艺术美是分不开的.它情思隽永,底蕴深厚,笔调具有含蓄美;参差错落,异彩纷呈,结构具有多元美;亦庄亦谐,有叙有议,语言具有变化美;简洁生动,概括性强,形象具有典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