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网络社群文化是网络共同体共享的价值观、仪式和精神意趣,而作为一种社会化的符号,品牌则是网络社群文化的外在表征。网络社群文化形塑并引领着成员观念与行为的同时,还催生了社群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它体现为成员间交流与交换行为的互渗、信息共享与分享模式的对流,并推动品牌由“物格”向“人格”的价值转向。因此,网络社群背景下的品牌建构理念应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品牌开放”为导向,品牌传播策略也应向“链接社群”的方式转换。  相似文献   

3.
网络社区已经成为疾病患者或健康风险群体寻求社会支持的重要传播渠道。文章以最大的中文网络抑郁症社群——抑郁症百度贴吧为例,对其中的1894条帖文及其互动信息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首先,在吧友发起的社会支持需求中,情感支持需求最为普遍;而在社会支持供应中,话题回应占据了最多比例。其次,尽管话题讨论能引起吧内成员最为热烈的讨论,但情感支持需求能带给发帖人更为丰富、多元的支持供应类型。最后,抑郁症吧中还存在一些独特的社会支持类型,比如讲述与记录等。与聚焦生理性疾病的网络支持社群不同,在聚焦心理、精神健康问题的网络社群中,与其他成员交换和分享情感、经历与故事,而非简单直接的信息求助,成为对患者最有力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4.
公共关系的核心内涵是社会认同,认同是公共关系实现的前提,也是公共关系展开的过程和结果。网络社群颠覆了大众传播模式下围绕支配性群体所形成的制造共识,构建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认同——基于广泛连接的社会网络,个体主动参与到社会认同的构建中,个体与个体彼此之间的信息流动,逐渐形成了超越个体认同和群体认同的无边界、分布式延展的社会认同模式。公共关系实现的过程就是以互动仪式为核心,以高度的相互关注和情感连带为纽带,实现对话与交流,推进个体认同、群体认同乃至社会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网络社会组织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社会的浮现是以网络社会组织的形成为标志的,研究它的具体特质是网络社会学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本文主要是探讨网络信息革命冲击下的社会组织的嬗变,分析网络化社会组织和网络式社会组织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真正的共同体”中个体身份得到普遍认可,个体与共同体共生互构,个体自主性在共同体的活动中显现度更高。网络社群组织的发展趋向在理论上与其相契合。在这一理论指导下,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群,对其成员对社群活动的感知质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个体与其他成员之间的身份认同度、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利益互惠度,以及个体在社群活动中的显现度均对网络社群组织运行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但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在现实网络社群的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个体与网络社群组织的互惠度、认可度不高,成员在社群组织中身份认可不明确等问题,需在发展中进一步予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网络社群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它的形成有其特殊性。正确认识网络社群影响力的两面性,从而有效地对其进行调控,将有助于网络社群的发展,使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资本:认识网络组织的一个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对网络组织进行解释。在回顾有关社会资本理论与应用发展的基础上,文章分析认为,作为一种结构性资源,网络组织具有社会资本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并提出,网络组织是有利于社会资本产生与发展的一种组织形式。文章认为,网络组织的这些特点是组织优势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当今时代,物理时空和虚拟时空急速交融,虚实相彰,既相克相生又相补相长。在这双重时空中,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交往方式急速革新,在除旧布新的基础上日新月异,促使网络虚拟社群的形成和不断发展,这业已成为当下政治实践和政治学研究不可忽略的社会现实。因而,从学理上阐明网络虚拟社群的内涵、本质及其特征,对于网络政治学以及网络社会学的学科研究具有奠基性的意义。网络虚拟社群因其呈现出解意识形态化、无政府主义与自由化、草根民主化、去阶层化、去封闭性、去中心化以及文化多元性等特征而对国家政治安全造成了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公民政治意识和政治心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国家主权与政治权威、权力监督与政策制定、政治参与和政治民主、政治沟通与执政合法性、官僚制组织结构以及政治文化与政治环境等方面。由此,治理与保障网络空间国家政治安全,也应立足于上述诸方面。  相似文献   

10.
魏彤儒  孙纪 《国际公关》2023,(11):34-36
近年来,网络社群作为大学生新的生活方式之一,引发了学界的广泛研究。本文通过对CNKI历年文献的Citespace可视化定量分析以及对网络社群相关研究内容的系统梳理,充分把握国内学者关于网络社群研究的基本概况和热点问题,得出结论:学界关于网络社群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网络社群概念、类型、特征、应用领域四个方面,在应用领域着墨最多。学界现有研究在理论内容和实践应用方面多有共识,但仍存在研究深度和广度欠缺、应用价值发挥的一般规律抽取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从丰富研究视角、挖掘研究内容、抽取共性规律、改进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交流技术的发展,虚拟学习社区被引入教育领域,作为对传统教学、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有效补充。但是目前的虚拟学习社区还存在寻找学习伙伴难、缺乏归属感、无法有效地分享学习资源和信息过载等问题。提出融合社交网络的虚拟学习社区架构并提出一个融合社交网络信息的学习资源推荐算法,可帮助学习者快速发现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区建设的逐步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社区资源对于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文章以北京市朝外街道社区为例,通过对其中各种组织关系的调查,发现社区中的社会资本主要蕴含在政府组织、商业组织、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网络中,它们之间存在着互动需求,增强异质性组织的互动能使各类组织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建设社区共享社会资本可以推动社会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虚拟社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网络,与现实社区一样,存在着强关系、弱关系等网络关系,因此,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虚拟社区的互动结构,是一种恰当的方法.文章借助网络图呈现了虚拟穆斯林社区的整体社会关系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点度、中心度、中介性、密度与凝聚度等指标,具体分析和梳理了虚拟穆斯林社区的整体社会网络.研究发现,在中国穆斯林网站,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围绕某些核心ID和热门话题的互动关系网络,但就整体网络而言,虚拟穆斯林社区的关系网络主要是一种弱关系网络,呈现的是一种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4.
李健  高灵芝 《东方论坛》2009,(1):101-105
通过对济南市40户低保家庭调查研究发现,城市低保家庭的社会网络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兄弟、姊妹、父母等亲戚是低保家庭最主要的社会网络资源。关系紧密、交往频繁的网络资源同质性较高。就业支持主要来自弱关系,弱关系提供的网络资源质量比较低。低保家庭获得的民间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支持非常少,社会组织网络资源稀缺。  相似文献   

15.
在现阶段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城市社区生活和工作的城镇化背景下,须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当前,社会组织已在城市社区治理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着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大、绩效不理想等问题。对这些问题,须针对性地予以解决,以提升城市社区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社交网络迅速普及,新兴社交方式在人类的交际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普通网民发布言论提供了重要平台,社交网络语境下的言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通过观照目前我国流行的社交网络现状,从社交网络的语言、主体和内容三个方面,分析社交网络的言论特征,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影响,旨在促进社交网络言论充分发挥积极作用,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媒体时代发展以来,国际传播关系与全球传播格局也随之发生历时性变迁。在Twitter这一全球性公共传播场域中,各国媒介机构形成了紧密联系的线上社会网络。其中,发达国家的媒介机构仍在国际传播关系上占据优势地位,但发展中国家的媒介机构也在通过策略性的社会化媒体实践突破其在全球传播格局中的边缘化地位。除了所在大洲的发达程度外,社会化媒体使用程度也对各国媒介机构在该网络内的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体现地理接近性和文化接近性的国家因素能够显著预测媒介机构之间的双向链接关系。中国在Twitter上的跨国化媒介机构账号数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三,但在整体的社会资本上仍处于弱势地位,这表明中国在国际传播影响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8.
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结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治理问题,采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基本要义及其社会功能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育与成长对社区治理结构转型具有战略性意义,政府应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育与成长提供充分的社会空间和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9.
网络讨伐作为一种网络社会行为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在一定环境影响下产生,且在其发展、实践的过程中带来相应的社会影响。一方面起到了增强个体道德自主性、充分表达民意、锐化社会监督、补缺社会救助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网络讨伐的发展也潜存社会信任危机、累积暴力性倾向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