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新女性主义”视角聚焦韩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意识是文化语境的产物,是90年代得到进一步传播的西方当代女性主义理论。“新女性主义”电视研究以“性别身份社会构成论”为基础专门研究电视和女性的关系,从“新女性主义”视角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韩剧的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是如何对女性加以特殊定位的,以及这种定位与文本创作的互动作用,从而揭示“韩流汹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阳光》是老舍小说中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一部作品。《阳光》的诞生标志着老舍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已由写作《月牙儿》时注重的社会批判而转向批判女性自身。对“新女性”的形象塑造体现了老舍对女性问题思考已经深入和成熟。《阳光》和《月牙儿》一起,互补地展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精神戕害。通过对“我们”的群像展示、对“新”外衣的质疑以及对黑暗男性世界的描摹,老舍试图说明经济因素对女性解放产生的负面影响。“新女性”形象对当代女性具有重要的警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蓬勃发展为女性主义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与批评范式。英国作家吉姆·克雷斯的第九部小说《传染病屋》以其蕴意深远的多维之美在女性主义的审美解读中焕发异彩。克雷斯聚焦女性与男性的个体与群体形象,创造了新世界中以玛格丽特与富兰克林为代表的新女性与男性形象。克雷斯通过描写逃亡三部曲.勾勒出新女性代表——玛格丽特,展现其蜕变的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玛格丽特从传统父权制下的“他者”身份过渡为渴望摆脱“他者”地位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勇士,到最终实现了具有独立精神、个体意识与男性气质的新女性形象。克雷斯同时展现了富兰克林的女性气质从压抑到爆发的过程,从而塑造了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新女性主义的书写。  相似文献   

4.
潮籍革命女作家冯铿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条关注女性命运、寻求女性解放道路的主线。冯铿的作品序列展示了她寻求女性解放道路的心路历程,从早期强烈呼吁社会为正在遭受苦难的女性“快谋救护的法子”,到批判像“一团肉”似的所谓的“时代女性”,指明女性“最后的出路”是参加革命,认为真正的新女性是“把自己是女人这一回事忘掉干净”的革命女性。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台湾女性文学发展很快。一批女性小说家全方位地介入生活,她们不仅关注自身,而且关注社会,从个性中心到女权运动.从内感世界到外部风云,从价值尽度到审美取向,以自己独特的视野、观念和创造,表现女性独立的存在和价值,形成了“新女性主义”这一台湾女性文学的主潮。其代表作家有李昂、廖辉英、吕秀莲、朱秀娟、萧飒等。  相似文献   

6.
八十年代以来,台湾当代小说出现一个引人注目的观象,即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大大开拓了女性文学的题材范围,形成了当今台湾女性文学的新势态。廖辉英可以说是“新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廖辉英,台湾台中人,于1948年出生在一个常为柴米汕盐而发生窘境的家庭  相似文献   

7.
论陈衡哲女性觉醒主题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五四”新文学的第一个女作家 ,陈衡哲在其小说、诗歌、散文中 ,抒发了五四时期新女性对自由人生的渴望和追求 ,对女性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思考和探索。虽有时失于肤浅、稚嫩 ,但毕竟体现了新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留下了“五四”新女性成长的最初印痕。本文深切关照陈衡哲的文学创作 ,细致体悟她的人性咏叹、博爱情怀、矛盾困惑 ,以期合理评价她在女性觉醒主题上的拓荒与耕耘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要论述了台湾女性文学自50年代发动直至80年代"新女性主义"文学勃兴的现代衍进历程.  相似文献   

9.
以韩剧《我叫金三顺》为例,分析了近年来韩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从金三顺这个新女性形象入手,通过与传统女性形象的对比,探讨新女性形象在韩国能够受到认可的社会背景,分析新女性形象能够成功构建的三个原因:从表层意义来看,新女性形象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韩国女性自我价值意识萌发;从深层意义来讲新女性形象符合韩国本民族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三是此形象迎合了受众的审美取向,受众的“满足与使用”使得新女性形象被接纳.  相似文献   

10.
论“时代女性”的基本特征─—《蚀》中新女性形象的宏观考察翟耀作为茅盾早期小说中的一组新女性形象群,“时代女性”不仅为人们所瞩目,而且对其中的一个个人物形象也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然而,相比之下从总体上对“时代女性”所作的研究却较为薄弱。“时代女性”既然...  相似文献   

11.
论柳宗元的传记文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传记写作的宗旨、传记材料的搜集、传记作家的职责及其新颖的传记文体观四个方面论述了柳宗元的传记文学思想 ,并认为柳宗元的传记文学思想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对丰富我国古代的传记文学理论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解读著名作家刘玉民新近长篇力作《过龙兵》,从以敏锐的品格呈现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现实新动态、塑造一批有意味的人物形象和艺术表现方面的可取之处等三方面讨论了《过龙兵》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左翼与现代主义彼此嵌合的角度入手,梳理海外左翼作家刘大任的创作思想源流及其文学史脉络,思考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海外留学生保钓运动等重大事件对其文学生命的深远影响。刘大任描写1960年代台湾地区青年知识分子群体精神境况的长篇小说《浮游群落》蕴含着“另一种《青春之歌》”的成长小说特质,其中对1950—1960年代左翼思想潜流的挖掘具有时代寓言的历史意义。此外,短篇小说《且林市果》与鲁迅《在酒楼上》的对读展露出二者在处理革命记忆问题上的异同,以及刘大任对“鲁迅左翼”传统的承继与开拓。  相似文献   

14.
刘心武先生“揭秘”后的秦可卿,存在着诸多矛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其“揭秘”过程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文本语句理解的绝对化;二是在以“史实”论证的过程中,其“史实”全凭一己之见,而其“论证”的过程也以主观推测为主;三是对秦可卿的理解是从印象出发,不顾及《红楼梦》整体思想与她在全书中的作用。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和秦可卿“揭秘”,实则是不顾其作为小说的艺术特点,消除了其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在新旧诗学交替过程中,巴蜀诗学依然保持着传统诗学的传承。这种传承是通过巴蜀学人对传统诗学的坚守来完成的。刘咸炘的诗学思想是民国时期巴蜀诗学史上传统诗学传承的一个缩影。刘咸炘诗歌理论回归于传统的诗学观,倡导温柔敦厚的诗教论,提倡学习汉魏诗歌,延续汉魏风骨的诗风。作为传统诗学的捍卫者,刘咸炘并没有表现出对新诗创作的反对,他对新诗的创作,不是避而不谈,而是保持一种隔岸观火的态度去认识和理解。刘咸炘创作的古体诗融入通俗语,反映时代特征,体现了当时巴蜀诗坛旧诗人在新旧诗体的交替过程中坚守传统诗学、努力为旧诗的发展寻求一条新的道路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刘高兴是贾平凹新作《高兴》中的主人公。这个人物在贾平凹农村人物形象中,具有新意。这一形象的塑造,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值得斟酌之处。但无论怎样,刘高兴形象都折射出贾平凹思想感情的迷惘。贾平凹的迷惘,可以引发对身处的时代、人生、人性做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这是《高兴》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永州山水文本内涵一个“发现—改造—提升”的模式 ,彰显了自然美 ,使其价值向人充分展开。以审美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改造自然美是永州文本为中国文学提供的新内容。文本中表现的自然美有形象美、幽静美、品格美和生命力之美。柳宗元的美学观具有辩证性和深刻性。他的山水诗文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8.
《神思》篇“虚静”说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神思》篇“虚静”的语义本于老庄哲学认识论的虚静说。刘勰以之论述作家创作的艺术想象活动 ,是对老庄神秘的直觉主义审美观的转用。其文学理论意义即在于揭示了作家展开艺术构思活动所应备有的主体条件 :“虚静”就是要求作家临文创作应实现由生活态向审美态的转换 ,排除世俗尘杂而生成审美心胸 ,在由“虚静”心态所拓展的艺境之中 ,凝神结虑 ,驰聘文思 ,从而创造出妙造自然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两个家庭的人物存在着对称性分布特点。焦刘两家在父权社会家庭绝对权威缺席的情况下,权力的中心却大相径庭。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在"独尊儒术"的汉代,焦家的行为是与封建礼教相悖的,而刘家则堪称是封建礼教下的模范家庭。同时,两个家庭人物的对称性背后,是诗作维护封建礼教的主旨。  相似文献   

20.
作为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它揭示了主体在山水之美的发现、创造中的重要意义,认为山水美在有"奇味",则凸显了审美客体的价值,比较辩证地阐述了主客体各自的重要性,而柳宗元对审美愉悦耳目——心——神的多层次发掘,与现代西方的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