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山东省2002年投入产出表中相关数据,依据不同评价指标,对山东省制造业产业内的关联进行了分析和根据关联指标对产业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并结合熵理论,计算出针对多对象关于多指标的、基于熵的总关联指数.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关联性指标,制造业内16部门的关联重要性排序不同,无法实现对制造业产业部门关联重要性的综合排序;投入产出分析和熵理论的结合,能够获得基于熵的相对优异性量化指标,较好地解决了关联综合排序问题,为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关联理论实现语用翻译中的语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理论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它强调语境效果,而翻译也可以通过关联来取得最佳语境效果。本文以关联理论研究为基础,通过回顾关联理论在语用翻译中的作用,从情景语境,文化语境等不同角度揭示关联理论对于语用翻译的启示。同时结合语篇实例,进一步阐述该理论的语用价值及对语用翻译中语境分析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指导人们的交际活动;而翻译属交际活动的下义范畴,因此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同样的指导意义.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但在交际中人们只期待一个最佳关联.而翻译的核心就是努力做到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盼相吻合,即重建"最佳关联性".不同民族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导致翻译工作困难重重,如何使不同的文化意象在翻译中达成统一,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给了翻译工作者很大的启发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关联理论与关联翻译理论的研读,结合语言、文化、翻译实践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关联翻译理论的框架下,要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就要做到原文作者的意图、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适当的翻译方法三者之间的最佳联系与作用。本文从关联翻译的角度,分析了关联、翻译与文化间的关系,翻译中的文化误解现象在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及生态文化中的表现,提出尽量避免不合理的误译,防止缺失关联和认知语境而误导读者,引导建立最佳关联,避免文化误译的策略和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以保证顺利实现不同文化与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心理语言学家厄恩斯特.奥古斯特.格特(Ernst August Gutt)在其著作《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中首次将关联理论应用于翻译领域,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他着重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关联性,并把翻译看做一种明示-推理过程(os-tensive-inferential processes)。诗歌翻译,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是翻译领域中较特殊的翻译类型。在关联理论的观照下,不同译本毫无保留地表现了不同译者对同一首诗歌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6.
关于礼貌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与社会文化因素联系起来的,而与认知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探讨的则较少。关联理论为研究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现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利用关联理论对礼貌言语行为展开了部分讨论,旨在说明礼貌是语言使用者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对语境、语言、意图和文化等关联性期待理解的结果。与以往研究相比,关联理论对礼貌现象的分析更具普遍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选取了《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判词的翻译。在关联原则的指导下,分析了两个英译本中判词翻译的不同策略,并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了两个译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判词翻译的研究以期对诗歌翻译及其评价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目前隐喻研究已超越了语言学范围,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不同领域建立了不同的隐喻理论.运用关联理论的观点来对隐喻的产生、识别和理解进行分析,可以为隐喻的阐释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汉诗文化意象的特点,并运用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原则,结合陶潜诗歌译例,讨论了文化意象翻译的认知成因,强调根据不同的认知语境采用不同的策略,实现对目的语读者的照顾。  相似文献   

10.
关联期待是关联理论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长期以来却一直被作为不言自明的概念被使用,这方面的研究却鲜见.文章按照关联量、方向、内容等多个维度的不同将关联期待分为三类,然后提出关联期待是一个动态概念,语用推理的过程就是捕捉动态的关联期待并满足之的过程.关联期待不但能决定话语推理的终止,还能通过预测话语与什么相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指引语用推理的方向.最后在对关联期待具体探讨的基础上,文章尝试性地构建了语用推理模型,意在增强关联理论解释言语交际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格特根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提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关联翻译理论,通过分析关联理论对翻译的研究对象和翻译本质两方面的揭示,说明关联理论对翻译有较强的解释力,尽管关联理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力仍然是一个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其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即涉及原语作者——译者——译语读者的双重交际。因此,翻译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main context of relevance theory,an inferential approach to pragmatics,which is based on a defi- nition of relevance and two principles of relevance:a Cognitive Principle(that human cognition is geared to the maxi- mization of relevance),and a Communicative Principle(that utterances create expectations of optimal relevance).Defi- nition of relevance and the motivation for these principles will be explained,and criticisms of them will be presented re- spectively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关联准则"和"合作原则"的理论,文章就小说中"会话含义"的理解与翻译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译者要准确把握好关联程度,尽可能在译文中建构起与原文相似的语境.译者只有对原文的会话含义和关联度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在翻译时根据读者接受的情况向他们传递出会话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5.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话语交际进行了有效探讨,提出了以明示推理原则为根基的关联理论。在话语实践中,交际双方通常凭借认知语境与最佳关联的有效介入来实现话语的准确理解,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探求关联-顺应理论指导下的模糊语言的翻译应是一个以关联和顺应为手段,以最佳语境效果为目的,在明示推理中寻找最佳关联和在语境顺应中寻找最佳译文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相干性研究源远流长。迄今 ,不仅有形式逻辑对命题相干性的研究 ,而且出现非形式逻辑、论辩理论和修辞学对证明相干性、主题相干性、听众相干性和辩证相干性的多维研究。相干性的多元性质使得它不仅与论证的概念、论证的语境、对话及其类型和论证评估密切相关 ,而且与论证型式、论证重构及论证图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关联理论对翻译矛盾的启示进行了一些探讨。首先简要介绍了交际的推理特性、语境以及最佳关联等关联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翻译过程中的矛盾主要体现在非共核文化概念的翻译上,最后通过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9.
从关联理论看英汉翻译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在关联理论框架下翻译的本质,同时还根据英、汉语在句型结构、文化内涵、语用规则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如何在关联原则指导下,依据汉语读者的认知环境进行信息的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