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文化中尤其以婚姻观念和婚礼习俗为重,中西方各自的婚姻观念和婚礼习俗构筑了不同的婚姻文化。在现实语境下,涉外婚姻必然面临不同婚姻文化的碰撞与交流问题。在此通过对中西方婚姻文化差异产生之源流的追溯,分析中西方婚姻文化差异的表现以及由此引起的碰撞与交流,阐述了婚姻观念比婚礼习俗对涉外婚姻的影响更为重要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西北回族在婚礼仪式中有大唱宴席曲的习俗,随着城乡现代化的推进,这种习俗已经难得一见.回族婚礼大唱宴席曲的习俗,主要是为了给婚礼场面增添喜庆热闹气氛、显示排场和好客.在宴席场表演中没有女性参与,调把式在表演酒曲时常以茶代酒.  相似文献   

3.
中亚东干族族名族源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干族是前苏联100多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至今人口总数已过10万。他们主要散居在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具体分布:哈萨克斯坦有4万,吉尔吉斯斯坦有4万,乌兹别克斯坦有2万东于人。中亚东干人是中国穆斯林的一支,其主体是1862-1877年陕西甘肃回民起义军的后裔.至今已是第四代、第五代传人。直到今天,中亚东干人分为两批:一批是比什凯克东干族,多为甘肃籍、新疆籍回民后代,他们多居住在比什凯克、普尔热瓦尔斯克、江布尔、奥什州等地。这批人约占东干族总人口的45%。另一批被称为托克马克东干族,他们是陕…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礼仪是在原始社会风俗和礼仪的基础上由人类继承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就单项礼仪来看,都可以从原始习俗中觅得其踪迹:冠礼是由氏族社会的成丁礼演化而来,婚礼则是经过了后世的改造而形成的,而丧礼是保留原始文化最多的领域。本文以我国古代的冠礼、婚礼和丧礼为例,分析其中隐含的原始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5.
<正> 青海角仓地区藏族《婚礼歌》是流传在当地的民间习俗歌,它是由许多短歌连缀而成的,一首短歌往往又是一道礼节仪式。它是角仓藏族人民的口头创作,也是当地传统婚礼习俗的忠实记录,不但具有民俗价值,而且具有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许多民族习俗证明,婚礼不是产生于对偶婚至一夫一妻制的过渡时期,而是萌芽于对偶婚的中后期。通过对聘礼性质的分析,作者否定了婚礼起源于财产的考虑和买卖婚。作者认为,婚礼的产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由诸多因素促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戴天头、送迎姑娘、送迎儿子和抢亲四方面,比较细致地介绍了藏族的婚礼习俗和婚礼习俗歌,对于研究藏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状况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土族是甘青特有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在五个地区—青海省的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三川地区、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以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土族是一个十分注重礼节的民族 ,尤其看重婚礼。热闹而隆重的婚礼仪式 ,从娶亲、送亲、结婚仪式、谢宴等每一个程序几乎都伴随着婚礼歌而进行。不同地区的婚礼歌具有不同的风采。互助土族婚礼歌的唱词内容十分广泛 ,涵盖了互助土族人宗教信仰、审美文化、文化艺术、伦理道理、生活习俗等方面内容 ,是一幅浓缩了的互助土族民俗文化的美丽画卷。一、互助土族婚礼歌的…  相似文献   

9.
土族婚礼仪式是土族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族精神的总体反映;是研究该民族文化形态和审美心理的重要依据;也是该民族风俗习惯的集中体现。歌词是构成土族婚礼曲艺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表现手法独特,具有浓郁的泥土气息和民族特点;其内容丰富,引经据典、包罗万象,涉及历史、人物、典故、天文、地理、气象等各方面。涵盖了土族人民的历史、文化艺术、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堪称土族人民的"百科全书"。本文通过修辞手法、唱词的韵律、歌词的结构特点、歌词的美学特征等四个方面对土族婚礼曲的歌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揭示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域文化与节庆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节庆习俗主要由东北世居民族节庆习俗与中原汉民族传入节庆习俗两部分构成。东北世居民族节日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中原汉民族节庆习俗传入东北后,因社会自然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变异,形成雅、俗之分,进而塑造了东北人慷慨、豁达、热情、爽朗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畿辅方言》包含多种文化元素,其中关于燕赵历史文化习俗方面的资料尤其珍贵。考察《畿辅方言》,可以发现其方言词不仅再现了清末民初燕赵服饰文化习俗和饮食文化习俗,而且还保留了清末民初燕赵的居住文化习俗和交通文化习俗。挖掘和传承《畿辅方言》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文化习俗与民族传统,可以更好地弘扬历史悠久的燕赵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2.
古朝鲜文化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朝鲜文化有三个来源:一是中华古老的汤谷扶桑十日神话,汤谷指朝鲜半岛东南端观日出测日景之地,也是朝鲜一词产生的人文基础。二是颛顼高阳族团文化,颛顼萨满文化、卵生神话与人工改变颅形习俗影响古朝鲜文化。三是殷商文化,殷商先起于东北并影响东北与朝鲜半岛,古辰国是商族海外属地,箕子所以“ 走之朝鲜”正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13.
婚礼不贺与不用乐是先秦礼制。东晋朝廷出现的贺婚及婚礼用乐与否的礼学议题反映出了礼文化中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对话与较量。在这场持续了几十年之久的较量中,朝廷对于民间的贺婚与婚礼用乐的礼俗由最初的拒绝到最后不同程度地加以接受,这显示出小传统具备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小传统民间礼俗是引导晋代礼制,尤其是婚礼制度变革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4.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以后,弘扬民族文化一度成为历届政府工作之重,而其族际关系也一度陷于紧张。近几年来吉尔吉斯斯坦领导人和各级政府通过理性思考,强调各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积极倡导各民族和睦,把维系族际关系和谐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
徐扬的《姑苏繁华图》 ,绘录了诸多市招 ,能够辨认者多达 2 60余家 ,把清朝强盛时期苏州这一全国最为著名的工商都会之地的繁盛市容全方位、直观式地展示了出来 ,而且这些市招反映的内容 ,都有相应的文献记载。《姑苏繁华图》不独展示了其时苏州的喧阗市肆 ,而且将代表苏州文化的科举教育、戏曲丝竹、婚礼习俗、园林艺术等丰富内容无不尽情展示出来。图中很多场景 ,或为文献所难以展现 ,或可补文献之缺失 ,成为全面展示 18世纪早中期中国经济文化中心苏州城市风貌的人类文化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6.
酒与蒙古族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蒙古族在各种庆典、宴会和婚礼活动中,首先举行敬酒仪式,以此表达对宾客的敬意。不仅如此,在遇到悲哀、伤心的事情时,蒙古族亦用饮酒的方式来消除心中的郁闷。一、饮酒习俗自古以来,蒙古族一直把酒视为各种庆典、宴会和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珍贵食品,对酒的利弊,也作过许多评论。譬如:蒙古族古代文献《孤儿舌战成吉思汗的九员大将》中,成吉思汗同九员大将举行宴会,席间,就酒的利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辩论中,有人极力颂扬酒的功能,称“宴会中如果没有酒,宴会就会不欢而散”;有人则主张禁酒,称…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演化视野中,文化的变迁主要是以"文化拟子"为基因,通过文化濡化和文化播化两种机制发挥作用的.文化与习俗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方面,习俗元制度本身承载和保持着文化:另一方面,文化作为习俗元制度等制度的"精神性",又成为习俗元制度遗传、演化和变迁中的连续性的"基因"."文化拟子"是理解文化濡化机制和文化播化机制的关键,习俗元制度的演化也是以"拟子"为基础,通过濡化机制和播化机制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1877年移居中亚陕甘回族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干族是前苏联100多个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至今人口总数已过10万。他们主要散居在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据1979年苏联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居住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东干人有26661人,哈萨克斯坦22491人,乌兹别克斯坦3000人,共计52000多人①。由于东干族鼓励生育,人口增长迅速,到1990年作者访问中亚时,东干族学者及群众都坚持说他们总人数已达10万。具体分布:哈萨克斯坦有4万,吉尔吉斯斯坦有4万,乌兹别克斯坦有2万。中亚东干族是中国穆斯林的一支,其主体是1862年~1877年陕西甘肃回民起义军的后裔。至今…  相似文献   

19.
习俗与法律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规范,可以互补和并存,偷盗在法律是不允许的,在习俗中有时却被允许.中秋节和元宵节的偷盗习俗,在民间比较普遍,不仅汉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都有此类节日的偷盗习俗,所偷之物多为瓜果、菜蔬.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讲,"月圆佳节偷盗瓜果"这一习俗蕴含着"祈子祈福"的文化意涵,其中,"月亮"、"瓜果"、"偷盗"都有其特别的文化象征意义.就其社会功能而言,这一习俗折射出祈子祈福的社会心理寄托,属于一种心理压力的释放仪式,有利于"互动仪式链"的生成与延续.  相似文献   

20.
三清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具有山岳景观中仙境风光的特色,以三清宫为主体的道教建筑以古朴、小巧、干砌和玄妙布局蕴含极其丰富的道教文化遗存。本文提出了开发三清福地探密游、仙踪访寻游、养生保健游、道教文化研习游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